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图虫创意
制图|钟阳白雪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总是带给人无限美好的江南印象。这里是最负盛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涌现出苏绣、昆曲、古典园林等卓越艺术并且生生不息。这里有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盛景,至今保留“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独特情调。
在古代中国,苏州作为运河交通要地和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商业重镇。京杭大运河修建之后,苏州成为了南北物资流通输送的重要城市。明清时期的苏州尤其繁荣富庶,丝绸、棉布、书籍刻印产业十分发达,聚集着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
吴郡名贤图传赞(部分)
[清] 顾沅
该书收录吴郡(即今苏州)自周至清先贤之图,有籍贯为吴郡者,也有做官及流寓吴地者
苏州一直以来都有着“姑苏状元,甲冠天下”的美誉,被称为“状元之乡”。明清时人人皆知江南多才子,仅清代苏州就诞生过约600名进士,出过26位状元,占全国总数的两成,其中不乏翁同龢、潘世恩、文震孟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文人雅士流连在清雅秀丽的园林中,造就了苏州繁荣的城市艺术文化,而苏州在美食上也有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风格。
到苏州去,听着声声吴侬软语,从园林小巷流水中感受江南情调,可谓是人间一大乐事。
苏州菜,又称苏帮菜,以精细著称。苏州菜的历史源远流长,这与苏州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有关。早在春秋时期,地处江南的吴国就有“船菜”、“鱼脍”见诸史书,这显然受益于江南一带水系发达、鱼鲜丰富的特点。
请横屏观看
苏州是京杭大运河苏南段的第一站
苏州段总长度约96公里
图源|图虫创意
唐代时,白居易曾在苏州任刺史,主持修建了如今的山塘街。山塘街东至阊门,西至虎丘,当时称为武丘寺路。白居易有诗记录山塘街上的繁华景象:“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可以想象当年苏州如何车水马龙,商贸发达。
到了宋代,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和经济发展,众多文人雅士热衷到苏州游览。大文豪苏轼曾在苏州定慧寺留下“名士当年留旧宅,禅门今日尚生辉”的诗句。与此同时,苏州美食也蓬勃发展,成书于南宋的《玉峰志》记录了“细仅一分,其薄如纸”的“药棋面”,有学者考证,药棋面就是苏式面的前身。
苏州城内水网纵横
塑造了传统水乡独特的生活方式
图源|图虫创意
明清时期,苏州菜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因为在富庶之地诞生,苏州菜特别讲究使用上乘的原材料,具有鲜甜可口、口味清淡的特点,制作酱汁调味也非常讲究。松鼠鳜鱼、碧落虾仁、樱桃肉都是明清时期就已经诞生的名菜。
松鼠鳜鱼是苏州最著名的传统菜式之一。以鳜鱼为原料,仔仔细细地将鱼去骨,在鱼身上剖出花纹,炸制之后再浇上酸甜的酱汁解腻。因为炸制后鱼身“开花”,形似松鼠,得名松鼠鳜鱼。成菜后口感鲜甜交织、外脆里嫩。曾有诗人写“桃花流水鳜鱼肥”,鳜鱼本来就是肉质滑嫩肥厚的鱼类,加上精细的处理,美味无比。松鼠鳜鱼是江南宴席上的上品佳肴,在苏州之外的地区也非常风靡。有的地方也会用黄鱼代替鳜鱼,却始终少了一分正宗风味。
苏州三虾面的“三虾”包括虾仁、虾籽、虾脑
面条细长柔韧、三虾鲜美可口
图源|图虫创意
苏州的虾,带着河鲜独特的清香。新鲜的虾仁只需清炒就足够香气逼人,苏州人还会搭配绿茶,凸显清新。三虾面是苏州人追求“鲜”的极致,初夏时节,苏州地产籽虾上市,这是一年中做三虾面最好的时机。三虾指的是籽虾的虾仁、虾籽和虾脑,做三虾面需要将这些依次拆解出来,因为耗费功夫和原料而显得十分奢侈。将这些原料快炒成粉粉嫩嫩的三虾面浇头,配上一碗苏式细面,就是最纯正的苏州“鲜”的美食。
