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班去社区食堂吃饭、周末和“银发族”齐聚老年大学兴趣班、“00后”和“60后”共赴“夕阳红”旅程、网购“抄袭”老年人的购物清单……年轻消费群体中,正在兴起一股“蹭老式消费”之风。
反观“银发一族”,从基础的健康养生、养老服务,到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再到智能化的生活设备,印象中不爱花钱、被认为是“价格敏感型”的消费群体,也从“守紧钱袋子”变成了“花钱买舒心”。
11月19日,市民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湖西街道抚松社区“敬老餐厅”挑选菜品。新华社
近年来,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转变,特别是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出现了一种“反向消费”趋势,两者在消费需求和场景上产生了很多“交集”。
“老年人与青年人的需求边界正在变得模糊,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等方面愈发重合,‘老青交融’成为消费模式的新特点。”11月6日举行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共享银发经济:老龄化社会的新机遇”分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也对这一现象表达了其见解。
追求性价比的“蹭老式消费”
在北京西城区工作的“90后”小李,平时工作忙碌,没时间做饭,又不想点外卖,吃饭成了一件难事。后来她“相中”了公司附近的一家老年食堂。“每天六个热菜、两个凉菜、两个汤、两三种主食,15元就能管饱,饭菜自助,还可以随意搭配。”小李说,刚开始还不习惯和大爷大妈拼桌吃饭,但熟悉之后,她觉得这群老年人亲切又善谈。
11月1日,居民在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街道光采社区大食堂用餐。新华社
在某地正读大二的学生小靳也有同感,她之前总是在网上刷到一些“老年团”的旅游攻略,据说能治愈不开心和“社恐”,于是和舍友忍不住报团体验了一番。“团里的大妈们都很热情开朗,一路上不但很照顾我们,而且疯狂‘投喂’,聊的也都是当下的热门话题,边吃边聊很是开心。”小靳说,老年团的旅行节奏相对较慢,每一个景点都留出了宽松的时间,是一次充满温暖、惊喜和松弛感的体验。
除了餐饮和出行,年轻消费群体不断挖掘消费“平替”,更甚者还有去养老服务中心学习琴棋书画、在老年服装店购物等。有网友表示,自从搭上了“老年”这趟特殊专车,感觉少走50年弯路,解锁了不少“蹭老”消费密码。
图片来自抖音截图
年轻人的反向消费观,打破了传统的“消费滤镜”。那么,年轻消费群体为何热衷于“反向消费”?又会对消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下,就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年轻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而反向消费特别是“蹭老式消费”,追求“该省省该花花”的消费理念,既保留了“买买买”的快感,又更加趋向精打细算,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
舍得给自己花钱的“银发族”
“反向消费”同样在老年人身上有所体现。今年以来,短剧市场迎来一波中老年题材的井喷,一系列聚焦于老年人婚姻、家庭温情及事业再出发的短剧,成为了新的“流量密码”。据有关媒体消息,有网友父亲在一年半内,充值了大约3.5万元的短剧。之后又从其中出现的广告链接购买产品,商品类型从生活用品到保健品应有尽有。
某短剧的片方负责人表示,公司以前发力点在都市青春偶像题材的短剧,主要面向30岁左右肯付费的年轻人。转换方向始于今年春节后,他们发现短剧的主要付费用户群体为40-60岁的中老年男性。据了解,总人数超3亿,每天上网时长4小时以上的银发群体,着实带火了中老年短剧市场。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中老年群体正快速成长为不输于年轻人的电商领域消费新势力。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