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专栏】vol.12——“不惧变化,勇往直前”

文化   2024-11-08 16:30   北京  

日语专业学习者或想学习日语的你,是否有这些困惑?  “日语专业毕业可以做哪些工作?”“临近毕业,但不知道选择哪个行业。”“不了解自己想去的行业工作情况。” “以后想学习日语,但不知道将来能做什么。”

本专栏通过采访来自各行各业的前辈,为大家提供各种不同行业的前辈们的故事。在他/她们的故事里,可能会找到学习日语的动力,也可能会发现各种日语学习方法、工作价值等,快来读一读吧!

本栏目每周五下午发布中文,周六下午发布日文,敬请关注!

罗凌寒,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日语专业,研究生毕业于一桥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国内某高校,两年后辞职赴新西兰读博,现于奥克兰大学攻读博士,同时在新西兰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助理。

Q

A

&

Q

您为什么选择学习日语?有什么比较好的日语学习方法?

A

我不是主动选择学习日语的,当时我对日语没有任何感觉,就是不讨厌也不是很喜欢。因为不太想参加高考,正好我们高中有一个大学提前考试,我去参加并有幸考上,就被分到了日语专业,从此开始学习日语。知道自己被分到日语专业后,我就在上大学前的那个暑假疯狂地培养自己对日语的兴趣,我比较喜欢看电视剧,就花了很多时间看日剧,慢慢产生兴趣,就主动开始学习日语了。

学习方法的话,我个人觉得听写特别有用。我会找一些我看过的日剧来做听写素材,经过大量的练习,我的日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语言最终还是要应用,为了锻炼自己的口语,我会找我们学校的日本留学生,经常和他们用日语交流。

Q

您研究生期间学习的社会科学,为什么选择学习这个专业呢?学习这个专业给您带来了哪些思考?

A

当时正好处于一个出国潮,大家都想去国外读研并换一个专业进行学习,我们班级有的人选择学习金融、有的学会计等。我自己对养老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就查了很多学校,发现一桥大学这个专业不错,而且人民大学和一桥大学是友好学校,就提出了申请。

学社会学不像学习经济、金融那么赚钱,但对我个人来说,对我的思考能力、思考角度有一定的影响,让我看问题会更客观、冷静。比如我研究的是高龄者犯罪,我发现不能单纯地说一个人是坏人还是好人,事情也不是非黑即白,都要从不同的角度、立场考虑。我做研究的话,会去采访,虽然接触不到犯罪的人,但是可以和接触他们的工作人员交流,他们会告诉我他们为什么会犯罪,及他们这些犯罪老年人的处境等。这会让我思考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通过了解和思考这个社会,让我整个人的思想更加丰富。

Q

初到日本,您有什么样的印象?

A

到日本后,就感觉教科书上的日语和实际的日语完全不一样,很受冲击,觉得自己日语很差。还好当时年纪比较小,脸皮比较厚,可以很勇敢地和日本人聊天,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可以学到地道的日语。另外,我感觉日本人很温柔,我在日本也认识了很多朋友,感觉很开心。当然我也很享受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光,所以就没有留学的痛苦。

Q

在日本读研究生给您带来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A

读研究生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会开始问为什么,以前在国内学习的时候,就是老师教你什么你学什么,是一种被动式学习。自己开始做研究后,需要有问题意识,我们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这究竟是为什么”。通过层层的提问和探究,自己会变得很冷静,不会情绪化。

Q

您硕士毕业后进入某所大学教学,但是两年后辞职,继续去攻读博士,您为什么选择读博?读博您有什么样的感受?

A

我在原来的学校教学很快乐,也能感受到学生的热情,但是我想要去一个更大的平台,就选择继续深造。读博期间,我的研究方向是关于日本移民,虽然这和我研究生期间的研究内容没有什么关系,但同属于社会学,也是我很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我写论文需要事前进行一些调查采访,这个过程很充实,每次都很能学到很多新鲜的东西。

Q

您感觉日本和新西兰两个国家的研究氛围有什么不同?以及您认为做学术研究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A

我感觉日本是批判式,新西兰式赞美式。研究生期间,我的导师总会说我的研究不太行,一度让我很受挫。新西兰的导师经常鼓励我,同时也会给我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这会让我的积极性很高。另外,我觉得研究生的同学们都注重学习,学习氛围比较沉闷,而新西兰的同学们很开朗,研究氛围很活跃。 

做学术研究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坚持,其实学术研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就是很难坚持,大部分时间需要自己一个人去读文献、分析文献、整理文献、构思自己的论文框架、修改等等,这是一个漫长且枯燥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坚持。

Q

您现在为什么在律所做律师助理呢?

A

由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工作,突然有工作的想法。正好我现在工作的律所在招一个既会日语又会英语的人。而且法律是我从来没有尝试过的领域,想要去探索一下,就决定去了。

Q

您读到博士,但找的工作和学的专业完全没有关系,您会感觉可惜吗?

A

目前我觉得如果我的研究项目将来不能继续,我会觉得很可惜,因为我还有很多东西想知道、很想研究,但现在我也不确定以后能不能找到有关研究的工作。但读博的过程对我来说很享受,学习最终受益的是自己,这个过程我培养了很多能力,比如逻辑思考、批判思考等,这些是无论我做什么工作都是有用的。

Q

您有了孩子后,对您的生活、研究有什么影响?

A

在她还是婴儿的时候,我感觉每天都好烦,整个人的心态会很不一样。但只能自己调节心情,好好面对家里的事情、面对她的成长、面对自己的学习,适当的透气很重要。女儿一岁的时候,我们把她送到了幼儿园,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正确的事。对她来说,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可以发展她的交往能力,对我们来说也可以得到放松,整个家庭就很和谐,不会因为没有人带孩子而争吵。另外,有了孩子后,我发现我的研究视角有变化,我的研究内容是关于移民,如果我是单身,我的视角就会注重单身、年轻人的想法。结婚后,我会考虑有孩子人的家庭情况,我认为这些都是我女儿带给我的。

Q

您在经历的每次变化中是如何做选择的呢?

A

每次选择,我很清楚当下自己不想要什么。在国内大学任教的时候,我知道我不想待在那个环境中,我就去读博了。我不知道读博会面临什么以及是自己会是什么样的状态。每次选择我不能预测将来是好还是不好,但选择后就一步一个脚印前行。

Q

你想对现在学习日语的人说些什么?以及您喜欢的书籍?

A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要找到自己对这个语言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全心全意投入,进而学习到语言背后更深层的东西。学语言不要只追求说一口流利的日语,这是很可惜的。要了解深层的内容,才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我偶然间在书店看了一本书,叫做《钝感力》,这是一本我很喜欢的书,所谓钝感力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

采访日期:2024年5月22日


往期链接

  1. 【采访专栏】 “无常才是常态”

  2. 【采访专栏】 “顺其自然”

  3. 【采访专栏】 “向前走,不要回头”

  4. 【采访专栏】 “让自己更强大”

  5. 【采访专栏】 “坚定目标、满怀希望向前走”

  6. 【采访专栏】 “人生贵在坚持”

  7. 【采访专栏】 “人生的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8. 【采访专栏】 “每个不好的事情背后都有积极的一面”

  9. 【采访专栏】“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

  10. 【采访专栏】“在舒适区边缘努力”

  11. 【采访专栏】“独立思考”


JapanFoundationBeijing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官方订阅号。欢迎关注本中心订阅号,获取我们举办活动的最新消息和其他资讯。www.jpfbj.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