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金3银!管院学子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斩获佳绩丨浙里双创动态

文摘   2024-11-02 17:24   中国香港  

关注浙大ZTVP,关注浙大双创最新动态


成果

ZJUSOM


10月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在上海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参赛团队在1410个项目中重重突围,最终在全国总决赛中斩获佳绩,共获得金奖2项、银奖3项


该赛事作为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顶级赛事,此次共有来自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的5114万个项目报名,2086.6万人报名参赛。


10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强调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希望他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携手推荐的“AR-Track 骑行AR抬头显示”以及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院携手推荐的“中科华煜——本科生致力于高生物相容性止血凝胶材料开发的生物医疗企业”两个项目获得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金奖


我院与兄弟学院携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科技前沿、人民生命健康等关键领域,深入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利用学科交叉融合的独特优势,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为原则,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拥抱科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


获奖项目有何特色?获奖学子有何心声?跨专业团队合作如何发挥优势?今天,让我们一睹获奖团队风采!




🥇金奖项目



金奖🥇

AR-Track 骑行AR抬头显示

项目介绍

AR-Track 是一款专为网约配送员设计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HUD)。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AR-Track允许外卖骑手在送货途中,在保持对周围路况环境高度关注的同时,能够快速获取路线导航、天气更新、送餐时间、疲劳预警等数据。该设备通过将关键信息直观地呈现在外卖骑手的视线范围内,确保骑手们不再需要“边看手机边看路”,真正做到为骑手的安全保驾护航。


AR-Track团队核心成员均为本科生,坚持"学生自主,真实落地",团队致力于加速AI重构当下的所有硬件产品,引导科技向善。目标和建设“无废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推荐院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杨宗银、厉向东、邢以群、周晓馨

赛道组别: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

团队成员:叶博文 周婷怡 朱可欣 刘蓓蓓 卢嘉惠 李一鸣 农玉俊 朱星樾 邓馨茁 张洪渐 农玉俊 单逸飞 潘正华




获奖者说


朱可欣

管院22级会计学本科生


“引导科技向善”

怀着这份理想主义我们走到了一起


 ZJU SOM


我们团队核心成员均为本科生,“加速AI重构当下的所有硬件产品,引导科技向善”,怀着这一份理想主义走到了一起。首先是非常感谢团队一路拼搏,一起努力,能够坚持走到最后;其次是感谢学院和学校的平台和支持,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建议和指导,也帮助我们联系业内人士进行深度交流,最后是希望项目能够继续做下去,继续发光发热。


这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与大家的合作交流时,收获了心怀梦想的共鸣;在并肩作战的时候,收获了相互鼓舞的友谊;在市场调研中更加体会到目标客户骑手们的痛点与不易;在被质疑、反复打磨中,收获动力和坚定。


我是会计学纯商业背景的同学,这一次的创赛经历让收获了许多消费电子相关的insights和多元化背景合作,从创业者的视角,洞察用户需求,发现许多之前的学习中偏向于理想化的思考疏漏;从商业负责人的角度,推动验证商业模式,领略一项技术、产品真正商业化的道阻且长;从合作者的角度,真正切身感受到交叉团队管理和凝聚,非常感谢这一次学科交叉交流合作的宝贵机会。


金奖🥇

中科华煜

——本科生致力于高生物相容性

止血凝胶材料开发的生物医疗企业

项目介绍

中科华煜致力于高性能止血凝胶材料开发,通过改写自然密码,突破现有技术边界,旗下Aquaseal系列产品是一款基于海洋生物粘液蛋白的医用胶水,立足于新型材料学、基因工程学、合成生物学的前沿研究,构筑临床血管破裂问题的“第一堵墙”与“最后一堵墙”。对接下游技术升级订单成为项目主要盈利点,已完成舟山深海奥创、广州脉瑞医疗、广州中科未来200万元种子轮,香港生命科学研究所500万元天使轮推进中。


推荐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院、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叶志镇、罗琼、王育萍、程逵、邢以群

赛道组别: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

团队成员:黄超煜 卢煜祺 李洁 范雅典 张乐萌 赵诣 季嘉珉 周佳 王心语 何骐珈 曾安琪 徐鑫杰 王尔鸿



指导老师说


邢以群

管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系教授

浙大组织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ZJU SOM

“基于技术创新的创业”

