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至21日,2024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武汉市举办。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卿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制造》的主旨演讲。
刘文卿分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绿色低碳是制造业转型的必然趋势;二是工业互联网为绿色低碳提供全新工具和方法;三是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迫在眉睫。
刘文卿表示,第一,绿色低碳是制造业转型的必然趋势。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发布了相关行动方案。
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出台了欧洲碳边境调解机制,俗称“碳关税”;《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俗称“新电池法”等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实际上形成了全方位的绿色贸易壁垒,并计划从2026年开始征收碳关税,逐步提高我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
随着全球市场规则的改变,碳竞争力将成为全球刚性碳约束下产品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许多跨国企业纷纷要求上下游企业提供碳足迹认证。此外,国内一些具有“双碳”前沿意识的链主企业或者一些中大型企业也要求国内上下游供应商提供碳足迹认证。
刘文卿认为,绿色低碳的需求正逐步传导渗透到供应链中。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制造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也存在不少挑战。首先,在碳排放核算层面,我国起步相对较晚,这导致与欧洲相比,碳核算标准和数据相对短缺。其次,在碳排放执行层面,很多企业减碳意识薄弱,全产业链重视程度不一,行业内难以协同减碳。
第二,工业互联网为绿色低碳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方法。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指出,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的应用,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这为进一步谋划好、实施好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碳排放、碳资产的实时监测、管控和生产环节的优化,推动源头减碳、过程减碳、末端管碳,促进产业经济绿色发展。
他举例说明,钢铁行业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每年可节电5%,相当于一年可以节约500万度电。水泥行业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可使系统能耗下降1.6%。另外,碳排放数据是动态更新的,甚至碳技术管理数据库的各种标准,跨区域、跨行业,因此也是不一样的。只有通过工业互联网全产业链条、全价值链的机制才能更好地支撑碳管理数据的实时采集以及动态应用决策。可以说,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大大提升了碳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第三,建立统一的数字碳管理平台迫在眉睫。近年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系统布局“双碳”相关工作,并成立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专门机构。在工信部节能司的指导下,联合各个创新主体,积极开展数字化碳管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相关基础研究和行业赋能工作。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以工业数字化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专项建设为依托,支撑构建工业领域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刘文卿表示,下一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将全力支撑工信部、地方政府做好相关工作,并希望联合各界共同建设“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体系,开展相关工作。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