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天一:以创新开路 为司法添“翼”【政法群英榜】

政务   2024-11-04 15:30   广东  
全省推广!光明区创新打造行政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五个一”体系为基层减负赋能


编者按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政法战线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维护着国家政治安全,守护社会平安稳定,促进公平正义,始终坚守在法治深圳、平安深圳建设的第一线。


今天,“政法群英榜”栏目推出第5期政法人物,讲述深圳破产法庭优秀法官助理孟天一的故事。




孟天一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深圳破产法庭

法官助理


在深圳这座开放的城市,从不缺少孕育创新种子的土壤。2021年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正式实施,个人破产制度在深圳这座创业之城“破冰”,为“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点亮重生希望;为破解深圳法院“案多人少”长期困局,深圳法院率先探索推进人工智能辅助审判工作,2024年6月28日,深圳法院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1.0版)正式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司法审判垂直领域大模型正式启用……


在这些创新之举的背后,都有一个同样的身影,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屡次突破,参与创造多个“首例”。他就是深圳破产法庭一级法官助理孟天一。


“热爱学习,拥有改革精神,攻坚能力突出。”这是同事们对孟天一的评价。从2013年进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孟天一在政治部干部处、办公室、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深圳破产法庭等部门多岗位历练,在每个岗位上都发挥了“钉钉子”精神,先后在外事接待、司法政务、营商环境等专项工作中表现突出荣记三等功和嘉奖。


同时,孟天一还主笔司法政务、反破产欺诈、跨境破产等多项课题,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并在破产改革、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等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2024年,他获评深圳市直机关工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改革中显担当

助力深圳个人破产试点“破冰”




“我特别喜欢学习新东西,看到有好的案例、技术,就会想,能不能也用到我们司法工作当中来。”每次孟天一接到新任务时,总是异常兴奋。


2019年,孟天一参加国家法官学院、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普通法硕士项目,获得香港城市大学最高等级“优异”(Distinction)荣誉学位。


这一次到香港的学习,让他将视野扩宽到了全球,对法律的理解也更加系统与全面。返回工作岗位后,孟天一马上就发挥自己法律英语的特长,参与翻译《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2013—202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等重要司法改革文件,助力官方文件双语版同时发布。


同时,他在深圳破产法庭工作期间,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国际破产协会(INSOL International)国际破产法基础证书。“这个国际考试每年全球仅有100多人通过。通过这次系统学习,之后我也可以将相关学习成果运用于跨境案件办理、涉外课题研究和改革创新工作之中。”孟天一说。



孟天一的“梦想”照进了现实。时至今日,作为我国境内唯一的个人破产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深圳开展个人破产制度改革试点已有3年多的时间。


从被外界“逃废债”的担忧声环绕到通过司法实践打消外界疑虑、从“一张白纸”到建章立制,深圳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探索,个人破产制度成效初显。


在个人破产改革工作中,孟天一作为个人破产制度改革专班成员,全程参与《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的起草和试点实施工作,为深圳个人破产试点率先“破冰”作出贡献。


在深圳,平均每5个人里就有1个“老板”,深圳创业密度长期居全国第一。“未来涉及到个人破产的情况会越来越多。我认为法律首先应该保护‘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以‘安全网’式的兜底保护,鼓励创业创新,保持深圳的活力,让深圳经济‘活’起来。”孟天一说。


为此,在破产制度综合改革方面,孟天一还主笔起草《深圳全面深化破产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作为深圳破产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获市委深改委审议通过;在破产办理机制方面,主笔《加强企业破产案件管理人指定与监督暂行办法》,从管理人指定、监督和惩戒三向发力,率先在深圳建立健全反破产欺诈机制;在跨境破产方面,翻译并出版《亚洲(亚太)企业重组与破产制度》,作为法官助理参与办理全国首例申请认可和协助香港破产程序的森信洋纸案,获评2021年度十大“全国破产经典案例”、最高人民法院首届“人民法院涉港澳司法合作优秀成果”。


被誉为“民营经济第一城”的深圳,每年法院处理的案件中有90%以上都属于民商事,其中又有大多数属于经济类案件。“我们希望深圳在司法环境方面能为塑造良好营商环境做出应有贡献,这是深圳这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孟天一告诉记者。


同时,这些改革成果也助力深圳法院破产制度综合改革荣膺最高人民法院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首届“广东法院改革创新奖”特别奖,相关改革经验被国家发改委纳入47项深圳经济特区创新经验向全国推广。


创新中建新功

推动人工智能+审判“从0到1”




