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如何在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中走在全国前列?
时事
社会
2024-11-19 10:13
海南
提示:请点击上方"今日海南"↑关注本刊
金融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至关重要,是实现贸易投资自由便利等功能的重要支撑。11月14日,金融支持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等各部门负责同志表示将立足各自职能,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海南在金融改革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共同推动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自贸港高水平开放。
海南自贸港如何在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中走在全国前列?本文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实际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以供参考。
当好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的排头兵
文 | 王方宏
2023年12月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这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重大举措,也为海南自贸港金融开放提供了清晰指引。海南自贸港作为国家最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应在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中走在全国前列。
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开放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5个年头,从商品流动型开放进入到要素流动型开放,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日益频繁。与有形的商品贸易相比,无形的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更需要规则制度的保障。经济全球化是产业链的全球扩展,也是各国规则制度的逐步对接。一个国家规则制度的开放程度,越来越成为吸引国际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流入的关键因素,也越来越成为提升本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的重要基础。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制度型开放”;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大国崛起离不开金融开放,因为经济强国不仅要规模大,更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以金融高水平开放作为重要支撑。金融强国不仅必须是金融大国,在数量上实现规模领先,更需要在质量上形成开放的金融市场、完备的金融体系,尤其是在金融制度法律上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制度型开放是必经之路。
位于江东新区CBD的海口金融中心项目竣工。图/江东新区管理局
海南自贸港是制度型开放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南自贸港建设“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建设海南自贸港是我国制度型开放的重大举措,海南自贸港以全新的制度设计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打造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前沿地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和经贸摩擦加剧、美国对中国实行“脱钩断链”“去风险化”的大背景下,海南“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这就要求海南蹄疾步稳扩大制度型开放,对标对接国际规则深度融入国际市场。
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是打造中国特色自贸港的重要内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引进来”关注对标国际规则,“走出去”则强调我国的规则制度影响的外溢,凸显“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美联储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美国在主要国际金融组织的规则制定上有极大话语权,国际金融市场普遍适用美英的普通法。海南自贸港要基于境内关外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基于中国的金融规则制度开展各类跨境金融、离岸金融交易,让国际投资者在实践中适用、熟悉、接受中国的金融规则和法律,逐步扩大中国金融制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既是“走出去”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海南自贸港中国特色的重要体现。
全岛封关运作需要高水平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一线放开”之后,海南将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需要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供支撑。最根本的,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需要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这不仅要改革优化现有的跨境交易管理规定,更需要逐步构建新的制度体系夯实未来更大力度开放的基础。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构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和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而总部基地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资本高度集聚和自由流动,只有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打造高度开放的金融市场,对标中国香港、新加坡等自贸港提供高水平的金融服务,才能吸引国内外资本来设立总部。汇丰银行海口分行开业。资料图片
海南自贸港具有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的风险防控优势。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必然会伴随金融风险,由于制度型开放的创新性和突破性,更增加了相关金融风险的未知性和防控难度。金融风险具有金额较大、涉及面广、传播快速的特点,更需要倍加审慎,做好防控。海南作为岛屿型经济体,全岛封关运作与内地市场相对隔离,同时采取构建资金“电子围网”的方式有效管控海南与内地之间的资金流动,为海南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开放形态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供了国内其他区域所不具备的有效防控坚实基础。同时,目前相对于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而言,海南金融市场规模小、业态少,虽然这是发展上的劣势,但却不易产生规模大的、复杂的金融风险,也减少了由于对原有发展路径“制度依赖”所带来的开放难度和风险。
海南自贸港具有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的独特政策优势。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主要包括资本项目开放、金融服务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内容,海南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和内地唯一的自贸港,在这些方面具有诸多独有或者少有的含金量高的突破性政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探索建立新的外债管理体制”“试点改革跨境证券投融资政策”“2023年前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非金融企业外债项下完全可兑换”。《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定:“海南自由贸易港建立适应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需要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制度”“海南自由贸易港内经批准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指定账户或者在特定区域经营离岸金融业务”。在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中,金融业的限制措施为零。商务部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负面清单》是我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首次以负面清单扩大金融服务开放。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提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提升人民币可兑换水平”“鼓励创新面向国际市场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及业务,扩大境外人民币投资海南金融产品的范围”。2023年6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若干措施的通知》,在海南自贸港试点4项高水平金融开放措施。
海南自贸港具有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的独有市场优势。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求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既要对标国际规则,更要立足中国实际,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海南全岛封关运作之后,从进口侧看,一线口岸移到了海南与内地之间,是“境内关外”,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同时,内地进入海南的货物按照国内流通管理,海南仍然是国内市场的一部分。在这种特殊制度安排下,海南同时具有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性质,将成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融合点,是双循环重要交汇点。这为金融领域“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制度型开放提供了独特的市场环境。
海南自贸港具有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的实体经济优势。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既要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又要以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开放为基础。自贸港的本质就是开放,“两个总部基地”的构建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即使是在当前尚未实现封关运作、海南仍然是国内市场环境的情况下,自贸港政策效应也已经日益凸显,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的跨越式发展。海南货物进出口2021—2022年增速分别为57.7%和36.8%,均排名全国第3;2023年1—11月进出口规模超过2022年全年,增速为15.5%,高于全国21.1个百分点。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海南2018年—2022年累计利用外资超过海南过去30年的总量,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分别增长16.2%、15.0%和23.3%;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海南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前11个月增速分别高达671%、138%和108%。贸易依存度的提高、双向直接投资的扩大,为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出了需求和提供了基础。
海南自贸港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海南在外汇管理和跨境人民币结算上推出多项高水平便利化措施,创新设立多个各种类型跨境资金池,持续提升跨境资金流动便利程度。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不断完善,适用场景日益增多,跨境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境外机构开户数量逐步增加。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海南跨境收支规模分别增长102.8%、63.8%和41.5%;2022年海南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456亿元,增长160%,占到全部涉外收支的35%左右;2023年海南自贸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实现突破,发行主体覆盖地方政府、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多种类型,参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逐步加深。推出国内准入门槛最为宽松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打造跨境投资新通道。
抓住机遇加快推动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迈上新台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各地都在全力扩大开放以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尤其是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前沿,更是将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作为发展重点。上海正在落实国务院《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多项金融开放政策与海南相同或相近,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以金融为重点,北京、重庆、广西等多地的自贸试验区都基于各自优势确定金融制度型开放的安排并全力推进。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具有很强的集聚效应,先行者有巨大的政策红利,而后来者的追赶难度很大。因此,海南需要抓住全岛封关运作的历史机遇,争取中央金融监管机构的支持,加快推进多功能自由贸易(电子围网)账户、跨境资产管理试点、财资中心建设、离岸金融业务等重大金融开放政策的落地,发挥好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打造金融开放的新高地。
扩大金融领域高水平开放制度型要确保风险可控。在自贸港金融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同时,面对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的外部形势,海南金融开放制度型要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安排好开放节奏和进度,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健全资金流动监测和风险防控体系、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同时借鉴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国际知名自贸港的金融监管先进经验,提升金融监管水平,加强对重大风险的识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航拍三亚中央商务区。武威 摄
本文为海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项课题“自由贸易港门户作用的制度分析”(2022HNMGC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