樱桃肉也是极负盛名的苏州名菜,这道菜没有樱桃,因烧出来的肉红润诱人,看起来像樱桃而得名。制作樱桃肉要选用上好五花肉,切成小块后,用糖和酒炖煮几个小时而成。因为刀工细致,炖煮之后形态圆小,费工费时又费料。成品颜色红亮,口感鲜甜,肥而不腻。传说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在苏州品尝此菜,回宫后将山药酒炖樱桃肉纳入《御茶膳房档》。樱桃肉入口既有肉的醇香,也有糖的清甜,瘦肉酥、肥肉糯,煨至软化的莲子蜜枣给人惊喜。
响油鳝糊集视觉、听觉、味觉于一体
鳝肉细软、油而不腻
图源|图虫创意
响油鳝糊出现的时间无法考证,不过在苏州久负盛名。这道菜选用活鳝,经过盐水焯煮后用去骨,改刀加调料煸炒而成,精细的刀工是苏帮菜中的又一绝活。鳝糊端上餐桌后,热油还在盘中滋滋作响,所以称为“响油鳝糊”。鳝段肉质肥美,酱香、油香跟鳝鱼的鲜香充分融合。在江南水乡,黄鳝遍及河道水滩甚至田间沟边,除了响油鳝糊之外,还有刺毛鳝筒、生炒鳝片、爆鳝丝等等,无一不是苏州人充分利用自然的绝妙智慧。
提到苏州,人们最容易想到园林。苏州园林闻名遐迩,因为布局精妙,建筑雅致,被无数人向往。
拙政园至今保留着明代遗风
被誉为江南古典园林代表
图源|图虫创意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宋代开始,文人雅士就热衷建造私家园林。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是宋代诗人苏舜钦所建,他曾写下“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纪念。除此之外,苏州还有“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建筑结构精妙的留园、“假山王国”狮子林等等,风光无限。
园林是苏州经济发达的见证,也造就了苏州文化繁荣的局面。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多是富庶人家的住所,也是文人雅士聚会的好地方。凡是聚会,总需要一些美食美酒,苏州的点心甜食也就格外精致。
苏州港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咽喉地带
是我国最大的内河港口
图源|图虫创意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苏州菜口味偏甜,但宋代成书的《梦溪笔谈》和《新雕皇朝类苑》都有“南人嗜咸,北人嗜甘”的说法,这是因为糖在古代过于贵重,皇家贵族有更多食用甜食的机会。这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在古代的日本、法国,糖都非常昂贵,甜蜜的点心是贵族才能享有的东西。
在明嘉靖年间,中国出现了用粘土矿物吸附糖蜜的制糖技术,在《广阳杂记》和《天工开物》中都有记载。自此中国制糖效率大大提升,广东、福建一代大量种植甘蔗、生产蔗糖并销往全国。富庶的江南每年贩运上亿斤蔗糖,是蔗糖出口国外、送往京城的中转站,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繁忙的商贸活动造就了苏州人购买蔗糖的消费能力,催生了优雅独特的园林文化,维持了“甜”这种现在看起来平平无奇,而几百年前算得上奢侈的饮食习惯。苏州人得以据此研制美味的甜食,有许多传统的甜食风靡至今。
鸡头米是江南“水八仙”之一
每年上市时苏州街头多见现剥现卖的鸡头米
图源|图虫创意
原产地在苏州的芡实称为苏芡,是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种仁。苏州葑门的鸡头米尤其水灵鲜润,清代词人沈朝初对其钟情不已,在《忆江南姑苏四时食品词》中写“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新鲜的鸡头米每年在立秋之后上市,一个月后就销声匿迹,苏州人会抓住这个机会来制作美味。鸡头米甜汤是最经典的吃法,用清水煮过后放入白糖和干桂花。这种做法可以最大地体现鸡头米本身的风味,口感特别,舌尖触碰时能感受到弹性,咬开却是软糯的,细嚼又清香四溢。一碗清甜软糯的鸡头米甜汤,是结束的盛夏送给苏州人最好的礼物。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早些年苏州的小巷里,到处流传着这首关于糖粥的童谣。糖粥又称红豆粥,属于姑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用红糖和小米煮成,口感黏稠,味道清甜。当地习俗是冬至吃糖粥,在糯米粥中放入豆沙搅拌,撒上干桂花,温暖香糯。在寒风瑟瑟的冬至,吃一碗温热的糖粥,那叫一个“煞念”。这一口糖粥,吃的不仅仅是甜味,更有苏州悠长的历史文化。
