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圳这么干!

民生   2024-11-01 08:40   广东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近45%

获评“三星级”中国软件名城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

预计突破1000家

总量位居全国第二……


近年来

深圳把工业支柱

建得越来越高、

越来越壮

新质生产力正成为

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

深圳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

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一起来看昨天的新闻发布会

↓↓↓



10月31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布会上,深圳市工信局副局长肖祖平介绍深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情况,并与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许云飞,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邵钢,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军,就深圳如何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构建优质创新生态等答记者问。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助推产业攀高向新



肖祖平表示,今年以来,市工信局锚定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以“20+8”产业集群建设为主要抓手,全面深化工信领域的改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据介绍,今年以来,深圳已投入近10亿元专项资金推动技术改造,有效引导和拉动了全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6.5%;抢抓低空经济与空天、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风口,推动三个产业集群今年前三季度增加值高速增长28.3%、27.8%、14.1%;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按照5至10年、10至15年分类推进培育合成生物、脑科学与脑机工程等未来产业。同时,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夯实算力、算法、数据等技术底座和基础设施,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坚持创新引领

构建优质创新生态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如何释放创新动能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据发布会介绍,深圳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涌现了一批极具创新力的企业和产品。


“深圳坚持把企业作为链接科技与产业的最关键节点,今年以来,出台支持鸿蒙原生应用、人工智能、跨界时尚等自主创新、融合创新的新政策。”肖祖平介绍,深圳已布局建设了3个国家级、7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了41个国家级、36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国家级、132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网络逐步完善。接下来,将持续完善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网络。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


许云飞介绍,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将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要素配置等方面,加快催生新质生产力。一是推动河套合作区、光明科学城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和光明科学城联动发展,“一园一区”形成从原始创新到中试转换再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二是抢抓产业“风口”布局,聚焦未来有望成为风口和主导产业的关键领域,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集成电路领域,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集中连片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政策和基金供给,产业发展生态优化等系列工作;新能源领域,加快突破下一代储能、光伏、充电、数字电网、核能和氢能等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打造车网互动、钠电储能等创新场景;医药领域,抢占“AI+医药”新赛道,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低空经济领域,加快建设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三维多物理场耦合风洞设施;人工智能领域,加快建设超算二期、鹏城云脑III等设施,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是持续加大制度供给力度,加快落实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积极推进重点产业领域立法;争取国家赋予深圳更大改革权限,率先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数据要素确权及跨境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创新要素资源最集中、获取要素最便利的城市。


邵钢表示,市科技创新局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持续完善全过程创新链,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基础研究方面,市级科技研发资金近三年已累计投入超150亿元,将实施基础研究“深研”规划,从源头创新上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攻关方面,以企业为主体已累计支持了2000多个项目的科技攻关,未来将进一步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灵活运用项目经理人、“业主单位”负责制等方式,组织实施市科技重大专项;成果产业化方面,制定了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革,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促进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科技金融方面,设立了规模20亿元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引导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人才服务方面,完善“博士后—优青—杰青”全谱系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全市高层次人才总量达2.6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近700万人。



提升服务效能

推动企业向新发力



如何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离不开企业服务效能的提升。


肖祖平表示,深圳坚持问计于企、问需于企,最快速度响应各类诉求,分类对龙头企业、创新性强的腰部企业、广大中小企业开展针对性服务,积极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全要素、全链条、全方位做好服务保障,助力广大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数据显示,深圳今年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新增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预计突破1000家、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分别达1.1万家、2.1万家、2.48万家。



李军介绍了深圳在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做法,助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质量支撑方面,出台高标准建设质量强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打造一流质量品牌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围绕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新一代信息通信、高端医疗器械等8条产业链,实施“一链一策”质量强链工程;标准引领方面,累计研制国际标准(含国外先进标准)3134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764项;知识产权方面,坚持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全力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构建“五位一体”的海外维权工作体系。目前已培育超过2100件高价值核心专利,今年1-8月,全市国内专利授权量16.35万件,居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0056件,连续2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提升商事登记便利度,实施商事登记“跨境办”改革,设立深港跨境委托公证服务窗口,不断丰富“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场景等。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4年10月31日上午10:00

