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替我们说话”
褚君浩表示,这项看似距离我们生活很遥远的“高端技术”也在为学生的学习赋能,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和好强心。
AI赋能好奇
人机协同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共情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AI赋能好胜
AI技术中持续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学习成就感;
AI赋能好强
AI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提供自主学习的工具,创造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支持他们成为强者。
最后,褚君浩提到:“未来,我们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来‘帮我们说话’,因此培养人工智能人才至关重要。”
他认为,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需要经历6个漫长的阶段,分别是:与STEM学习理念相结合、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基础学习相结合、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相结合、与人才培养和探究课程设置相结合、与科学教学培育创新能力相结合、与培育科学精神相结合。
当人工智能“走进”课堂
开学后,他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并陆续参加了各类科技类比赛,从最基础的实用灰度传感器巡线到复杂的机器视觉,他在机器人项目的研究中获取了许多专业知识,也培养了自己的信息检索能力。高考时,郭奕添被上海科技大学录取。
“这3年,他从一张白纸转变为了AI达人。我也获悉他在大一时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竞技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这样的学生就是我们未来所需要的与人工智能打交道的人才。”卢湾高级中学校长何莉介绍说。
从2008年起,卢湾高级中学面向全体高一学生开设了普适性的人工智能课程,为有特长的学生开设AI高阶拓展课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跨学科领域的人工智能课题研究。
学校还和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科技企业合作,开设了人工智能班,该班级的学生可以体验到智能驾驶、机器人世界杯足球、无人机编程飞行等课程。
“我们希望通过人工智能与数学、物理、生物、心理等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适应这个时代的创新人才。”何莉表示。
今年9月,在开设四年级的人工智能课程之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小学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发现,四年级158位同学中会使用AI工具的占比仅为36.08%,但有86.08%的学生对AI感兴趣。
学校还随机访谈了8位教师,只有一位老师能够说出AI的具体应用场景,但是100%的老师愿意尝试更多AI工具。
“调查表明,师生对AI的认知水平偏低,但学习AI的热情很高。于是,我们为教师提供了相关培训、沙龙活动和研讨会等服务,来提升教师的AI基础素养。”校长王平说。
对于学生AI素养的培育,王平认为,要培养学生有意识、有能力、负责地运用AI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因此,上海交大附属黄浦实验小学计划开展学生AI作品展、人工智能应用比赛、人工智能科技节等活动,并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展相关的研学活动,让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落地。
零起点开设人工智能课程
真的可以!
为此,学校打造了一系列校本人工智能课程。
在图像识别单元中,格致初级中学的教师们策划了设计校园智能摄像头这一任务,让学生根据真实需求选择合适且安全的智能摄像头。
学生要进行需求分析、准备数据、选择算法、训练模型、验证模型等一系列操作。
“在整个项目周期内,教师还会向学生普及信息安全知识、进行伦理教育,并普及校园智能摄像头的安全规范、合理布局和可行性操作。最终,学生经过多次修改后拿出的最佳方案,学校也会考虑投入实际运用。”王珏介绍说。
格致初级中学希望通过人工智能课程,让学生尝试利用人工智能领域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并创新人工智能技术。
黄浦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劳动教育课程进行了重塑。
黄浦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校长龚铭表示:“人工智能主导下的劳动教育不再是传统的教育方式,人工智能与劳动教育的共鸣点在于创造性劳动,我相信未来创造性劳动会占据主导地位。”
黄浦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开发了一门“梦想改造家”课程,目前正聚焦口袋公园的改造设计和工程建模两部分。
龚铭介绍,在这一课程中,学生先手绘草图,后续通过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并输出图纸,最终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将平面图纸变为立体的三维模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认知空间得到发展。
据悉,中心还推出了服装设计、科技创想家等一系列课程。“未来,我们希望人工智能能够为劳动教育赋能,但更希望劳动教育也能够反哺人工智能。”龚铭表示。
人工智能课程
将向其他年级拓展
对于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郭金华提出了5点——
首先是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推进课程落地落实。根据人工智能素养的发展进阶,整体规划各学段的人工智能课程框架,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人工智能课程的层次性和开放性,系统地规划课程框架。
第二是学校应该完善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排摸学校机房的基础设施,升级网络环境,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场景的立体化布局,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方式变革、推进区域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三是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学校要根据人工智能课程开展的情况来进行建设和打造。
第四是推进区域的教研竞赛活动。以人工智能教育为主线,建立学科间的有机联系,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通过人工智能课程的常态化教学和综合性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知识与技能;通过设立人工智能大讲堂、人工智能素养竞赛、课题研究展评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平台,发现和培养人工智能优秀人才。
第五是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郭金华提出,要将人工智能教师培训纳入区域教师培训计划,组建建立一批专职人工智能教育教师队伍,培养高水平、复合型的人工智能教育种子教师。
活动最后,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协作体总协调、黄浦区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曹跟林,黄浦区理科学会理事长严明和黄浦区教育学会会长卢起升对几位校长的发言表示了肯定,并做了点评。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黄浦区教学学会、上海市黄浦区理科学会、上海黄浦汇创科技服务中心主办,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上海市黄浦区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承办。
★
作者:王佳依
编辑:潘潘 庄庄
来源: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