一直以来,“人案矛盾”突出,法官的工作量一直处于高强度状态。为了破解这一困局,深圳法院率先探索推进人工智能辅助审判工作。


“当时,我听到自己入选项目组的时候,感到责任重大。如果可以成功将AI与审判深度融合,将能把法官从一些重复性基础工作中解脱出来,提供更多趁手的’工具’,最终成为深圳高质量司法供给的一部分。”孟天一解释,AI的特长是处理信息和数据,而法官每天的工作时间有大部分花在了处理信息和数据方面。据统计,平均每个案件需要阅读的材料字数超过10万字,而每位法官年均每年受理的案件就有几百宗,如此一来,他们每年至少需要和上千万字的信息或数据“打交道”。


AI相当于给每个法官配了个“专业助手”,它不仅可以通过大语言模型等技术帮助法官整理案件、提取要素,同时可以在撰写文书和庭审时将权威的法律知识主动“推送”到法官面前,助力裁判标准的统一。作为从课题、专班到研发全程参与的成员,孟天一不负重托,为该项工作“从0到1”作出关键贡献。



首先,在课题研究阶段,孟天一作为课题组初始成员,承担了配合政治部在法院体系中建立起创新型研发机制的任务,经反复学习创新型企业经验,结合法院实际设计雏形,融入需求导向、人才自驱、扁平管理等元素,经院党组专题研究,最终建立起一线法官主导、跨部门建制、扁平化推动的新型研发机制,动员协调起全市两级法院所有法官参与研发工作,为后续工作高速、高质量推进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在建立工作专班后,孟天一承担具体统筹职责,面对这一改革创新的无人之境,按照院党组的要求,努力成为“业务”“技术”双跨人才,建立专班技术学习机制,组织法官专班高效完成总体架构设计、功能需求细化、业务算法转化、用户交互设计、数据库配套建设、大模型增量训练等工作,确保所有研发成果契合工作需要、解决业务痛点、具备技术落地可行性。


之后,在项目推进阶段,孟天一担任了临时党支部的副书记,配合政治部建立起“雏鹰破题”等干部激励机制,以雏鹰计划、揭榜挂帅、难题引领等方式,激发年轻干部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同步组织建立起15个业务条线研发小组、11个基层法院应用小组,有序动员协调全市两级法院力量共同参与具体研发工作。


在项目最吃紧的攻坚阶段,他自学项目管理方法,围绕总体目标对研发工作进行了全面拆解,拆解出200多项可交付成果的任务表(WBS),理清任务内核、明确任务载体、确定衔接顺序、严格倒排工期并进行时限督办,确保研发工作的整体协同、衔接有序、全速推进。


作为初代成果,2024年6月28日,深圳法院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1.0版)正式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司法审判垂直领域大模型正式启用。


公平“一触即达”

高质量司法服务为群众幸福“加码”




如今,这项成果已成为深圳乃至全国司法领域“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标志性示范事件。随着系统的持续完善和人机磨合、人机配合的逐步深化,深圳法院各项审判质效持续提升,以新质生产力助力审判工作现代化的效果已初步显现。


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目前应用范围已覆盖所有常见的民商事案件。孟天一认为,“AI+审判”最大的意义就是将法官从重复性、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能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案情研判、规则研究等体现法官智慧价值的工作上,最终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司法服务。


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系统试运行以来,辅助立案审查44万件;辅助法官阅卷11余万宗,辅助法官庭审5万余次,生成文书初稿超过10万份。“6月份正式上线至今,深圳法院办案效率提升了30%多,办案周期也缩短了约20天时间。”孟天一提到。


采访期间,孟天一向记者展示了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借助该系统,法官可以随时查阅案件的关键信息,比如当事人信息、案件由来、诉讼意见、证据及质证等,能按照法官确定的裁判结果辅助生成裁判文书初稿,并在每一个决策节点推送案例库、法答网、法信库等最高人民法院权威知识,辅助统一裁判标准。


“我一直喜欢一个隐喻,对于需要电钻的人来说,他不在乎电钻内部有多高级,他只想要那个‘孔’打得又准又圆。对于深圳法院来说也是如此,无论AI的辅助有多先进科学,人民群众、市场主体实打实的司法获得感才是最终标准。不过,最近确实有两个惊喜,一是中院一名法官在AI辅助下用更快的速度解决了纠纷,收到了当事人的锦旗;二是一位当事人的律师在收到判决书后告诉法官,虽然官司输了,但是详细的文书说理中解释了为啥会败诉,当事人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不服的情绪得到了缓解。法官的精力如果能在AI帮助下投向审判质量、实质解纷和释法说理,一定是幸福的共赢,我们还得继续努力。”孟天一笑着说。







 END. 

来源·南方日报、深圳政法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往期推荐

点点赞

点分享

点在看


深圳政法
讲述政法好故事、传播政法好声音、弘扬政法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