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不上网的,互联网的信息非常滞后。或者说,那些有价值的信息,你不可能通过抖音、快手或者视频号简单地搜到。
如果需要找,就需要匹配一整套信息检索和调研的技法。
比如你看到互联网掀起某种思潮,这时候你加入,其实就晚了。一定是现实生活中某个事情发生了几年,才会逐步侵染到互联网上,形成舆论风波。
就像女权,或者反女权这些话题,其实2016年到2018年是最好入场的,等到现在你才想在这个类别上做点文章,那么别人就不怎么接受了。
还有娱乐式历史,如果你像小约翰可汗一样,第一次,首创性地做出了这个类别的内容,那你就是这个赛道最牛的。不然你想作为后来者追随,复制,别人一看就会吐槽:这不是小约翰可汗做过的吗?
这个类别的生态位,已经被占领了,你再努力,也就是强化别人的地位。
所以我们做自媒体,或者互联网内容,本质上就是要差异化,做到细分垂直领域的头部,这样你才能避免恶性竞争,别人抄你的,模仿你,也是在你的魔法结界内为你赋能。
所以用原创爆款打爆流量的逻辑基点就在这。
许多所谓的大师运营技法和韭菜写作训练营的bug就在于,他们只给了点不知道有用没用的技巧,但没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信源。
不管你用什么招,10000个人用同一个信息源,大家都是去到处抄,最终结果都是差不多的。
第一个人拿到100倍的流量,第二个人拿到10倍,第三个人拿到1倍,剩下人的共分这个话题仅剩的1%的流量。
99%的情况,盯热点的人蹭不到前三名的,因为这种简单的活,大家都会干。你可能不知道啊,很多老板甚至专门雇了几个中专生之类的,每天几台手机盯着对标账号,有什么热点第一时间马上搬运抄袭。
尽管如此,他们时常也蹭不到,效率也极低。
没有准确的定位,没有原创力,不懂信息检索,归根到底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寄生在市场上而已,一旦管控严格点,流量和业绩就快速跳水,很快就死了。
哪怕匹配所谓的技法,蹭上热点,但是来的不是精准流量,不是靠内容驱动吸引的,人家的购买意愿和付费意愿也不强,没办法完成后端转化,其实作用也不大。
还是得靠内容打底来驱动,找到优质的信息。
搞自媒体的新手,在这方面经常会犯这三个重大错误:
第一,我找个懂行的专家就美滋滋,干货垂类打爆。
其实专家干不好自媒体的,如何研究内容的传播,选题的策划,文本的节奏,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专业的活。
正统的学院派知识分子和所谓的资深专家,他们的履历很难无缝切换到这个上面,还是需要前置策划和后端文案辅助。
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提供一些高价值的信息,但是信息不是拎出来就有用的,需要一系列复杂步骤,根据用户心智模型进行加工。
说实话,就我看了这么多账号、IP和内容,这个事并不简单。
而且所谓内行的信息储备是有限的,他们那点储备消耗完了,内容其实也就运营不下去了。
所以要匹配信息检索的技法。
但这又会有我后面马上讲的两个问题。
第二个认知错误,觉得研究需要的资料都在互联网上,或者说抖音、小红书我随便一搜就能找到。
这个看法是非常经典的认知盲区,其实电子资料的数量,只占原始资料总数目的很小一部分,比如斯坦福大学是世界上,资源电子化最先进的机构之一,但也只是把斯坦福所有档案和手稿的1%进行了电子化储存。
其余的内容都是实体化形式存在,也就是说99%的内容根本不上网,你咋查呢?
第三个认知错误,互联网上所有信息都能搜索到。
实事求是地说,互联网存在大量的有用信息,但你不一定能找到,因为他们并不是靠关键词寻找,甚至就没有关键词,他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结构。
所以新闻学中才有一个过程,叫采编,叫采风。
或许是我见识少,我看到的所有MCN公司,或者自媒体相关的公司,都有这三个认知错误中的一个,更多的是公司是,这三个毛病全都有。
这五年来,我反复强调信息成本的重要性,要信息检索,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总是热衷于蹭热点,搞那些低水平的运营技巧。这些人包括所谓十年相关工作经验的人,985硕士,各种名校本科。
怎么大家都是混子啊,都是通过摸鱼和忽悠,割老板和投资人韭菜的吗?下班只会去喝酒打牌足浴吗?
很多人觉得互联网信息大爆炸,其实我现在发现我和他们理解的互联网不一样,在我看来,互联网是整个网络上的信息总和。
后面我了解多一点,才发现他们理解的互联网,原来就是抖音和小红书。
反正就上去搜一搜都有。
但真的搜一搜都有吗?
比如关于中国芯片,芯片战争,你搜一下抖音和相关平台,你会发现基本上都是短平快的薯片式信息。
偶尔有两个长的,也是那种历史回顾的合集,而且多半是抄的,哦不,借鉴,借鉴的《芯片战争》这本书。
能抄书的,其实已经是非常有水平的人了。
然后关于中国芯片的发展阶段,核心领导人群,产业链上下游分工,进展与技术趋势,你基本很难找到,都是一鳞半爪,还没有信源的消息。
更夸张的是,很多内容本身就不准确,甚至是错的。
比如很多人说之前的发明家特斯拉混得不好,是美国的地主阶级资本家JP摩根眼光短浅。
其实很多东西你都无从吐槽,比如地主阶级资本家,美国有这个词吗?人家JP摩根是金融家,银行家,是财团。
也不是目光短期,而是特斯拉的想法就有问题,他不认为电磁是一种波,可以通过大气传递,而非要用地球当导体,导致能量衰减速度过快,根本看不到前景。
再加上,特斯拉当时建沃登克里夫塔搞通讯系统,说好的是十五万美元,这在当时不低了,结果一签合同马上扩大设施,要求追加投资。
JP摩根觉得你违反了我们约定的合同,根据契约精神,所以就没给他额外的钱。
这些事捋下来,真的是地主资本家坏坏吗?
所以互联网上有价值的信息,其实是很少的,更多的内容是糟粕,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很少上网的。
不过回过头来看,如果你做自媒体,你整合搜索,基于现实世界输出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人家高认知的人群真的会买单,哪怕流量没那么好,你的挣钱效率绝对不低。
其实很多账号发展一段时间后的问题,来源于最初的幸运。最开始机缘巧合,可能是抄的,可能是蹭热点,平台扶持了一下,来了一波流量和粉丝。
这让他们错误地判断了自媒体的难度和正确流程的重要性。
然后由于缺乏整体的策划和内容输出能力,导致后继乏力,无法跟上。在水流量和硬干货之间反复横跳,慢慢的,精准粉丝逐渐取关,账号的发展成了一个单调递减的永恒函数,直到触底。
所以有时候我就很感慨,比起必然的失败,偶尔的幸运,反而会带来更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