地点: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实录内容



主持人汪盛东(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处长):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四场,今天主要是介绍深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情况,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肖祖平先生;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许云飞先生;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邵钢先生;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军先生;


我是市政府新闻办处长汪盛东。



首先,有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肖祖平先生,介绍深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情况,有请。



肖祖平: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年以来,市工信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市委七届九次全会部署要求,锚定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以“20+8”产业集群建设为主要抓手,全面深化工信领域的改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这个数量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超过50%;工业投资增长29.7%,这也是在全国主要工业城市中名列前茅;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16万亿元、增长10.6%,占GDP比重接近45%;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60%,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下面,我想简要介绍一下深圳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做法。


一、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市在2022年6月发布了“20+8”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今年初又迭代更新了2.0版本,具体来讲:


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深入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今年以来,我们安排近10亿元专项资金来推动技术改造,有效引导和拉动了我市前三季度技改投资增长16.5%、工业领域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81.6%。加快制定传统制造业升级发展行动计划,推进标准升级,提升“深圳女装”“深圳眼镜”“深圳珠宝”等区域品牌影响力。二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一方面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推动比如网络与通信、智能终端等支柱型产业不断地迭代升级,提升全产业链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我们抢抓低空经济与空天、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风口产业,推动了三个产业集群今年前三季度增加值分别增长28.3%、27.8%和14.1%。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结合产业发展成熟度,我们将未来产业分为5至10年、10至15年来推进培育合成生物、脑科学与脑机工程等未来产业,推动这些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成为我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


二、充分发挥数据要素赋能作用,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深圳着力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加快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的大规模普及应用,不断提升数字核心技术的支撑能力,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获评“三星级”中国软件名城。


一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推动“链式转型”“集群转型”,我们这两年每年都为2000家左右的规上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免费诊断服务,形成了“诊断评估—改造实施—成效评价”的流程化转型模式。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全球“灯塔工厂”2家、升级可持续“灯塔工厂”1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个,国家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近百个。二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夯实算力、算法、数据等技术底座,扎实推进“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构建部署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大模型,规划布局深圳湾、前海湾、福田等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三是前瞻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极速宽带先锋城市,围绕5G-A引领、算网融合、星空一体,累计建成5G基站8万个,升级5G-A基站超2.3万个。协同部署算力基础设施,建成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深圳开放智算中心(河套)等多个智算中心,全市可以提供超过5000PFLOPS高效优质的算力资源。


三、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构建优质产业创新生态体系


深圳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了“6个90%”的创新密码,涌现了一批极具创新力的企业和产品。


一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坚持把企业作为链接科技与产业的最关键节点,今年以来,出台支持鸿蒙原生应用、人工智能、跨界时尚等自主创新、融合创新的新政策。二是建设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了3个国家级、7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了41个国家级、36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国家级、132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网络逐步完善。三是强化服务支撑和应用推广。培育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产业基础再造、首台(套)、创新产品、场景应用等多种路径支持企业创新。在轨道交通、体育场馆等各类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当中我们都率先应用这些“黑科技”,推动产业政策从“给资金”到“给场景”的转变。


四、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和多层次需求,深圳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形成雁阵型企业梯队,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一是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强化上市公司、独角兽/瞪羚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建设,推动中小企业不断地做强做大做优。今年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新增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今年我们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望突破1000家,这个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分别达1.1万家、2.1万家和2.48万家。二是健全与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加快推动设立产业集群基金,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通过土地整备、工业上楼等多渠道拓展产业空间,努力破解企业“成长的烦恼”,让中小微企业发展更有信心。三是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部门联动、市区协同,举办产融对接、产业链融通发展等系列活动,助力中小企业精准“卡位入链”,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我就先简要介绍这么多,谢谢!


汪盛东:感谢肖祖平副局长的介绍,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下面开始提问。




记者:每日经济新闻提问,请问许云飞副主任,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市发改委有哪些具体的举措?谢谢!



