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85年,晋穆侯死了。
虽然说,此时距周幽王被人捅死,还有15年的时间,但是所谓的礼法、纲常早已大乱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晋穆侯死后,晋国竟然开始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晋穆侯的权力,应该由谁继承呢?
按理说,这就不是问题。因为晋穆侯死的时候,太子仇已经20岁了,而且从后面的内容去看,太子仇绝对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问题是,晋穆侯的弟弟势力太大,所以兄终弟及的理论,自然要出来PK父死子继的理论了。
关键是,周天子也丧失了维护礼法纲常的能力,所以兄终弟及的理论,一时压过了父死子继的理论。在这种背景下,晋穆侯的权力,就由他弟弟继承了。
总的来说,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父死子继与兄终弟继相比,哪个更合理?世袭与禅让,哪个更合理?永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就看力量站在哪一边了。
这就好像,臣民的势力大了,世袭自然是不合理的;关键是,长个脑袋的人也知道,禅让、比世袭更合理啊。
问题是,君主势力大的时候,什么禅让的理论,那就是标准的歪理邪说啊。
因为在君主势力巨大的时代,真正的有理想、有节操、有情怀的人,谁不是开口闭口,先帝对我恩重如山,我一定会好好忠于后主。
在这种背景下,谁敢扯什么后主年幼,或是后主智商不够,如果让他继承先帝之位,就会让国家、百姓的根本利益无法保障,当时就会让人喷飞的。因为你×的,怎么开口闭口的全是利益啊。什么国家百姓的根本利益?它与忠于一世二世三世的伟大理想、情怀相比,它算个屁啊?你看人家诸葛亮,明知道忠于刘阿斗,就会这样那样,但是人家就是要永远忠于刘阿斗。这种伟大的情操,你们这种小人,永远也无法理解 。
若干年后,晋襄公死了。下面的大佬,竟然直接绕过晋襄公的儿子,就是想着在晋襄公的弟弟中,选一个比较合适的继承人。
面对此情此景,晋襄公的老婆差点气疯了。因为先帝死的时候,手把手的把儿子托付给你们,你们也一个个信誓旦旦的说,会永远忠于后主。
现在倒好,先帝刚闭眼,你们就把我们孤儿寡母踢到一边。这还有天理吗?人们都说,曹操、司马懿不是东西。问题是,与你们相比,曹操司马懿也清白的好像婴儿。
什么后主年幼、无知?按你们这种歪理邪说,周公早就该取代成王;诸葛亮早就该取代刘后主!你们干这种乱臣贼子的勾当,还开口闭口的晋国、晋国百姓的根本利益,你们这不是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吗?
晋襄公的老婆,抱着年幼的儿子,天天如同泼妇一般骂大街,又如同怨妇一般说自己孤儿寡母的可怜遭遇,直接把以赵盾为代表的晋国大佬,整得非常尴尬。
如果晋襄公一系势力非常有限,以赵盾为代表的大佬们,自然可以无视她这种泼妇一般的构当,甚至可以给她们母子一杯毒酒,让她到地下早日和晋襄公相聚。问题是,晋襄公的势力绝不可低估,臣子们就尴尬了,因为晋襄公老婆说的话,怎么看,也非常有道理啊。
当然了,后来的事实证明,坚守父死子继的原则,真是害死人啊。于是,晋国又开始玩兄终弟及了。
【注】:以上内容,只是为了方便大理解,所以引用的例子,有很多大跨越了时空。因为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必须得举一些大家熟悉的例子;都举此前的例子,估计大家都会云里雾里的。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既然晋穆侯的弟弟势力巨大,御用文人自然可以找出一百个理由,证明兄终弟及比父死子继更合情合理,也更符合晋国的国情。在这种背景下,晋穆侯死后,他的弟弟就爬上了老大的位置,而太子仇只能亡命天涯了。
当然了,晋穆侯的弟弟爬上老大的位置上,也就风光了四年时间。四年之后,太子仇、公子成师兄弟二人联手,就把他们的叔叔(晋穆侯的弟弟)火并出局;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一切。
太子仇上位后,就是历史上的晋文侯。
太子仇反杀自己叔叔上位,这算什么事呢?合情吗?合理吗?合法吗?这个很难说清楚。如果父死子继的原则是无可置疑的,太子仇反杀自己叔父,自然就是合情合理的。
问题是,父死子继的原则,在许多时候就是受到人们的广泛质疑,这就好像,尧把君位让给舜;尧的儿子反杀舜上位,这合理吗?这个真心说,比较难说清楚。这也好像,宋太宗在位时,赵匡胤的儿子反杀他上位,这个合理吗?这个真心说,也比较难说清楚。
但是,太子仇、公子成师兄弟,反杀自己叔父成功,人们自然会觉得它非常合理。因为这就是夺了属于自己家的东西。
晋文侯的上位,是在他弟弟成师的支持下实现的,所以整个晋文侯时代,公子成师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哥级人物。
而这种事实,显然又会为下一代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理论之争埋下伏笔。因为晋文侯的弟弟势力这样大,晋文侯死后,晋文侯的儿子,还能顺利继承晋文侯的权力地位吗?估计是比较难的。
但是在晋文侯时代,晋文侯和他的弟弟成师,一直相处的不错,而且共同拉开了晋国崛起的序幕。
在晋文侯时代,晋国的最主要成就,就是兼并了韩国。
这里所说的韩国,并不是和赵、魏齐名的韩国。和赵、魏齐名的韩国,是400多年后,在此基础上再度建立的。
这里所说的韩国,在西周初期就出现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就是西周时代的一个封国,因为,他在春秋刚刚拉开序幕时,就让晋文侯兄弟给兼并了。
韩国的开国老大,和晋国的开国老大,那就是亲兄弟;他们都是周武王的儿子,而且他们都是侯国。
韩、晋二国,与周天子的关系亲疏远近一样;而且又都是侯国。这意味着他们的综合国力,在西周时代,并不会有本质的差别。
从这层意义上而言,晋国兼并韩国,那可是非同小可的事情。
在周朝崩盘前,因为没有发生普遍性存在的兼并战,所以诸侯国之间的体量,并不会有本质的差别,所以周天子为代表的社会秩序,相对比较容易维持。
用重量级类比,在西周时代,只有少数诸侯是70公斤级的选手,还有一些诸侯是60公斤的选手,更多的诸侯也就是50公斤的选手;还有一些诸侯,也就是30公斤的选手;甚至许多诸侯也就是10来公斤的选手。
而周天子呢,却是一个500到600公斤的选手,所以周天子可以强有力的驾驭天下诸侯。因为以周天子的重量级,不用玩什么花招技巧,就可以辗压任何一个不服他的诸侯。
随后的二百多年时间里,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许多诸侯国的周边,就出现了许多以前无法开发而现在却可以开发的土地。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诸侯国的重量级开始自然而然的上升了。
但是因为周天子权威还没有完全瓦解,所以兼并战只能若有若无的存在着。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诸侯国的体量,虽然已开始膨胀,但是想膨胀成一个100公斤的选手,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想象晋国兼并韩国意味着什么?
