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引 言
猫(Felis catus),隶属于食肉目(Carnivora)猫科(Felidae)猫属(Felis),是一种小型的哺乳动物。猫凭借着优秀的捕食能力和可爱的外表被引入到全球各地,并成为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宠物之一。随着全球各地猫数量的增多,弃养现象也随之出现,弃养和流浪猫的自我繁殖使得城市中产生了大量的流浪猫。流浪猫被列为世界上最严重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可以对本地物种产生巨大的威胁,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猫和人类之间的社会关系也会影响猫的行为,猫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城市环境中,最大的因素是人。对社交亲人行为的研究有助于预防猫对人造成伤害并制定更科学的管理策略。然而,校园流浪猫又与一般的流浪猫有所不同,校园环境相比于城市的其他地方较为封闭,人员以18~30岁的年轻人居多。流浪猫的行为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定点投喂、流浪狗威胁等。校园内的流浪猫也可称作是半流浪猫,相比于生活在其他城市环境中的流浪猫,其受到了更好的照顾,如更多的投喂等,因此其家域范围和亲人行为也可能并不相同。同时,国内外有关流浪猫的研究大多为农田地区以及城市地区的流浪猫,鲜有对校园地区的流浪猫的研究。
本研究中,通过对武汉大学校园流浪猫种群规模及其特征、家域范围和社交亲人行为的调查,分析校园流浪猫的种群构成、行为习性及人为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为校园流浪猫的行为生态研究以及相关管理措施提供了基础资料。
02 材料与方法
研究区域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汉大学主校区,校园景观包括水域、建筑草地和林地,面积约293hm2;武汉市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平均海拔约23.3m,平均气温为15.8℃~17.5℃,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根据武汉大学校园流浪猫聚集点(如食堂和喂食点)分布,共选取两条样线,每条样线长约2km。于2021年9月和10月,每个月对各样线分别进行两次调查。使用相机进行观察记录遇见的每一只流浪猫,每次观察记录流浪猫的性别、绝育状态、外貌特征和距附近的喂食点的距离,并进行个体区分。
2021年9月——2022年12月,共选择20只成年且无明显疾病的猫作为调查对象,佩戴GPS定位项圈(型号:MAKE1 GC60)记录其家域范围。共选择73只成年且无明显疾病的猫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其社交亲人行为,并划分为3个等级:直接靠近(流浪猫会主动靠近),投食后可靠近(流浪猫在喂食后可以靠近),无法靠近(一旦靠近流浪猫就会逃逸)。
03 结 果
根据样线法的调查结果,共记录有47只流浪猫。根据社交亲人行为的调查结果,共记录了73只流浪猫;除去无法确定性别的个体(n=11),其余个体的性别比例约为1∶1(44.14% vs. 41.44%);除去无法确定绝育情况的个体(n=15),绝育与未绝育个体比例约为3∶5(30.63% vs. 48.65%)(图1)。
图1 流浪猫性别和绝育状态
Fig. 1 Sex and sterilization status of free⁃ranging cats
研究中对20只流浪猫(9只雄性,11只雌性;11只已绝育,9只未绝育)进行了家域范围的调查。家域范围在1.58~15.67hm2,平均为4.99hm2,且大部分时间在喂食点附近(图2)。结合附近喂食点密度发现,喂食点密度越大,流浪猫的家域范围(t⁃test, F=9.85, df=18, P=0.01)和活动距离(t⁃test, F=11.687, df=18, P=3×10-3)均越小(图3)。性别和绝育状态对家域范围不存在相关性(F=0.19, df=1, P=0.67)(图4)。
图2 流浪猫活动距离
Fig. 2 Roaming distances of free⁃ranging cats
图3 流浪猫的喂食点密度对其家域范围和活动距离的影响
Fig. 3 The impact of feeding point density on home ranges and roaming distances of free⁃ranging cats
图4 性别和绝育状态对流浪猫家域范围的影响
Fig. 4 The impact of sex and sterilization status on home ranges of free⁃ranging cats
对73只流浪猫的社交亲人行为进行了调查,其中能够直接靠近的有29只,占比39.73%;投食后可靠近的有18只,占比24.66%;无法靠近的有26只,占比35.62%(图5)。
图5 不同社交亲人等级的流浪猫附近1 hm2内的喂食点数量
Fig. 5 Feeding point number within 1 hm2 near free⁃ranging cats with different socialization levels
04 讨 论
本研究基于对武汉大学校园流浪猫种群、家域范围和社交亲人行为的研究,结合性别、绝育状态和喂食点等影响因素,探究了校园流浪猫的分布格局和行为习性,发现喂食点密度等对流浪猫管控的重要性。流浪猫泛滥会导致包括疾病传播、过敏、抓伤咬伤、公共财产破坏、噪音、生态威胁等社会危害,因此针对性的流浪猫管控措施对于缓解人猫冲突、建设和谐校园等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流浪动物的管理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针对武汉大学校园流浪猫的管理建议如下:①校园流浪猫密度较高,绝育率较低,应控制校园流浪猫数量;加强校外人员入校遗弃流浪猫行为的监管,处罚宠物猫的遗弃行为,施行绝育后的收养或安乐死。②喂食点的位置和密度能够有效调控校园流浪猫的家域范围并改变其社交亲人行为,因此设置集中喂食点能够使流浪猫家域范围缩小以便集中管控,使流浪猫更加亲近人类从而以减少对人类的攻击风险,同时减少其余地区的喂食点以减少流浪猫对野生动物的伤害。在社会层面上,为预防宠物猫被遗弃的潜在行为,应建立完善的宠物猫登记系统,并定期进行追踪以防止遗弃现象的发生。针对已存在的流浪猫问题,可以通过设立集中喂食点的方式,减少其他区域的喂食活动,实现对流浪猫的集中管理。此外,通过对这些猫进行绝育,以及在必要时实施安乐死,可以有效控制流浪猫的数量,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并减轻它们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公众号|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