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形象一直在两种极端之间摇摆。
他们要么完全放弃了公共责任和人文情怀,岌岌于私人利益,只顾低头挖金,无暇关怀社会,似乎一辈子的任务,就是把口袋装得尽量的满。
他们要么沉醉于口号式的表达,天天批评那些早已摆在那里的、众所周知的“体制问题”。似乎只要复制粘贴“李敖精神”,就足以迎击现实的所有问题,完全漠视问题的复杂性。
司马馕之流,固然遭人厌恶和鄙视,但是,成为他的对立面,为了批判而批判,把反体制当生意和噱头,同样不为有识之士所期待和乐见。
几年前,仿佛是一夜之间,罗翔在网络世界突然蹿红,其崭新的知识分子形象,的确让人耳目一新:既富于正义感,又足够的温和。既有批判的锋芒,又不用力过猛。
他的出现,让我感觉非常振奋。是啊,在沉寂多年的公共知识分子群体中,突然有人开始冒泡了。
此前,我一直都在担心,公共知识分子的长期缺席,将会导致社会越来越陷入精神冬眠,尽管公知们的观点未必正确。
罗翔的爆红,让我突然觉得,公共知识分子群体重出江湖,似乎有了希望。
不过,对于罗翔,在佩服之余,我心里暗藏几分不敢轻易示人的妒忌,原因非常符合人性:越是情况相近的人,越容易成为自己妒忌的对象。
罗翔和我同属70后,理想重合,学历相当......他的成功引起我的妒忌,在所难免。我不可能妒忌孙立平教授和张维迎先生,因为他们比我年长多了。
出名和蹿红之后,罗翔屡屡因为理性的言论而遭到极端群体的攻击。
作为同龄人,我想提醒罗翔的是,在末人(粉蛆代名词)乱舞面前,理性的声音绝对不能退缩,有良知的人士,更应该坚守阵地。
你退缩了,末人们会认为,它们抱团起来骂人,能量巨大,谁都招架不住。只要它们想让谁退出,就能让谁退出。
其实,在愚蠢面前,良知更应该坚守。我们发出理性声音的目的,未必是要改变什么,而是让持相同观点的人们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孤单。
这些年,很多人放弃,不是因为被骂,而是因为孤独和无力。
这种孤独感和无力感,大多源于自媒体世界充斥的反智言论。理性的声音总是招来末人群体围攻谩骂,以至于清醒者总是被围攻到或者被愚蠢气到陷入自我怀疑。
在孤独感和无力感的折磨下,理性人群要么转移视点,逃避思考,一头扎进全球娱乐和消费体系;要么自欺欺人地对存在的问题生硬地作出合理化解释,以此缓解内心的痛苦。比如,不再批评垃圾食品,甚至转而认为,垃圾食品吃多了,说不定能提高抵抗力。
渐渐地,公共理性的光芒越来越黯淡,公共讨论越来越走向劣质化......
明白这一心理战术,我们就应该知道,有些“愚蠢”或“极端”,不过是末人们的群体表演。当我们觉得无力和孤独,进而主动放弃的时候,它们就胜利了。
在现实中,我所认识的末人,大都是学历很低,没有见识,更没有学识,唯独热衷于拿着抖音,高谈阔论世界局势的底层边缘群体,尽管高学历蠢货同样不少。
要消灭末人群体,只能期待中国高等教育持续普及。
写公众号四年多来,我被末人晃过刀子,寄过狗粮,打过骚扰电话......却从未退缩。
活到五十岁这个年龄了,该经历的,我都经历了,脸皮已经磨得足够厚了,任末人怎么骂,我都不在意了。
每次打开后台,看到咒骂,我经常是只回复他们一个表情“”,让他们继续骂吧。
唯有我们主动退出,放弃了启蒙和情怀,他们才真正的胜利了。
50后知识分子已经老了,60后知识分子正在快速老去,70后知识分子日益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公共责任也越来越重,因此,在末人面前,绝对不能退缩,公共精神的启蒙,必须延续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