因为晋国、韩国都是侯国。一个侯国兼并了另一个侯国,意味着晋国已成为一个100公斤以上的选手。这种体量,在当时拥有的优势,可不是一般的大。
当然了,晋国随后半个世纪的分裂内讧,大约也就由此奠定了基础。
晋文侯的弟弟,在晋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晋国的综合实力,又因为各种原因扩张了一倍。
这意味着,在人事上,晋国很容易分裂为两个中心;从地缘上,晋国也很容易分裂为两中心。
因为类似的原因,晋文侯死后。晋文侯的弟弟并没有和晋文侯的儿子争夺继承权,而是平静的表示,你老爸的权力地位,由你来继承;你只要让我坐镇曲沃城就可以了。
因为晋文侯的弟弟势力巨大,所以晋文侯的儿子只能接受这一切。
虽然有人对晋文侯的儿子说,以曲沃为中心的地区,全年的GDP,比以晋国首都为中心的地区还高,您叔叔占据这种地方,就是传说中的尾大不掉,到时候您的地位就危险了。
问题是,这种道理谁也懂,奈何叔叔的势力太大,晋文侯的儿子,就只能接受这种方案。否则,和自己叔叔当场闹翻了,恐怕更吃亏。
简单的看,晋文侯弟弟提出的这种方案,并不过分。要知道,在那种乱哄哄的年代,老大的弟弟势力巨大,通常就没有老大儿子的事。
最经典的就是,秦宣公有九个儿子,没有一个继位,由其弟弟秦成公继位了。秦成公有七个儿子,也都没有继位,而由秦穆公继位。
至于齐国,齐桓公死后,他的五个儿子轮流继位,玩了半个世纪的兄终弟及。
关键是,齐襄公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公子小白)围绕继承权杀得一地狗血,却根本没有齐襄公儿子的事。最后,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棋胜一招,就成了传说中的齐桓公。
现在,晋文侯的弟弟势力巨大,承认了晋文侯儿子的继承权,只是要求坐镇晋国第二大城市(经济第一大城市),真心说,实在不算什么过分的事。
当然了,毫无悬念的,从此就拉开了曲沃、都城之争。
在此过程中,晋文侯弟弟一系坐镇曲沃,一直都是全程辗压晋文侯儿子一系。因为晋文侯的儿子一系,被晋文侯弟弟一系火并掉了五个。
但是很不幸,晋文侯弟弟一系,虽然拥有这种优势,却是始终无法取代晋文侯儿子一系。因为国际力量都积极的支持晋文侯儿子一系。
国际社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用冠冕堂皇的理论去说,自然是为了维护纲常礼法;用现实的理论去分析,这就是要阻止晋国走向统一,希望晋国永远保持在这种分裂的状态之中。
而晋国呢,也因此陷入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裂、内讧之中无法自拔。
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晋文侯兄弟、儿子两系互相仇杀、对砍,相关地方不断融合渗透。
六十多年后,晋文侯弟弟一系,在砍死晋文侯一系五个老大(晋昭侯、晋鄂侯、晋哀侯、晋小子侯、晋侯缗)之后,终于突破了国际社会的干预,让晋国实现了统一。
更主要的,晋文侯弟弟一系,在统一晋国的前后时间里,还顺便灭了荀国、杨国、贾国。
晋国此时的体量,多少就有些非同小可了。因为这等于五个国家(晋、韩、荀、杨、贾)融为一体了。这个体量,多少就接近二百公斤级了。
这种体量,放到春秋中后期,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问题是,放在春秋海选阶段,这种体量,那就是巨无霸了。
这就好像,大家都是50公斤左右的体量,甚至许多人只是30公斤左右的体量。你却是接近200公斤的体量,站在人群中,不用打架,人们也会害怕你的。因为这种体量,不用任何花招技巧,也可以辗压对手的。
在这种背景下,晋国的大规模扩张,终于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