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把镜头对准自己

民生   2024-11-08 11:48   湖北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
笔杆和镜头见证了
他们忙碌的身影
记录社会百态、书写点滴生活
传递时代强音
他们就是不懈努力、辛勤耕耘的
新闻工作者


11月8日
是中国第25个记者节
今天,一起来聆听
属于鄂州记者们的故事



张赤军 从业40年
因着对新闻工作的喜欢,1984年,师范专业毕业的我,成为了一名记者。令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场景是,80年代时,有一次下乡在梁子湖太和镇做采访,采访结束后,村支书说,去借米煮饭给我们吃,那种场景对我产生了极深的震撼,基层群众真心欢迎我们记者。从此,我决定要多到基层去做新闻,多深入群众,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的记者生涯。



杜于良 从业40年
1979年,25岁的我,成为了一名播音员。那时候的广播站在雨台山上的一座小平房里,我们用的还是一台叫作“601”的录音机——因为这台录音机生产于1960年1月份。虽然设备老旧,平房夏天极热,播音时总是热出一身汗,但从事着自己热爱的工作,并不觉得辛苦。



吴艳秋 从业30年
2010年前后,在我退休之前的三四年,那时我负责鄂州电视台一档热线电话栏目。8月底的一天,我接到了一位饭店暑假工讨薪未果的求助电话,我当即决定要将这件事管到底。后来,我和同事上门采访,还遭到了威胁,后又联系相关部门介入,几经波折,终于为这个即将要上大学的暑假工讨回了工资。我觉得身为记者,就要为群众排忧解难。



李洪江 从业30年
二十多年前,我经常坐公交、搭拖拉机去做采访。有一次采访完后,已经没有返城的公交车了,我就沿着到处是水坑的土路一路走,回来时天早已黑了,我的鞋子已经湿透,脚也泡得泛白。可以说,新闻就是“跑”出来的,作为一名记者,就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汪安刚 从业20年以上
从电台主持人,到电视编辑,再到时政记者,自1999年参加新闻工作以来,历经多种岗位,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新闻工作于我而言,是充满吸引力的。新闻工作是常学常新、常干常新的,今年上半年,我参与的抗战英雄高性宽系列报道,让我深入了解到了一位抗战老英雄的感人事迹,很受感动,收获极大。



洪丽 从业20年
作为一名“80后”新闻工作者,我经历了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媒体融合发展历程,而我也积极转变思维,学习新媒体视频拍摄与剪辑技巧,迈出了转型的步伐。我将自己的原有工作内容与媒体转型发展趋势相结合,通过鄂州融媒语艺星光艺术培训中心,利用新媒体传播规律,将播音主持的梦想种子播向更多的人。



蒋康康 从业7年
从小喜欢写点东西的我,能从事记者职业,我感觉挺“专业对口”。真正接触记者工作之后,我逐渐感觉到自己肩负着传播鄂州声音、讲述鄂州故事的使命。2020年时,我策划制作的一则短视频新闻,在全网收获了十几亿的浏览量,当时激动得晚上都没睡着。今年是我当记者的第七个年头,我希望自己能认真打磨好每一篇稿件,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全媒体记者。



谢纯月 从业1年
担任时政新闻主播后,我发现这个职业并不是“光鲜亮丽”的,背后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有时候也很辛苦,但我正一步一步靠近自己的新闻理想。我尝试着将自己的新闻主播工作日常,以短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发布在社交媒体上,也收获了很多市民和网友的关注。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新闻媒体工作,我觉得这很有意义,我打算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视频制作和文案写作能力,坚持记录下去。



戢思婷 从业1年

我对记者行业最初的了解,来自于我的主持人和摄像师朋友。当时看到单位招聘记者的信息时,还咨询过他们的意见,深思熟虑后,我决定报考,就这样成为了一名记者。我第一次写出阅读量破万的稿件,是采访鄂州“油条散文家”王连生,这件事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在今后的新闻工作中,我会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优化排版设计、后台数据分析等方式,做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


↑四十年前,第一张《鄂州报》↑

光阴荏苒,时代变迁
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
经历了铅与火、光与电、数与影
然而,不变的是
一代又一代鄂州新闻工作者们的
忠诚、坚守和力量



今年是《鄂州日报》创刊40周年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成立5周年
在这个特别的记者节里
致敬每一份理想和担当
记者节快乐!




-The End-
出品 |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
鄂州融媒全媒体记者 | 张娟
摄影 | 艾博林

视频 | 黄天成 熊佳

海报设计 | 王凤玲

编辑 | 梁怡青
编审 | 何芬
主编 | 郑博
值班编委 | 严冬芳
商务合作 | 13607236900 肖俊


这里是鄂州
一座正在起飞的城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