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梭菌毒素(LCTs)是梭菌产生的一类强效外毒素,包括艰难梭菌毒素TcdA和TcdB、产气荚膜梭菌毒素TpeL、索氏梭菌毒素TcsL和TcsH以及诺维氏梭菌毒素Tcnα。LCTs结合不同的细胞受体,并通过内体将其酶结构域转移到细胞质中,在细胞质中,它们通过修饰GTP结合袋中的苏氨酸残基来灭活Rho和Ras家族小GTP酶的成员。小GTP酶的失活导致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破坏和细胞体的收缩,这在中毒或感染的细胞中很常见。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人员报道了LCTs诱导的两种不同的细胞病理形态学效应:TcdA和原型TcdB(称为TcdB1)具有树枝状外观(D型细胞病变效应),而TcsL和变体TcdB(后来称为TcdB 3)导致纺锤状外观(S型细胞病变效应)。毒素的底物偏好被认为是致病因素,而这些病理形态学现象的细胞原理从未被仔细分析过。艰难梭菌毒素等LCT是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强效诱导剂,可在体内引起局部和系统性急性炎症。LCT如何引发急性炎症反应仍有待进一步阐明;一些研究表明,Nlrp3和Pyrin炎症小体介导的先天免疫可能参与了这些过程。
迁移体是新发现的膜结合细胞器,主要生长在细胞迁移过程中收缩纤维的尖端或交叉处。这些囊泡结构于2015年首次被描述为正常大鼠肾脏(NRK)细胞外间隙中的大石榴状囊泡。后来的研究表明,在体内和体外的各种细胞类型的收缩纤维上都存在迁移体。四跨蛋白(TSPANs)是一种定位于迁移小体和收缩纤维(RFs)的蛋白,与迁移细胞病有关。某些TSPANs如TSPAN1、TSPAN4、TSPAN7和TSPAN9的缺失或过表达强烈影响细胞的迁移小体形成能力。最近的研究也报道鞘磷脂合成酶2 (SMS2)的组装启动迁移小体的形成,而收缩纤维/微结构域富集的TSPANs和磷脂酰肌醇-二磷酸(PIP2)驱动这一过程。除了TSPANs,小麦胚芽凝集素(WGA)是一种结合唾液酸和N-乙酰-D-氨基葡萄糖的凝集素,在许多活细胞中通常用于标记迁移体和RFs。
Rho的活性对迁移体的形成至关重要(图源自Cell Discovery)
迁移小体形成、成熟和释放的过程被称为“迁移细胞症”,涉及一系列生化反应和分子调控。细胞迁移可能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细胞间通讯、线粒体质量控制、氧化还原信号、器官形态发生和血管生成。在此过程中,迁移体储存和释放的细胞质内容物可能对其功能起重要作用。例如,研究表明单核细胞作为“先锋”,通过迁移体沉积血管生成因子(如Cxcl12和Vegfa)提供促血管生成微环境。
研究阐述了一种由小的GTPase靶向毒素和效应物诱导的非典型类型的迁移细胞症。与典型的迁移细胞病不同,毒素诱导的迁移小体的形成不依赖于活跃的细胞运动。相反,非典型的移行性细胞增多症可能发生在活动细胞和不活动细胞中,并允许它们大量释放信息细胞内容物,作为对微生物刺激(如细菌毒素和效应物)的迅速反应。接下来,在毒素处理的小鼠中证明了毒素诱导的迁移细胞症。特别是肝窦内皮细胞(LSECs)和库普弗细胞(KCs)对艰难梭菌TcdB3易感,在体外和体内均可形成迁移细胞症。最后证明,与WT小鼠相比,在系统暴露于TcdB3时,移动性缺陷的Tspan9-/-小鼠表现出更低和延迟的免疫反应,这表明非典型移动性在毒素诱导的败血症中是突出的。
参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4-00729-1
—END—
内容为【iNature】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来源于【iNature】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love_iNature),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3701829856 或邮箱:iNature2020@163.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