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民生   2024-11-04 17:26   河北  


步入“太行仙阙”小戈廖村,沉浸式感受古村古树古石房的风貌韵味;踏进“小延安”王硇村,追寻这里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足迹;漫游“小布达拉宫”渐凹村,欣赏三面环山,层峦叠嶂的自然美景……暮秋时分,漫步在河北省邢台市的古村落,人们打卡拍照,品尝美食,感受古韵和活力的交织,沉浸式体验古村落焕发出的新活力。

邢台拥有3500余年建城史,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称。目前,邢台市有75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总量位居全省第一。该市沙河市、信都区先后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如何焕发传统村落新活力?邢台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深挖古村落历史文化底蕴,融合文旅“新业态”,通过争创项目、业态引流等方式,做深做实古村落保护利用文章,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保护中开发建设 古村古韵具象化

穿过石头寨墙,漫步石板小路,抬头望去一座座石头民居依山就势、高低错落……10月30日,走进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英谈村,记者看到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名村古韵依旧。

被称为“江北第一古石寨”的英谈村,是我国北方保存最完好的古石寨之一。这里山高谷深石桥多,地处陡峭窑洞多,依山而建石楼多,背山面水山泉多。村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院落67座、509间,大小石拱桥36座,构成了具有太行山区独特韵味的石砌古寨。

近年来,该村深入挖掘村内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全力实施环境整治、景观打造、文化提升、管理提质“四大工程”。“我们全村齐动员,对村历史文化馆、四堂文化馆、红色文化馆、冀南银行展馆、八路军总部旧址等进行改造提升,环境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心。”村党支部书记路志勇说。

在邢台市信都区文物保护部门的帮助下,英谈村将和美乡村建设与古村落保护相结合。针对全村400多间古民居,外墙用传统建筑工艺加固,内部则用黄泥、麦秸等传统材料抹墙,屋顶、门窗也按照原有样态恢复,村内河道修缮用石材,村里街道也用石板重新铺砌。

“游客多了,我们也了解到大家到英谈看古村,还有体验住石头房的需求。”路志勇说,于是,村内将长期闲置的70间民房进行修缮提升,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民房的原始风貌,打造精品民宿。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徜徉在古村落,不仅可以打卡红色地标,还可以身临其中体验石头建筑的魅力。

去年,英谈村接待游客数量较上年增加30%,旅游综合收入近400万元。目前,全村旅游业从业人数达150多人,占常住人口一半以上。

通过严格保护、改造提升,英谈村已成为邢台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一个重要窗口。先后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特色旅游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全国文明村等称号。

英谈村是邢台市保护开发历史文化名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邢台市注重规划和建设的延续性,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对传统村落进行专项保护,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邢台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对纳入保护的村落范围、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原则、保护规划的编制和衔接、分区分类保护措施、传统建筑的维护和修缮、合理利用与促进发展、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作出了规定。并坚持把“依规建设、按图施工”作为第一原则,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开展工作,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长效性,目前,全市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均已完成保护规划编制。

同时,明确鼓励支持传统村落与周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资源、红色革命遗迹等进行整合利用,优先将具备条件的传统村落纳入乡村旅游线路,实现历史文化风貌、自然生态环境和现代文明的相统一。

盘活传统民居 发展“民宿经济”

“真正的‘开门见山’,空气清新,虫鸟啼鸣,满眼的斑斓色彩,别提多惬意了。”位于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的“象外高卧”民宿,慕名赶来的游客或走上露台放眼远眺,或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径拾阶漫步,尽情享受乡村秋日晨韵。

走进象外民宿所在的小戈廖村,一座座古老拙朴的石头房依山就势,高低错落,仿佛置身于一座石头民居组成的大型迷宫之中。房屋间隙,树木花草交相掩映,木栅石阶点缀其中。一曲清溪环村流过,俨然一幅意境幽深的写意画卷。

“村内石房多建造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走过600多个年头。古村古树古石房,景色好得很!”小戈廖村党支部书记王民书介绍,2019年,在区、镇两级的共同推动下,象外民宿作为招商选资项目落户小戈廖村。在保留传统建筑外部原有风貌、格局的前提下,修旧如旧保护修缮破旧的民居,对房屋内部进行精细的设计装修,完善餐厅、卫生间等配套设施。曾经“灰头土脸”的老石房实现华丽蝶变,成为兼具时尚气息和乡土风情的诗意栖居。