实际上需要在基于产品创新或技术创新的基础上

嫁接商业模式创新


在此次比赛中,学生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作为指导老师,有的可能在技术层面提供指导,有的则在商业方面给予建议,我主要负责商业模式设计方向的知道,结合我的医疗健康产业研究经验和商学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构建商业模式,如何选择投资者,以及如何进行股权结构设计等。


我们也建立了交叉学科创新平台——启真交叉学科创新创业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汇集了来自30多个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因为任何好的产品或创意都需要跨学科合作才能够实现。我们所说的“基于技术创新的创业”,实际上需要在基于产品创新或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嫁接商业模式创新。因此,我们会开展跨学科合作、创新的培训,创建交叉学科的合作研究平台,创造技术创新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跨学科团队优势。


实验室还提供竞赛辅导,我们也开放欢迎各个学科背景同学加入,可能有的研究技术的同学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没那么了解,当遇到这种难题时,我会与他们交流,引导他们理解商业模式和行业情况。每位指导老师都愿意分享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尽全力支持学生的创新和发展。


获奖者说


黄超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2级本科生

22级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ITP)班长


 ZJU SOM

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创新创业管理

的初创团队,

我们愈发认知到

生物科技的进步正在为医疗健康领域

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向新而行,质焕新生,新质生产力是为经济社会带来变革活力的“超级英雄”,而交叉学科的前沿技术是其手中的“锋锐武器”。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所言,生物制造是将生物创新技术产品推向商业规模的引擎,作为一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创新创业管理为主要背景架构的初创团队,我们愈发认知到生物科技的进步正在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合成生物学为治疗疾病、延长寿命与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可能。


我们项目的核心为科研转化,是一个基于基因工程学、新型材料学制备医用胶水的初创团队。我们创造了基于合成生物学、新型材料学的AquasealTM系列医用胶水,这个产品突破了原有生物胶水的技术相容性工艺难题,可以配合一些国内外厂商进行原有材料的技术升级,解决其目前市场上由于生物材料的生产成本、工艺、实际效果不理想造成的产品问题。在技术储备方面,我们已经积累多种不同来源的海洋生物胶水材料,同时生产的部分生物胶水实际应用效果已得到终端反馈, 且生产成本极低、未来市场利润可观。


我们的项目来自于ITP的培养方案计划,在管理学、团队沟通与领导力、商业模式、基于创新的创业、创业战略等课程的学习下,以及吴晓波老师、周帆老师、王小毅老师、郭斌老师的授课,我们的思维得到拓宽,对初创项目的认知也不断突破。


在项目筹备过程中,邢以群老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医疗成果转化路径,邹少旸、王雨桐老师一遍遍耐心细致地打磨项目,还有周梦伦老师详细地探讨医疗资质的规划。作为一个初创团队,组织的架构简单。管线的拓展和核心客户的链接是重中之重,解决方案基本由头脑风暴产出。感谢ITP的平台,团队共同经历的课程和实践让大家都能清晰的明白彼此想表达的观点,让大家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于我而言,这个项目让我对创新型医疗医疗器械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我从中思考并实践了一套医疗成果的转化模式。通过项目链接到了志同道合、心意相通的合伙人,我们互相支持、鼓励和成长。获得的奖项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里程碑,未来道阻且长。


ITP

浙江大学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

1999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与竺可桢学院联手打造初具“商学+”特征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项目——创新创业强化班(ITP),该项目倡导“管理+科技创新+创业”的IBE模式,开创了中国系统性创业教育的先河。该项目于201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银奖项目



银奖🥈

绿岛碳寻——开辟活性炭

再生绿岛新纪元

项目介绍

“绿岛碳寻”项目遵循“集约建设,共享治污”总体思路,为社会提供活性炭再生绿岛新模式,以研发低损高效活性炭再生技术为核心,配套开发前端活性炭性能检测设备,设计高效催化剂,优化末端尾气处理技术,形成活性炭再生利用体系。


