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双一流”高校官网发布《2023年公开招聘专职辅导员等非专任教师岗位人员简章》中显示,按照“3+3”聘期对录用人员进行聘用管理。
简章中虽对硕博的录用机制不同,但可以发现,即使考核合格者手握事业编制,但若后期考核不合格,学校将不再续聘,办理出编。
高校“预聘制”的聘用方式,蔓延到了辅导员岗位。
一边“非升即走”,一边推进入编
事实上,已有多所高校对于辅导员岗位实行“预聘制”。在近几年高校发布的招聘信息中发现,招聘辅导员时,许多高校“采取事业编制聘用,签订聘用合同,首聘期3年,聘期届满经考核通过后签订长聘合同”。
华中科技大学在2023年度公开招聘辅导员、职员启事中,明确:职员按照预聘制引进,签订人才派遣合同,合同期内待遇参照同类岗位事业编制人员执行。合同期满达到考核要求者,聘为事业编制人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对辅导员采取“3年+3年”的合约聘期制进行管理。预聘采取“3年+3年”的合约聘期制,每个聘期3年,共计6年,其中首聘期含3个月试用期,长聘采取无固定期限的合约聘期制。
图片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外国语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在2023年辅导员的招聘公告中,明确招聘人员按照预聘制方式聘用。越来越多的高校推荐聘用制度改革,让辅导员有进有出。
实行“预聘制”的同时,多地不断推进辅导员入编。
2023年,江西省发文明确公办高校专职辅导员必须在编制内配备,努力吸引优质人才扩充辅导员队伍;陕西省教育厅2023年工作要点显示:为满编超编高校争取更多周转池计划,督导落实高校专职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配备入编;河北省也曾明确要求,高校专职辅导员要具备正式编制。
图片来源:教育部
此外,高校也积极落实辅导员人员选拔、编制配备等措施。2022年3月,西安工业大学官网显示,学校制定了辅导员队伍转编实施的具体方案,把事业编制优先投入到辅导员队伍。截至当时,西安工业大学辅导员全部入编。
一边推进辅导员入编,一边“非升即走”,看似矛盾,但其实并不。如今高校的事业编制,大多对岗不对人。简单来说,入职辅导员,将成为编制的使用者,而非拥有者。
一边入局“厮杀”,一边有苦难言
如今,辅导员岗位,已成为毕业生竞争的“香饽饽”。在激烈的竞争中,许多高校对应聘者“精挑细选”,“研究生学历+30岁上下的黄金年龄”成了应聘标配。
随着近年来博士扩招,高层次人才也逃不开内卷。在武汉大学公布的2023年33名拟聘任辅导员名单中,所有人均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博士23人,占比超70%;有31人毕业于985高校。博士生的加入,让这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
有的高校直接从优秀本科生中选聘辅导员,招聘条件也十分严格。
在华中农业大学面向2023届本科毕业生选聘专职辅导员中,想要应聘该职位的学生,必须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工作经历丰富、工作业绩突出,担任过学生干部,还须只申请本校推免研究生;合肥工业大学选拔的2023届15名“双肩挑”辅导员,在2年聘期内考核合格,学校择优聘任为兼职辅导员......
拼学历、拼年龄、拼专业、拼经验......一番较量之下,最终成功挤进高校辅导岗才发现,这份工作,并不轻松。他们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在老师、矛盾调解员、宿管等身份中反复跳跃……
除了处理学生事务,辅导员还有自身的工作内容。有的辅导员为在高校中增加晋升机会,还需提升科研实力,积极申请科研项目,把本就不多的自我时间“挤”得一点水分都没有。
更有辅导员对职业前景充满迷茫,昔日一同进入校园的年轻教师,可以从助教、讲师努力发展为副教授、教授,而大多数辅导员只是熬成了“资深”辅导员。
有关教育专家指出,勿让高校辅导员成为校园“流水兵”。高校培养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十分不易,他们在学生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对学校、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建议高校应该在管理分工、分配政策方面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辅导员成为心理辅导和学生管理的专家。
如今,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和思政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辅导员的价值正不断凸显。学校严把辅导员优选优录关,不断发掘优秀人才资源的同时,更需重视培训提升辅导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确保辅导员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