木香、海棠、苹果花、山桃花、百合花……每一间客房以不同的花命名。推开房门,客房内暖色调的磨砂墙壁上,几只立体飞鸟活灵活现,原木桌椅造型简约别致,古色古香的插花为房间平添几分温馨文艺的气息。竹编收纳盒、民族风抱枕、亲子房里童趣十足的木马和小帐篷,在象外客栈,每一间客房、每一个角落都不乏精心的装点和精巧的设计,用温暖的怀抱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宾朋。

象外客栈总经理郝庆国介绍,不少游客来自北京、天津、山东等周边省份,也有一些单位团建、画院写生的队伍集体入住,旅游旺季餐饮、住宿供不应求。

除了优美闲适的居住环境,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也成为民宿经济的一大亮点。山上挖的野菜,河里捞的虾,本地养的笨鸡,还有活水养的鲟鱼、鳟鱼,经过简单的烹饪制作,成为众多游客念念不忘的“招牌美食”。

石房变民宿,提升了环境,引来了游客,盘活了经济,2022年底,小戈廖村被列入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象外高卧民宿获评国家乙级旅游民宿。

古村镇与民宿文旅的友好牵手,在邢台市已经成为乡村发展的新招。信都区立足本地传统村落集聚、旅游资源丰富、建筑风格鲜明,自然风光优美等特色优势,以发展民宿经济作为强化产业赋能的抓手,延长“民宿+”产业链条,不断拓展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前禅房村地处太行山麓,群山环抱,绿水潺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该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紧邻前南峪、九龙峡、抗大陈列馆等旅游资源优势,打出“康养福地”的品牌,并吸引来自北京的客商开发云清清康养旅游项目,打造乡村康养产业。

该项目对闲置石头房屋进行流转,按照环境优美、舒适惬意、动静结合的民宿建设标准,对原有的老旧院落进行“修旧如旧”的修缮加固,并按照一院一格局进行精心布置,卫生间、防盗门、自助厨房、餐厅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建成四季园、若水园、闻风园、咏竹园、闲书园等民宿小院18个,康养步道8千米。

“变旅游为旅居,为旅居加入康养功能,满足人们休闲、解压、疗养等更多需求。”邢台云清清健康咨询服务公司总经理介绍,该项目以康养民宿、农业观光、生态采摘等业态为特色,持续完善沉浸式功能康养体验,打造集康养、生态、休闲、度假、餐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通过安排各种健康教育、科学运动、科学饮食、科学作息,真正提升人们健康素养。

文旅融合发力 助力乡村振兴

青瓦红墙,勾勒沧桑历史;古巷幽深,丈量岁月印痕。位于沙河市柴关乡的王硇村集建筑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为一体,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村内以南北融合的古石楼群为特色,村内保存完好的院落有130余处,房屋约2000间,石屋700多间。

“自2012年起,我们在遵循修旧如旧、因地制宜的原则的基础上,修复了抗日县政府、抗日地下交通站、抗日高级小学等红色基地,修建了红色文化展馆、王硇村史馆、红色宣誓广场等红色阵地,与当地古石楼群相融合,打造传统村落红色旅游新名片。”王硇村党支部书记王天印介绍,近年来,王硇村以明清古石楼群为核心,以红色研学游、满山红叶、梯田花海、民俗文化和手工技艺为侧重点,努力将王硇打造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

依托村内丰富的红色资源,村民们开起了民宿、农家乐,现在人均收入8000多元,每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

乡村振兴,文旅先行。邢台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石楼院、红色历史等乡村文脉,打造了沙河市王硇村、信都区英谈村等一批历史文化名村,推进乡村旅游产业与度假娱乐、休闲康养、生活体验、文化研学等业态交融渗透、耦合共生。

此外,信都区大力推进总投资5.6亿元的太行山红色教育基地、总投资6.8亿元的太行野河湾休闲度假村等文旅项目,带动山区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沙河市以王硇、红石沟、秦王湖为中心,以点带面,重点打造王硇、樊下曹、安河等传统古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旅游项目;内丘县依托黄岔、石盆、杏峪等传统古村落资源,积极发展康养旅游、精品民宿、帐篷营地等乡村旅游项目。

如今,在邢台太行山区,具有独特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的传统古村落,正搭乘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快车,持续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北频道

唐山直播50分
唐山最具影响力的电视民生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