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邮打折成风,集邮者退坑不止,邮票升值靠彻底改革!

乐活   2024-11-02 18:00   河南  

近年来,中国的邮票市场可谓风雨飘摇。

曾经被收藏者津津乐道的“黄金年代”,如今已变成了满目疮痍的废墟。

为什么1982年之前的JT票总是被人津津乐道?因为那个时候的邮票发行量少、消耗量大,价格自然一路飙升。

而如今,邮票的发行量屡创新高,消耗量却日益萎缩,打折票满天飞,集邮者们的热情早已被消耗殆尽。

这个曾经无比繁荣的市场,如今却面临着退坑潮涌的窘境。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邮票市场是否还有救?我们需要从根源上找出答案,并给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

邮票市场的黄金时代为何不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邮票市场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代。

那时,邮票收藏是最热门的收藏门类之一,无数人涌入这一市场,邮票一度成为人们炙手可热的投资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邮票市场却逐渐走向衰落,打折票成为了市场的常态,集邮者们纷纷退场,市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其实并不复杂。

首先,邮票发行量的不断增加是导致市场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6年,邮票的最低发行量达到680万,某些套票甚至炒到了百元以上,但如今,发行量下降到500万以下的邮票却依然在打折。

这背后是因为集邮者的数量在急剧减少。1997年,中国集邮者的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1700万。

然而,随着市场的热度逐渐消退,大量的集邮者选择退场。到了2006年,虽然集邮者的数量已经减少,但依然有500万人左右在坚持。

发行量700多万的情况下,邮票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然而,时至今日,集邮者的数量已经下降到70万左右,而邮票的发行量却依然高达500万以上,供需严重失衡,导致了市场的持续低迷。

发行机制问题根深蒂固,改革迫在眉睫

要想让中国的邮票市场重新焕发活力,首先需要对现有的发行机制进行彻底的改革。

目前,邮政的发行政策明显偏向于老预订户,这导致了新鲜血液的难以进入。

为了维持市场的活跃度,邮政应该采取更为公平公正的摇号制度,取消老预订户的资格,每年都进行重新摇号。

这样一来,才能给新入场的集邮者更多的机会,激发市场的活力。此外,邮票的发行量也必须大幅度缩减。

JT等老邮之所以能够升值,是因为其稀缺性。如果新邮也能做到发行量的严格控制,那么它们的市场表现自然也不会太差。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和讨论,我们特别成立了邮票俱乐部群。大家可以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加入。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邮币收藏者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


具体而言,预定套票的数量应该控制在200万以内,热门题材的发行量更应该严格限制在350万以下,而生肖票的发行量也不应超过500万。

除了控制发行量,邮政还应该废除各种产品册的发行。

产品册的泛滥不仅破坏了整个集邮环境,还使得市场失去了应有的秩序。

邮政的职责应该是培育市场,而不是通过各种短期利益来破坏市场的长远发展。

大胆改革方能拯救市场

中国的邮票市场要想重新走上正轨,绝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调整,而是需要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

这场改革不仅要触及发行量的控制,还要对整个邮票发行机制进行重新设计。

预定套票的摇号制度、小版和大版的发行量控制、取消各种短腿邮票和产品册的发行,这些措施都是必须要采取的。

虽然变革必然会触及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但如果邮政不能迈出这一步,那么整个市场只会在沉沦中逐渐消亡。

邮票市场的衰落,是整个收藏行业的缩影。它不仅反映了市场供需的失衡,更揭示了市场机制的深层问题。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无论市场如何“调控”,都无法挽回颓势。

邮政是否有勇气和决心去进行这些改革?这将是决定市场未来的关键。

未来的邮票市场何去何从?

如果中国的邮票市场能够成功进行改革,那么它是否有可能再次焕发出曾经的辉煌?集邮者们是否会重新回到这个市场?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市场的繁荣不仅需要发行方的努力,更需要集邮者的信任和支持。

然而,邮政是否愿意放弃短期的利益,去换取市场的长远发展?这个问题恐怕并不容易回答。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变革的每一步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阻力。

但如果不迈出这一步,市场的未来只会更加暗淡。

邮票市场的命运掌握在邮政的手中,他们是否有勇气做出改变?你认为中国的邮票市场还会迎来新一轮的繁荣吗?

改革之路是否真的能够拯救这个逐渐衰落的市场?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每一个关注这个市场的人去思考。

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

社群:各类收藏群 | 各省收藏群 | 热门收藏群 | 专业钱币群 | 专业集邮群


集藏爱好者
收集集藏知识,提供集藏资讯,分享集藏经验,体会集藏乐趣,这里是集藏爱好者的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