同时,项目以一种资源化、经济化、环保化的方式完美破解了各级微企业VOCs治理难、成本高、排放不达标等问题,实现废活性炭循环化利用,大大减少碳排放,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减轻企业污染治理压力、发展循环经济、达成“双碳”目标和建设“无废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推荐院系:环境与资源学院、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翁小乐、郑刚、王明征、卢晗锋、庄戴千一

赛道组别: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意组

团队成员:章嘉琪 宋柯遐 王晓涵 胡集源 鲍耀君 韩申琦 杨宇彬 隆云鹏 冯誉 曹可锌 熊烨栋 黄康康




获奖者说


宋柯遐

管院22级会计学本科生


 ZJU SOM

我们团队相辅相成,

在技术和商业的共同支撑下

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团队


非常开心和荣幸获得奖项,也很开心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成为团队的一份子来享受这份荣誉。同时也很感谢大家一起的付出和坚持,让之前大家的努力有了一份正向的回报。同时我也会在自己的所学领域不断加油,争取进行更多的学科交叉探索和学习。


首先这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学科交叉学习的宝贵机会,然后我在环境技术和商科的交叉领域可以进行一次也不的探索,了解我们目前的环境问题和前沿科技,了解实际的社会痛点、市场需求和人民呼吁。


其次,这是一次将“商学+”落到实地的实践,我可以在团队项目中将我自己所学所得进行运用,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的探索,让我将商学的一些知识真正转化为一想工具,和团队一起完成项目。当然,也很感谢团队负责人和老师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经验,让我收获很多。


学科交叉团队的优势在于综合和全面,我们从市场实地调研和社会需求出发,研发最新技术满足需要;同时我们将技术投入实际运用,不断追踪社会反响,进行进一步技术改善和创新。同时,我们为你的技术创新瞄准环境保护和社会需求,实现教育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形成一个综合完整的创新项目。


银奖🥈

盾构掘进智能化操控系统

项目介绍

“盾构掘进智能化操控系统”是由浙江大学领盾智航团队研发的一套旨在提高盾构机掘进效率和安全性的智能化系统。领盾智航团队依托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从国产盾构掘进操控系统智能化出发,深入探索工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的有机结合模式,创新实现超前感知、智能决策和在线学习三大功能,有效提升盾构面向复杂、极端环境的施工性能,推进盾构“减人增效”,为国产盾构“保驾护航”。


该项目的目标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改善传统盾构机操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该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数据融合算法,能够对盾构机前方地质情况进行预测,并以直观的形式向操作员呈现地质信息,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施工环境。系统还具备智能决策支持功能,可以依据收集到的信息生成操作建议,以此减轻操作员的工作负担。随着使用过程中的不断学习,系统还能进一步优化其决策机制,以适应更多样的施工场景。


推荐院系:机械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杨华勇、韩冬、刘炳瑞、吴晓波

赛道组别:产业命题赛道

团队成员:谭显中 郑哲 谢明睿 林福鑫 张珈瑞 孙栋梁 马涵悦 弟梓铭 马杰成 黄俊翔 罗凯迪 司钱欣 马一丹 



获奖者说


林福鑫

管院21级技术与创新管理博士生


 ZJU SOM

我们性格、日常学习习惯、科研方法都大不相同,

但反而是这种差异性,

让我们灵感多样、各专所长


项目缘起是我从去年开始和杨华勇院士团队的博士生一起合作做科研,我和他们一起到中铁装备、铁建重工、中铁隧道局等企业走访,做案例研究,后续熟络起来了。他们团队的成果非常丰硕、扎实,在科研成果转化以及与企业做产学研协作过程中找到我一起合作,邀请我一起加入到他们的学生创业项目中。


获奖之后我觉得还是比较感慨的,因为杨院士团队深耕盾构机自主技术研发已经非常多年了,有非常深厚的技术积累,我觉得从技术成果转化的视角来看,国赛银奖也许不能称得上是非常好的消息,但如果从产学研转化和创业落地的角度来看,我们做得确实还不够多,从实验室往外走得还不够多,这是我们之后需要切实加强和重视的地方。


很感谢我的导师推荐我到杨院士团队一起科研、一起尝试创业落地、一起比赛,这个过程中,我和郑哲、谭显中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去工厂、工地、实验室调研,我们性格、日常学习习惯、科研方法都有很大不同,但反而是这种差异性,让我们交流起来增添了许多趣味,而且通过他们,我们学习到了许多,突破既有在管院的视野,这也许就是学科交叉协作的魅力。基于学科交叉的优势,我们在参赛时轻松很多,讨论的时候大家灵感会非常多样,又能各专所长,效率很高,我也收获良多。


