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疑惑过为什么会有人那么渴求找到对象,建立“恋爱”这种“不确定”的关系?你是否疑惑过为什么有些很正常的人会逐渐成为恋爱关系中“无理取闹”的一方?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人在亲密关系中展现的不同类型,走近四种依恋人格。
依恋理论最先由心理学家John Bowlby 提出,他将依恋定义为一种神经生物学系统,是从婴儿时期跟父母互动开始形成的。
在早期儿童研究的基础上,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成人的四维依恋模型。
该模型包括——
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人通常温暖而有爱,享受亲密行为,同时也能够适应独处。他们有能力接受拒绝、承担痛苦,并能在恋爱关系中保持忠诚和做出必要的牺牲。在亲密关系中,他们通常能够积极解决矛盾,为伴侣提供支持,并在自己遇到压力时愿意寻求帮助。
焦虑型依恋
焦虑型依恋的人非常渴望亲密,并常常对恋爱关系全情投入。然而,他们总是担心伴侣是否同样爱着自己,因此容易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在亲密关系中,他们可能会表现得过于敏感和情绪化,经常对伴侣的行为进行过度解读。
冷漠型依恋(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的人将亲密行为等同于独立性的丧失,因此他们总是尽可能地减少亲昵。他们通常对亲密关系不感兴趣,表现得冷漠而独立。在恋爱关系中,他们可能更关注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我价值感,而不太关心关系的发展。
恐惧型依恋(紊乱型依恋)
紊乱型依恋的人不仅害怕进入亲密关系或作出承诺,而且不信任任何试图靠近他们的人。他们可能兼具焦虑型和回避型的特点,对亲密关系始终抱着质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在亲密关系中,他们可能表现出抗拒和回避的行为,但同时又感到焦虑不安,害怕对方离开。
上述四种依恋类型其实可以用两个维度来区分:一是焦虑,就是怕在亲密关系中被拒绝;二是回避,就是不喜欢建立亲密关系,喜欢一个人的独立感。
研究发现,不同依恋类型的人在处理信息、记忆还有情绪感知上的表现也有差别。比如安全型的人对好事坏事都看得开、不会耗费过多精力在感知他人情绪上;非安全型的人对产生负面情绪的事情记忆更深刻;回避型的人会回避可能引起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信息;而依恋焦虑个体则会对亲密关系中的潜在威胁特别敏感。
那么,不同的依恋类型是怎么形成的呢?
父母和婴儿的关系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父母给予充足关爱和支持,孩子就更易生长为安全的依恋类型;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照料无法预测且不持续,这些孩子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而如果父母在照料孩子时,带着拒绝或敌对的态度勉强为之,孩子就会表现出回避的依恋类型。
我们并不会被动地受童年经历地束缚,因为依恋类型会不断地受到我们成人后的经历的影响。但我们要注意到,依恋一旦建立之后就会影响我们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如回避型的人如果坚持孤僻,回避建立关系,就可能永远不会发现有些人可以信任,也不会发现亲密关系可以使人心安。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依恋类型,思考自己人格的形成原因,寻找自己向往的目标并有意识地、持之以恒地进行自我改变,也许会是提高我们个人幸福感的重要方式。
[1] 范萌, 刘欣怡, 岳佳莹, 陈旭. 不同依恋类型在情绪共情过程中的个体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04):598-608.
[2] 陈郓花. 依恋类型和情绪调节与情绪健康关系的网络分析检验[D]. 曲阜师范大学, 2024.
[3] 白栩嘉, 陈旭. 不同依恋风格者的记忆偏好:基于两种加工方式的解释[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26(03):467-475.
[4] 马原啸, 冉光明, 陈旭. 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的形成机制及神经基础[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24(03):392-401.
[5]长大后的恋爱模式,婴儿期就种下了根?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62370
[6]罗兰·米勒.《亲密关系》.[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图表:心理健康中心 闫毅卿
文字:心理健康中心 闫毅卿
稿件来源:动物医学院学生会
编辑:黄海日
责任编辑:林姿涵 蒲彦汶欣
审核: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