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新建 | 新建走马灯制作技艺
文摘
2025-01-17 21:32
江西
大家晚上好。今天的《夜读新建》带来的是《新建走马灯制作技艺》。新建走马灯又称“跑马灯”,有的地方称为“转灯”,是一种比较高雅别致的民间灯彩类型。流行于昌邑乡、联圩乡及鄱湖滨湖地区,常见于元旦、元宵、中秋等节日庆贺活动场所。其制作和把玩历史悠久,起始于隋唐,盛行于宋清,素有“三十夜的火,月半(元宵)夜的灯”之说。新建走马灯是根据热气流产生动力的原理制作而成的。在民间,其材料一般用竹篾、竹条编扎柜架,彩纸或白纸糊裱。其地域特色比较浓厚,造型与椭圆形灯笼截然不同,一般呈圆柱形(似宫灯状),多棱多面,表面一般用白纸糊成,因而与灯内剪纸动物阴影形成黑白分明的清晰图像,当点燃灯笼内的蜡烛或油灯后,生起的热气流,推动灯笼顶端部分的叶片(轮轴),叶片带动轮轴,轮轴四周连结若干剪纸小动物(以马为主),轮轴带动剪纸而旋转起来。在烛光或油灯光的映照下,剪纸小动物的阴影投射在白纸裱糊的灯笼壁上,外表呈现“骏马奔腾”的阴影图像,即出现奔跑图形(旋转),你追我赶,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同时含有“转运”“马到成功”“走马上任”等吉祥寓意。由于它具有“动态”(旋转)的独特性能,在节日期间尤其是“元宵夜”展示时,观赏性极强,不但为广大百姓和市民所喜闻乐见,且历代文人墨客为其吟诗作赋,有关史籍也多有记载。作为一种灯彩精华,新建走马灯是一项比较珍贵的文化遗产,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和勤劳智慧,同时对于了解和探讨地域文化、民俗风情以及我国文明发展史,具有积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来源:区融媒体中心摘选陶学湖主编《新建遗韵》
新建发布
提供南昌市新建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