苏州方糕外形方正、洁白如玉
隐隐透出豆沙等馅料
图源|图虫创意
老苏州糖粥和园林里的方糕是绝配。苏州方糕有大方糕、小方糕两种,制作材料主要是粳米粉、糯米粉、白砂糖,配方已经传承百年。制作方糕的画面赏心悦目,先将筛好的雪白粉类放入模板,把馅料装进小坑里,在馅料上均匀地撒上面粉,覆盖馅料蒸熟。热气腾腾的方糕端出蒸笼,洁白如玉,口感松、香、软、糯、甜,美貌又美味。
吃了精致的苏州点心,再看《清稗类钞》说的,“苏人以讲究饮食闻于时,凡中流社会以上之人家,正餐小食无不力求精美,尤喜食多脂肪品,乡人亦然,至其烹饪之法,概皆五味调和,惟多用糖,又喜加五香”,也就懂了苏州菜的独特甜蜜。在物资丰富的今天,甜味不再稀罕,甚至会因为热量和健康的考虑而被人们小心对待。但无论如何,苏州菜中的甜蜜,都是富庶的历史给这座城市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
苏州人文荟萃,状元的涌现与苏州崇文重教的风气和发达繁盛的经济密切相关,状元文化至今还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有专门的状元博物馆。如今的苏州城里,到处都是这座城市文脉发达的证据。
红烧蹄髈在江南地区广为流传
酱香浓郁、象征富足
图源|图虫创意
相传宋淳佑四年,同里人魏汝贤高中状元,而这位魏状元特别喜欢吃红烧猪蹄。到了清光绪年间,退思园主人任兰生因为仰慕魏状元,特聘名厨烧制红烧蹄,作为家宴主菜,雅称状元蹄。从宋到清,一位状元的饮食爱好竟然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可见苏州人对状元有多么推崇和向往。
制作状元蹄要选用1公斤以上的猪蹄,加入多味卤料文火焖烧四个小时,把蹄髈中的脂肪蒸出来,这样烧出来的蹄髈才能酥而不烂、食而不腻。虽然制作过程极为麻烦,但这道菜传承至今都深受喜爱,可见状元的美名和状元蹄的美味多么经久不衰。
东吴大学为苏州大学前身,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
培养出众多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
图源|图虫创意
十全街也记录了苏州丰厚的文化。明代正德年间的大学士王鏊、康熙年间的状元彭定求和他的孙子彭启丰的故居都在十全街。彭定求和孙子彭启丰都考上过状元,是著名的“祖孙状元”,可见家风对文化的重视。当然,更让十全街闻名的,是乾隆下江南的一段往事:据说十全街原名“十泉街”,因乾隆皇帝自号“十全老人”,在乾隆南巡驻于带城桥下塘的时候,地方官员将“十泉”改为“十全”。有了乾隆这个“代言人”,十全街芳名远扬,各类美食也应有尽有。
清代翰林顾嗣立在葑门横街题下“溪流清映”的门额。清代翰林是通过重重科举考试而成的社会顶尖学者,可以说是清代文化界的精英,这块门额自然成了苏州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葑门横街繁荣至今,既是感受苏州这座古城的烟火气和人情味的好地方,也是苏州丰厚文化资源的最好见证。
苏州既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也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图源|图虫创意
到苏州去,像拜访一户低调的富庶人家,主人拨开写满诗文的幕布,乘着历史河流中的小舟而来,邀请客人游览园林,听着昆曲,端出一道道精致的苏州菜。在清雅的江南,苏州的美景、美食与各种文化艺术一起,将厚重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作者
蔡孜茁
Article author
中国国家地理·美食地理特约作者
参考文献:
往期推荐
撰文|蔡孜茁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海报图源|图虫创意
主编|刘乾坤
编辑|陈玉婷
图片编辑|陈玉婷
设计|钟阳白雪
校对|李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