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海洋新质生产力从何而来

政务   2024-11-06 14:22   山东  



海洋新质生产力从何而来



前三季度,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完成4026.5亿元,同比增长7.9%。


11月4日,记者从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青岛市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推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坚持规划引领,印发实施《青岛市2035年海洋发展远景规划》,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愿景。同时,制订《青岛市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等,持续培育壮大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4个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海开发、海洋电子信息2个海洋未来产业,改造提升现代渔业、港口航运、海洋文旅、海洋化工4个海洋传统优势产业。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庆胜介绍,《行动方案》以因地制宜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为核心,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提升现代海洋产业能级。比如,在海洋电子信息领域,重点发展水下滑翔机、水下高速航行器、水下作业机器人、智能浮标等无人装备和先进海洋传感器、海洋大数据、立体观测体系、低轨卫星互联网终端、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构建从硬件到软件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青岛市坚持科技赋能,推进“海创计划”“沃土计划”“硕果计划”,加快建立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青岛),支持企业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共获批山东省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4家、山东省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3家。


“实施‘海创计划2.0’,争取成为海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青岛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天传说,青岛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新增10家以上海洋高端创新平台,突破100项以上海洋关键核心技术,引进200名以上海洋高端创新人才,海洋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以上,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青岛市坚持陆海联动,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速,港口枢纽功能持续提升,现代航运服务能力持续提高。


“重点发力港口基础设施扩能、港口辐射能力提升、智慧绿色港口转型等重点工作。”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子木表示,将全力保障总投资700多亿元的港口重点项目尽早落地见效,打造沿黄流域最重要、最经济、最便捷出海口。同时打通港航物流大数据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共治”数据平台,争取国家人工智能交通应用基地落地。


同时,青岛市坚持开放共赢,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打造全球海洋治理平台,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内首个“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合作中心成立以来推出2项海洋观测领域重要公共产品,参与3个全球倡议、白皮书,推动3个涉海国际组织机构落户青岛,总投资4.35亿元的“蓝色循环”全球总部项目签约落地。


来源:大众日报(2024年11月5日 第2版 记者 白晓)

山东海洋
山东海洋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