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
课文译文
(Unit 4)
社交媒体:何种程度算过度
1“我恨你们!”那个怒目圆睁的十来岁女孩一边踢她爸爸,一边吼道,然后还咬了爸爸的胳膊。这是那个星期佐伊第二次大发脾气,因为她爸妈不让她使用社交媒体。
2 在我们的精神科诊所里,当佐伊的父母,大卫和阿曼达,为了佐伊来向我们寻求帮助时,他们说佐伊曾是个可爱、快乐的女孩,还是一个好学生。她爱踢足球、徒步旅行,还喜欢和爸爸一起骑山地自行车。大卫和阿曼达都是大学毕业生,拥有自己的科技公司。作为一直鼓励、支持女儿的家长,他们对于佐伊的社交网瘾感到吃惊。“这一切都是从七年级时她把学校给她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带回家开始的。”他们说。这台供完成课堂作业用的崭新电脑里装有不少网上聊天软件。
3 很快,他们就注意到佐伊把深夜时间都花在了在聊天室聊天上,而且似乎对视频和网络游戏也很入迷。他们的女儿从一个喜欢和父母在一起的可爱、天真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粗鲁、易怒的讨厌鬼。她的学习成绩退步,而且令人痛心的是,她最终需要接受精神治疗。
4 鉴于青少年时期是大多数孩子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无论有没有社交媒体,佐伊可能都会出现问题。而且,许多学生确实能自律地使用社交媒体,并不会影响自己的健康或学业。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社交媒体会对人们的一些需求产生影响,而且沉溺于数字世界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从网络成瘾到抑郁。年轻人尤其可能发生精神崩溃。
5 深受社交媒体影响的一种人类需求是人际交往的需求。毫无疑问,人际交往是人类的一个本质特征,也是影响幸福和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有了社交媒体,我们成为有史以来联系最密切的社会。每一秒钟,全世界发送的电子邮件将近350万封。可以预见,你越年轻,发的短信越多。然而,社交媒体的兴起也引发了问题,因为随之而来的是心理健康的显著恶化。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近几年来有更多的人表示他们有抑郁症状。特别是现在的青少年,他们更容易有睡眠障碍,而且更可能需要专业人士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6 当然,可能有众多其他的原因推动了这种趋势,但是,初步研究表明抑郁和使用社交媒体有关。休斯敦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网上发帖和聊天的时间越多,他们患有轻度抑郁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人员把这归咎于某种被称为社交攀比的现象。当我们在网上把自己和他人相比较时,我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我们认为每个人都比我们过得好。但这是误导,因为其他人通常只把他们的成功和好消息发到网上。
7 人们还发现,花太多时间上网正在干扰甚至使人放弃面对面的交往。这一点令人不安,因为我们知道,假如我们脱离人际影响,我们的身心都会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我们通过融入社会来改善我们的情绪状态。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缺乏适当的人际接触和人际支持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8 受社交媒体影响的另一种人类基本需求是对新鲜感的需求。人类的大脑天生追求新鲜事物,这进而又帮助我们在恶劣的环境变迁中生存下来。遗憾的是,在信息时代,这种与生俱来的渴求会变得难以抑制,因为每个帖子、每条短信、每封电子邮件和每张网上的照片都是体验某种新事物的机会。就好比一个狂热的巧克力爱好者来到糖果店里,众多的选择会成为过度的刺激,甚至使人疲惫。
9 社交媒体满足我们对人际交往及新鲜感的追求,同时也存在导致社会问题以及损害人们心理健康的风险。如果孩子们像佐伊一样,形成了强迫性的发短信和使用社交媒体的习惯,那么他们可能会深受其害。现在是教育工作者和家庭重新思考我们如何调整孩子们的社交媒体使用程度的时候了。至于大卫和阿曼达,他们愿不惜一切代价来换回他们可人的、有爱心的佐伊。
保持联络
1 我正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我喜欢坐在那家咖啡馆里看日报,这时我瞥见我10岁的儿子汤米给我发来的当天第一条信息。他道了早安,告诉我放学后会去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我不是一直能见到汤米,因为周一到周五他住在他爸爸那里。幸好,汤米和我都在手机上安装了一款社交媒体软件,这使我们得以保持联络。
2 我喜欢跟汤米之间的这种即时交流方式,因为我能了解他正在做什么,并判断他此刻心情如何。不喜欢社交媒体的人可能会说:“我才不在乎某人今天早饭吃的啥呢。无聊!”他们这种无所谓的态度与我对儿子的关注形成了对比。当儿子住在爸爸家的时候,我乐意听他详细地描述一片培根。我绝对真的关心这个。事实上,他说的每个字我都会用心听。那面对面的交流是不是更好?坦白说,是更好,但那样我就无法随时了解汤米早晨的情况。如果某件事发生两天后再去问他,时间已经过去那么久,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睡觉前,我都不愿意关掉手机。万一他需要联系我呢?
