11月3日,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上海市市长龚正出席。北京市市长殷勇、天津市市长张工、重庆市市长胡衡华、广州市市长孙志洋在本地分会场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
启动仪式上,王文涛、慎海雄致辞,龚正、殷勇、张工、胡衡华、孙志洋介绍本市重点活动及举措。中国商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发布联合倡议和工作举措,五个城市重点商圈、步行街和企业代表发布促销措施。
由此,商务部会同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等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城市在11月举办的精品消费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实施“提振消费行动”的标志性活动和“消费促进年”的重头戏,本次活动采取“1+4+N”形式,将举办精品首发季,围绕精品购物、精品美食、精品旅游、精品展演四大板块开展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提质扩容。
采用“1+4+N”形式 打造标志性消费盛会
在11月1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将这次消费月的主要特点概括为“一个主旨、三个突出”,即旨在打造标志性的消费盛会,突出首发经济主题,体现商旅文体健融合,突出精品消费主线,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突出政策配套,扩大活动成效。
“精品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奢侈品、高端消费品,而是指在品质、设计和工艺上达到标准,面向大众的、范围更广的,契合绿色、智能、健康、时尚发展趋势,能提升百姓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盛秋平说。
据介绍,本次消费月采用“1+4+N”的形式,即聚焦1个精品首发季、4大消费领域,举办N场消费促进活动。“1”是指举办1个精品首发季。组织国际精品、本土新品、国货潮品、中华老字号产品等举办首发首秀首展,依托进博会、广交会等重点展会集中组织新品首发。在核心商圈、步行街培育一批首发中心,让消费者能及时了解、体验新产品新服务。“4”是指聚焦精品购物、精致美食、精典旅游、精彩展演等四大板块举办一系列消费主题活动。
“精品购物”方面,据初步统计,五大城市将举办237场活动,涉及吃穿用、娱住行等各方面。其中,精品购物板块有60场活动,五个城市将组织31条步行街、85个商圈、19家奥特莱斯、近400个大型购物中心参加活动。如重庆“百年重百促销季”将有1700余个品牌参与。
“精致美食”方面,举办环球美食节、精品美食周、中华特色美食节等58场活动,组织中华老字号、黑珍珠、米其林等餐饮企业推出更多新品套餐、特色美食、风味小吃。五个城市共248家老字号企业参与,其中中华老字号111家,参与的门店数量超过1500个。
“精典旅游”方面,组织五个城市发布城市漫步、入境游、康养游、邮轮旅游等精品线路,组织“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等系列活动,让百姓出游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精彩展演”方面,发挥进博会、广交会等平台资源优势,集中举办一批传统文化、潮流艺术、家居博览等精品展览展出。还将推出一系列优秀文艺演出、体育赛事活动,丰富百姓文体娱乐生活。
“活动+政策”双轮驱动,是这次消费月的重要特点。活动期间,一方面,深入实施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鼓励地方创新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全屋智能家居等绿色、智能产品置换,扩大政策受益面。另一方面,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出一批消费领域的新政策。比如,近期将研究出台推进首发经济,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上海、天津等20个城市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建设,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
突出首发经济 打造精品首发季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消费月把打造精品首发季摆在突出位置。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介绍,活动期间,五个城市将围绕国际精品、本土新品、国货潮品、老字号品牌等,举办50场首发首秀首展活动。比如,北京将举办“集中上新季”,推出100多项新产品;广州将举办国际时尚产业大会,发布各类新品超过300款;天津、重庆将举办V1汽车冬日文化节和“重庆智造”首发活动。开设一批高能级特色首店。近年来,相关城市积极引进各类品牌首店。2023年,上海、北京分别引进首店1215家和946家。活动期间,上述五个城市将新设全球、亚洲、全国首店70多个。
推出一批首发平台载体。近年来,各地积极培育首发平台载体,为首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比如,北京推出王府井步行街、首钢园等12个全球首发中心;上海发布了张园、新天地等25个全球新品首发新地标;广州将结合城市地标和岭南特色景观,打造天河路商圈等18个首发空间;天津将推出文化中心等4个首发经济集聚区;重庆将发布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等8个首发经济集聚区和首发中心。
出台首发经济支持政策。活动期间,上海、北京、广州将对首发、首秀、首展、首店给予资金支持,重庆将出台专项政策支持特色伴手礼品牌培育。
“下一步,商务部还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出台支持首发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李刚说。(记者 白舒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