许云飞: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也感谢您对市发展改革委工作的关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我们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作一下介绍。


一是推动河套合作区、光明科学城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市发展改革委正在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推动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和光明科学城联动发展,实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园一区”要形成从原始创新到中试转换再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共同催生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和产业项目,孵化一批具备高成长性的领军企业。


二是抢抓产业“风口”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方面,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医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有望成为风口和主导产业的关键领域,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集成电路领域,我们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集中连片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政策和基金供给,产业发展生态优化等系列工作。新能源领域,加快突破下一代储能、光伏、充电、数字电网、核能和氢能等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打造车网互动(V2G)、钠电储能、固态电池和园区绿色低碳改造等创新场景。医药领域,抢占“AI+医药”新赛道,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强化提升临床试验能力,推动我市企业开拓更大海外市场。低空经济领域,加快建设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三维多物理场耦合风洞设施,加强飞行器的基础管理和服务能力,夯实飞行安全、空气动力学研究基础。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加快建设超算二期、鹏城云脑III等设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重点发展平台经济、产业互联网,构建生产性服务企业对先进制造企业的服务网络,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两业融合”示范区。聚焦居民消费升级方向,优化和扩大生活性服务业供给。


三是持续加大制度供给力度,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市发展改革委持续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和监管模式,全面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加快落实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分领域研究制定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实施方案。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积极推进重点产业领域立法,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争取国家赋予深圳更大改革权限,率先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数据要素确权及跨境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试,持续完善降低各方面要素成本的机制,打造创新要素资源最集中、获取要素最便利的城市。谢谢!




记者: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我们近年来一直在关注深圳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想请问一下肖祖平副局长,深圳是如何通过提升企业服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谢谢。


肖祖平:感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我们将把支持和服务企业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分类做好企业服务,不断提升政策和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助力我们的企业更好地立足深圳、面向全国、放眼全球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对于龙头企业,我们加强跟踪服务,重点是支持其重大项目建设、关键产品和技术标准的生态构建。我们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组织了全市9000余名干部作为服务专员,实现了全市5万多家“四上”企业全覆盖,已累计为企业解决诉求超过2.75万件。


对于创新性强的这些腰部企业,我们深入开展“我帮企业找市场”等专项行动,通过搭建平台、举办供需对接会、推广新产品应用场景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创新发展。例如,我们先后三批次发布了公共服务、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73个“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也推动了人工智能在城管、水务、机场、能源和地铁等各个领域的场景应用。


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我们持续建设“深i企”一站式市场主体服务和培育平台,为全市商事主体提供“政策一站通、诉求一键提、业务一窗办、服务一网汇”的“一站式”线上服务,帮助这些企业享受政策红利,累计注册商事主体超过340万。目前,我们也正在全面推进以街道为重点的虚拟园区服务体系建设,让优质企业服务“上网”、零散商事主体“入园”。目前,全市共有95个虚拟园区实现了在一个平台上汇聚。


接下来,我们也将继续问计于企、问需于企,最快速度响应企业的各类诉求,积极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全要素、全链条、全方位来做好服务保障。也请各位媒体朋友放心,我们将会竭尽全力助力广大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谢谢!




记者:深圳卫视记者,提问邵钢副局长。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了全国的一面旗帜,聚集“20+8”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重点工作?



邵钢: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深圳是科技创新极为活跃的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2.48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深圳-香港-广州”科创集群连续5年居全球科技创新集群第二位。


今年,我们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持续完善全过程创新链,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集群,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总体上看,主要分为6个方面的举措。


第一个是在基础研究上发力。深圳首次以特区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每年不低于30%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近三年我们已经累计投入超过150亿元。接下来,我们将更加聚焦“20+8”产业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实施“深研”规划,从源头创新上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个是在关键技术攻关上发力。深圳的创新主体主要来自于企业,企业研发投入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的占比常年保持在90%以上,这也是深圳科技创新最显著的一个特征。近些年,我们围绕企业为主体已经累计支持了2000多个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统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灵活运用项目经理人、“业主单位”负责制等方式,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系统性破解企业和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第三个是在成果产业化方面发力。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革,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等。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全球全国科研机构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健全概念验证、中小试平台建设运营机制,大力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促进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