3 我在咖啡馆里继续思考这个问题。实际上,我惊叹于社交媒体利用技术来迎合人类需求和目的的强大功能。当我快速浏览当天的报纸时,我注意到一个醒目的标题:“社交媒体帮助找回走失的孩子”。这则新闻故事讲述了人们通过在当地社交媒体平台传播信息来找到一名走失的孩子。显然,借助网络社交平台找回走失的孩子是令人欢欣鼓舞的新闻。我从中读到了孩子家人的眼泪以及全镇和全国的人们发自内心的关切。这让我赞叹互联网充满人性的一面。
4 我最近问我的朋友们:“社交媒体把你和他人拉得更近了还是推得更远了?”我的问题引发了许多有趣的回复。我的朋友珍妮发短信给我说:“我对手机既爱又恨!我的两个孩子现在就跟我在一起,而他们俩——还有我——都因为手机而分心。我在听播客,他俩在社交媒体上上传照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我们肩并肩地坐在一起,但感觉我们相隔万里。不过,在学校时,他俩总是会给我发短信、发照片,还回复我的问题。”另外一个朋友瑞安回答我的问题时这样总结道:“有了社交媒体,我们感觉与身处远方的人更加亲近,而与应当亲近的人却更加疏远。我感到非常困惑!”
5 瑞安说得没错。要全面评价社交媒体很难。我们意识到这是现代的一个悖论——社交媒体在把我们拉近的同时又让我们彼此疏远。但我认为,我们往往怀念过去的日子而忘了欣赏我们现在的生活。也许,当变化一下子来得太快并且似乎无处不在时,人类的天性就是要抵触变化。社交媒体迅速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抓住了我们的内心,还赚走了我们的钞票,因此我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会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丢失哪些人际关系和社交往来的传统习惯。
6 坐在咖啡馆里,我注意到就在我附近,有四个人在看屏幕,还有四个人在阅读纸质材料。我则两者兼有。我看到有两个人的手提电脑上打开着社交媒体软件,但我肯定在某个时候,所有的手提电脑上都打开过社交媒体软件。咖啡馆里的这一现象令人深思。人们并没有放弃长篇幅的阅读或社交往来。大家只是在两者以外的时段里使用社交媒体。
7 从表面上看,数字化交往显得冷漠,没有人情味。然而,互联网并没有偷走我们的人情味,而是反映出我们的内心世界。社交媒体并不冷漠;它只是复杂又难以界定。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互联网已经快速成为文化媒体的中心,与我们的家庭、生活和文化交织在一起。但互联网并没有操控我们。它是一种工具,它在当今的先进作用无异于几百万年前一根削尖的木棍。从这个角度看待社交媒体,也许我们就能把对技术的讨论从它如何改变我们转到我们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个强大的工具上来。
【特别声明】本公号部分文章、图片、音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公号尊重知识产权,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所转载内容的原作者认为其作品不适合传播或浏览,请及时联系,本公号将及时纠正。
教材、课件、答案(滚动查看更多)
《新探索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程》(基础版)
听力原文及音视频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版)》
1、课文及单词音频
2、课后练习答案
3、课文译文
1、课文及单词音频
2、课后练习答案
3、课文译文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第1-3册)
1. 课文单词(附音频)
2. 课件
3. 单词、课文音频:
4. 课文译文:
5. 课后练习答案:
1. 课文单词(附音频)
2. 课文及译文(附音频)
3. 课后练习答案
4. 课后练习详解
5. 课件
1. 课文音频:
2. 课文单词自测:
3. 课后练习答案:
4. 作文批改:
6. 新课件
7. 课件(Units 1-7):
《全新版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1-3册)(滚动查看更多)
1. 《视听说教程1》(WE Learn):Part 2听力原文及音频
2. 《视听说教程1》(WE Learn):Part 4-TEDTalk视频及听力原文
3. 《视听说教程1》(WE Learn):Self-tests答案及听力原文
1. 《视听说教程2》(WE Learn):Self-tests原文
2. 《视听说教程2》Part 2听力原文
3. 《视听说教程2》TEDTalks视频及原文
4. 《视听说教程2》(WE Learn):Self-tests详解
1. 《视听说教程3》(WE Learn):Part 2听力原文
2. 《视听说教程3》(WE Learn):Part 4-TEDTalk视频及听力原文
3. 《视听说教程3》(WE Learn):Self-tests答案及听力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