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美国出了一件新鲜事儿,展出的兵马俑被掰断了一根手指。
新闻一爆出,网友们纷纷感叹,在中国,手机掉到兵马俑坑里都不能下去捡,你们敢直接掰手指。疯了吧?
朋友说,你看吧,这回肯定又有人幸灾乐祸了。
果然,评论区比新闻热闹。有人愤怒,有人心疼,还有不少人冷嘲热讽,看你们还说中国人没素质,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
甚至有人干脆说,这么珍贵的宝贝为什么要送出国。外人怎么会像自己人一样宝贝你家的东西呢。
这些年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都会想起几年前跟团去欧洲旅行时认识的一对母女。
那时,团里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去欧洲,一路上全是新鲜事儿。看着井然有序的街道,在家乡的陋习都收敛了许多。
直到有一次坐飞机,遇上一群粗鲁的意大利人,插队、脏话、大吵大闹,整个行程都不愉快。
下了飞机之后很多人一边抱怨意大利人素质差,一边理直气壮地恢复平时的素质低,唯独这个妈妈跟女儿说:“多看看别人的好。”
简单一句话,人与人之间见识上的差距随即可见。
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会有那么一些不和谐,可如果你只盯着这些不和谐,就是以偏概全的狭隘。
而狭隘的原因无非是世界太小,又见识太少。
其实,我们并不是只对外国人才这么苛刻,对自己人也不太友好。
兵马俑断指新闻的评论里,有一个特别扎心,如果事情发生在中国,可能大家又会开始拼命讨论国民劣根性。
这些年,关于国民劣根性的讨论不绝于耳,古迹上被刻字了,是中国式没素质;景区扔垃圾了,是中国式没素质;不排队、闯红灯,还是中国式没素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扣帽子成了一个习惯动作。
可是,讲真,没素质这件事儿,谁也不能代表谁。没有什么中国式没素质,只有没素质的某某人。
说一个小故事你就更懂了。
以前有一个养鸡的农夫,被一个教徒骗了不少钱。于是,他就觉得和所有教徒来往,说这些人都是道貌岸然。
有一天,一个传教士到农夫的养鸡场买鸡,他选了一只瘦不拉几的病鸡。农夫觉得奇怪,问他:“你为什么要买这只鸡呢?这只一点都不好。”
传教士说:“我就是要买这只鸡,然后把它挂在我家门口。告诉所有路过的人,这只鸡是从你的农场里买来的。大家就会觉得你这里的鸡都是这样的。”
农夫听了就怒了:“我这明明有那么多好鸡,你凭什么因为一只鸡就说我的鸡不好呢?”
传教士笑着说:“你不是也一样。”
醍醐灌顶。我们盯着一个人的缺点不放,就好比管中窥豹,看见一个污点,就把一个人全盘否定。
可人都是复杂的,这种狭隘的偏见使我们无法对一个人做出正确的判断。
以偏概全,不仅是一种没见识的评价方式,更是一种严重的认知缺陷。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晕轮效应。说的就是,一个人某方面的特征会被泛化到其他方面。
心理学家曾经在麻省理工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开始前,实验者向两个班的学生介绍他们临时的代课老师。在其中一个班里,实验人员拼命地夸老师,而在另一个班,拼命损老师。
结果,第一个班的学生对代课老师的评价相当好,觉得他亲切友善。而第二个班的同学觉得老师为人冷漠,不善言辞。
其实,这两个班的老师根本就是同一个人,而偏见的本质其实就是对这个人了解得少。
歌德曾经说过一句话,越品越有味道:“人们只看见他们听得懂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嘲笑他们所不了解的东西。”
其实,人生就像写议论文,看起来是睁着眼睛找真相,其实不过是在世界里给自己寻找一些佐证。不想学习的时候,就去找点辍学的成功人士。想要勤奋,就去找一些逆袭成功的草根故事。
可是,越探索这个世界,你就会越发现,看不懂它。
而见识越多的人,越不容易轻易下判断。
之前,高晓松炮轰清华学子,说本来是镇国神器的名校成了职业介绍所。于是,又有不少人跳出来鄙视名校。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清华学子很可观地分析自己眼里的清华。结果还是一片反驳,他在回帖里提到一个观点,让我对名校又一次刮目相看。
他提到了罗尔斯的“无知之幕”,也就是说一个社会里,当人们共同决定给予不同角色不同待遇的时候,最好把所有人都集中在一个幕布下,但不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角色。
道理其实很简单,一旦人们给自己贴上标签,就再难站在中立的角度看待问题了。
这大概就是人一定要努力上名校的原因。
认知上的多元,需要一个人的眼界和见识。
他得明白,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天赋和经历。而见识越多的人越明白,个体代替不了群体。
这些年,经常听留学生圈子里的人谈起自己遇到过的关于崇洋媚外的非议。
这些人中,有很多优秀的人才,有各自家庭的困扰,他们其中一些选择留在国外,也有些回国发展。
可无论哪一种,都经常遭遇过一种误解,就是和某些亲戚聊天,你不能提起外国的一点好,否则就是假洋鬼子。
我甚至曾经一度因为有个英文名被diss过,有些人不能理解外国人读中文名字有多困难,却总觉得你叫自己的英文名字是在装模作样。
可是反过来,如果你说起国外的中国城如何脏乱差,还不如中国的三线城市,他们就打心眼里觉得舒坦。
再说起,外国人脾气差、素质低,没事儿还搞个性别歧视,他们简直就要乐翻天。
真的挺无聊的。
别人有别人的优势,我们有我们的牛逼,可活在这个世界上,真不能总抱着田忌赛马的心态。
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真不好。
最后,分享一句我大学老师经常说的话,见过的人越多,你越会觉得方差大。可这就是长见识的代价。
后半生最高级的活法:寡
精神层次越高的人,越善良
一个人的固执里,藏着低水平的认知
读书实苦,却是你此生承受最轻的苦
人生最好的状态:独处、知足、自洽
永远不要做一个廉价的人(看完醒悟)
世界上最奢侈的10样东西,你拥有几样?
人生最大的智慧:退化自己(深度好文)
作者简介:Jenny乔,富书作者,用女人的方式生活,用男人的方式思考,理性成功、感性成长,图书《屏蔽力》正在热销中,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书(ID:kolfrc),转载授权联系开白助理(看菜单栏)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商务合作联系山治(备注品牌),知乎@富叔,头条号、微博@富书
你若喜欢,为富书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