孙栋梁

管院23级创业管理直博生


 ZJU SOM

获奖并不代表终点

而是更多的期待

这将激励着我们持续前进、不断突破


这份荣誉是对团队长时间以来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的认可。它不仅是对项目团队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项目在未来继续前行的鼓励。同时,对于我们而言,获奖并不代表终点,而是更多的期待,这将激励着我们持续前进,不断突破,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具体的项目合作过程中,我前期通过大量的调研工作和资料查阅,了解现在盾构系统的技术水平现状和行业生态,充分评估自身项目的竞争优势与商业价值,进而参与项目产品最初的商业计划书中市场分析、竞争优势分析以及产品定价等部分的编写,在其中充分展示项目的技术优势,并且为产品的市场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这次比赛中,学科交叉团队的优势十分明显。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们,带来了多元化的视角与思维方式,这种多样性促使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解决方案。比如,管理学院的学生能够提供市场分析与商业策略的支持,而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则负责技术实现与产品优化。这样的组合不仅增强了团队的整体实力,也使得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满足项目需求,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银奖🥈

X-MORE——个性表达光范式

项目介绍

X-MORE,一款集概念创新与技术突破于一体的全新个性表达载体,打造个性表达光范式。一张膜一支笔,一照、一擦、一画,实现无限创意的现实映射。创新性应用光敏性液晶,实现多频光照打印与紫外局部擦除,满足每个人的现实世界创作需求,提供一个能让每一个人轻松作画的个性表达工具,让世界所有人,都能成为画家。创写科技坚信,科技与想象,就代表无限可能。


我们主要是希望去打造一张膜+一支笔的产品,去实现对任何物品的即刻定制。用户可以通过我们特制的笔将任何网络世界的图案永久光刻在我们的液晶膜上,并且支持手动二次创作和重复擦除。通过将这张膜贴在任意物品上,用户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万物定制。


推荐院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杨宗银、邢以群、周晓馨、楼东武

赛道组别:高校主赛道本科生创业组

团队成员:郑灵杰 蔡彬倩 曹熙正 陈若湜 李乐乐 郭苗苗 洪宇琪 袁茂文 徐子昂 施予乐 蒋昕静 申佳欣




获奖者说


蔡彬倩

管院22级工商管理本科生


 ZJU SOM

将天马行空与实际可行性相融合

将感性与理性相融合

打造独一无二的创新型产品



感慨很多,也很庆幸。我们从一开始的不被认可中走来,一直到最后的打到国赛,其实连我们自己都很震惊。而在得知最后的获奖结果的时候,内心反而出奇的平静,对于我们来说,好像重要的不再是奖项了,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的一切。


我认为这次比赛是我去链接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一次良好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我有了去验证课内所学知识有效性的机会,而另一方面我能够去学习到更多更加实操性的知识,也能更深入业内的去探索真实但残酷的世界,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当然,更有意义的是我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一起同行的人。


我认为学科交叉团队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融合不同的视角,将天马行空与实际可行性相融合,将感性与理性相融合,打造独一无二的创新型产品,尤其对于我们走新文科赛道的队伍来说。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同学科的融合与对话,不仅对于我们打造产品打造项目是一个助力,更对于我们讲好自己的故事是一个巨大的帮助。



此次获奖是他们共同努力,日夜奋战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跨专业团队默契配合、协同作战的结晶。


近年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力行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利用学科交叉融合的独特优势,致力于解决重大关键问题、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落地转化,持续以科技创新贡献高校智慧,以创新教育赋能人才培养。


我们期待着,有更多同学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以管理学知识赋能科技成果转化,以青年智慧助力国家的创新发展,在国际的舞台上“发光”“发热”,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挥洒才华!




信息来源:学生工作与职业发展中心、浙大管院青年

编辑:曹敏

审核:佟庆、崔晓宇


浙大ZTVP
我浙科技创业中心(ZTVP)及浙里双创动态、双创课程、讲座、论坛、活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