第四个是在科技金融方面发力。我们大力培育耐心资本、大胆资本,设立了规模20亿元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引导相关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建好用好科技创新种子基金项目库,大力实施重大项目贷投补联动,充分发挥金融资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驱动作用。


第五个是在人才服务方面发力。我们认真落实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打通人才价值实现通道,完善“博士后—优青—杰青”全谱系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全市高层次人才总量已经达到2.6万人,各类人才总量接近700万人。接下来,我们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完善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服务和激励全链条体制机制,努力打造最好最优的人才生态。


第六个是在平台载体方面发力。近年来,我们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产业和企业需求,高标准打造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高质量构建梯次接续的实验室体系,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两湾两足一鹏城”实验室发展格局,并且围绕着重点领域分批次建设10家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机构,各类各级创新载体已经累计达到3900多家。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培育壮大在深战略科技力量,完善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管理机制,推动这些平台载体加快发展、发挥更为突出的支撑作用。谢谢。



记者:证券时报记者提问。请问李军副局长,市场监管贴近经营主体、贴近消费者,市场监管部门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李军: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也感谢您对深圳市场监管工作的关注。市市场监管局聚焦以新提质、以质促新,积极发挥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职能优势,助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近期,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产业建圈强链,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作用。在质量支撑方面,我们出台高标准建设质量强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打造一流质量品牌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围绕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新一代信息通信、高端医疗器械等8条产业链,实施“一链一策”质量强链工程。我们着力建设适配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质量基础设施,目前,全市拥有8家国家产品质检中心、4家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995家检验检测机构、167家认证机构。在标准引领方面,我市累计研制国际标准3134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764项。特别是在“超充之城”“低空经济”“车网互动”“电化学储能”等方面,我们正着力建设相应的标准体系,有力支撑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二是围绕支撑科技创新,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我们着力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聚焦“20+8”产业,持续优化专利导航服务,提升专利快速预审服务效能,加快产业创新发展进程,培育了比亚迪“刀片电池”、腾讯“区块链”等超过2100件高价值核心专利。今年1-8月,全市国内专利授权量达到16.35万件,居全国第一;全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0056件,已经连续2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我们坚持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正全力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建设我市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构建“五位一体”的海外维权工作体系,助力深圳企业“扬帆出海”。


三是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我们持续提升商事登记便利度,实施商事登记“跨境办”改革,设立深港跨境委托公证服务窗口,开通港澳投资办企绿色通道。不断丰富“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场景,构建“变更登记一窗通”平台,企业信息变更实现了六部门同步,企业信用修复实现“一口受理、一日办结”。建立市、区两级全覆盖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营造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市场秩序。以上就是我三方面的简要介绍,谢谢。



汪盛东:刚才肖祖平副局长介绍了深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情况,并会同许云飞副主任、邵钢副局长、李军副局长就相关问题回答了大家的提问。升级产业结构,坚持创新引领,优化营商环境,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我们这次发布会的图文实录将在深圳发布和深圳政府在线等官方平台刊发,同时,读特、壹深圳、i深圳等媒体平台也会有图文和视频的回放。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

*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给我们留言哦*

👀


深圳大件事(nandusz)、N视频报道

来源:深圳发布

编辑:张盼梅

✪ 持续逼近!超强台风“康妮”预计明天登陆,深圳气温降至……

✪ 今起,暂停服务!知名平台深夜发文!深圳有多家门店

✪ 网红大闹深圳机场!无下限操作背后,藏着这些隐秘生意……


更多独家猛料,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点击左下角下载 N视频

点个“赞”和“在看”呗!👇👇

深圳大件事
深圳大件事,第一手独家;深入本土,观察政经要闻;独家调查,思考新闻背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