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敏、张三峰|环境管理标准能否降低企业污染排放

学术   2024-10-15 09:00   江苏  



本文刊于《阅江学刊》2024年第5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末附电子版下载链接 



摘  要  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环境管理标准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传导机制和异质性。研究发现:环境管理标准显著降低了企业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在更换回归样本、引入时间趋势项、改变因变量测度方法和纠正样本自选择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后,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从异质性来看,环境管理标准对低集中度行业的企业、重污染行业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产生了更显著的污染减排效果;从传导机制来看,促进企业环保投资、提高企业绿色声誉、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环境管理标准降低企业污染排放的内在驱动力。相关结论为构建多元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企业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提供了微观经验支撑。


关键词  环境管理标准  ISO14001  污染排放  排放强度  污染减排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经济绩效、环境效应与激励政策研究”(20BJL042)。

作者简介


吉敏,管理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张三峰,经济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目  录



一、引  言


二、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说


三、研究设计


四、实证分析


五、作用机制检验


六、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引  言


为更好地促进各类主体参与环境治理,落实各方责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建设“主体多元化、机制多元化”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国外环境治理实践表明,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中,除了命令-控制、市场激励等方式能规范或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之外,利用基于标准、原则等方式进行的环境治理也能推动企业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这种标准化的环境管理在企业污染治理方面展现出较大的潜能。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6年提出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该标准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认可和实施。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统计,截至2021年底,超过36万家中国企业通过该项环境管理标准认证。研究表明,促使企业采纳环境管理标准的因素包括环境规制、市场压力、潜在的经济收益和管理层的环保意识等。那么,采纳环境管理标准是否产生了预期的经济与环境效应?


现有文献普遍认可环境管理标准的经济效应,认为采纳环境管理标准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因为环境管理标准可以优化组织经营方式、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出口贸易,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绩效。不仅如此,近期文献发现采纳环境管理标准还能激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企业采纳环境管理标准以后,为了遵循国际管理标准组织的要求,将会持续加大流程再造等创新活动的投入;采纳环境管理标准的企业,其产品和服务更加绿色环保,更能得到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这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了资金保障。此外,企业还会借助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全面监控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进而开展针对性的创新活动。


与环境管理标准的环境效应相关的研究较多,大多数学者发现环境管理标准对降低企业污染排放或改善企业的环境治理水平有显著作用。环境管理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一种规范的环境管理体系,这有利于约束企业,使其改善环境管理水平并提高污染治理能力。


同时,环境管理标准具有持续改进的特征,这表现为不仅标准本身在不断完善更新,不断对企业提出更高的环境要求,而且第三方监督机构还会定期对采纳环境管理标准的企业进行监督审核,动态地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遵守标准的状况,这种持续改进的特征能够确保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维持在较高标准之上。此外,环境管理标准具有溢出效应,使遵循环境治理规范要求从采纳企业扩散到非采纳企业,最终降低污染排放。


但是,少数学者也发现企业采纳环境管理标准后并没有如公众所期望的那样积极治理污染排放,而仅仅把环境管理标准作为“漂绿”的手段,其产生的环境改善效应十分有限。可见,关于环境管理标准的环境效应在国际上仍存在一定争议。


环境管理标准能否降低国内企业的污染排放?吴龙等研究发现,采纳环境管理标准显著降低了中国制造业企业二氧化硫的排放强度,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绿色转型。Qi Guoyou等基于对建筑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发现采纳环境管理标准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张兆国等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环境管理标准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


不难发现上述文献存在如下不足:第一,研究样本集中于某一行业(如制造业、建筑业);第二,对于污染排放物的测度存在明显瑕疵。吴龙等用制造业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测度污染物排放,Qi Guoyou等采用对建筑业企业的主观调查数据测度污染物排放,而张兆国等用排污费作为污染物排放的替代指标,对污染物排放的测度显然存在缺陷,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有鉴于此,本文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三种企业污染排放物来测度企业污染排放,实证检验环境管理标准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并探究其内在传导机制和异质性。边际贡献如下:


第一,对企业污染排放的测度采用了三种主要污染排放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更加全面、客观、直接,研究样本为沪深A股上市公司,更具有代表性;


第二,从环保投资、绿色声誉和绿色技术创新三个方面,构建环境管理标准影响企业环境绩效的理论框架;


第三,采用处理效应模型修正样本自选择导致的内生性问题,识别环境管理标准对企业污染减排的因果效应,提供了环境管理标准有利于提高中国环境质量的微观证据;


第四,挖掘市场竞争条件、污染程度、企业所有制和企业生命周期在环境管理标准减少企业污染排放中起到的异质性作用,为制定差别化的环境规制政策提供支撑。


二、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说


(一)环保投资机制


第一,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企业持续改善环境治理的重要支撑。环境管理标准具有改善企业环境管理的潜力,企业采纳环境管理标准将向利益相关者传递企业具有积极的环境治理意识,这不仅为企业带来“声誉效益”,还有助于提升管理者和员工的环境责任意识。为了维持绿色环保形象并获得投资者的信赖,企业有较强的动机增加环保投资,譬如升级环保设备、提升污染减排支出以展现较高的环境治理水平,进而获取环境合法性。企业的环保投资能够对环保技术改进升级产生溢出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抑制污染排放。


第二,采纳环境管理标准是一种“高级学习过程”和持续改进战略,需要企业动态调整内部资源配置。内部资源的重新配置对企业在环境管理标准认证有效期内持续满足要求至关重要。环境治理具有周期长、回报率低、收益不确定的特点,这导致企业进行环境治理的机会成本较高。对于可重新配置资源充足的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加大环保投资将低效率资源配置于环境治理实践,降低污染减排的成本和风险,最终实现污染减排。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H1。


H1:采纳环境管理标准可以引导企业增加环保投资,进而降低污染排放。


(二)绿色声誉机制


一方面,媒体作为非正式的外部监督机制,其对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活动的宣传报道,会促使企业为维持良好“绿色声誉”而积极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环境管理标准具有自主灵活的特点,有助于企业持续改进环境治理水平,从而使企业获得媒体的正面报道,极大程度地缓解了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反过来又有助于约束管理者持续提升内部环境管理行为,形成良性循环。


已有研究也表明,采纳环境管理标准是企业符合污染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标志,传达了企业良好的环境管理水平和管理者积极的环境责任意识。环境管理标准认证所传递的“环境友好”信号能为企业环境治理带来正面的媒体关注,进而激励企业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另一方面,媒体具有议程设置功能,即通过报道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导公众认知,对企业形成震慑力量,从而引发媒体治理效应。从作用形式看,媒体报道能够引起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并产生巨大的“市场压力”,进而通过政府、公众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推动企业提高内部环境治理能力。


不过,部分学者认为企业采纳环境管理标准只是为了逃避政府环境监管压力的象征性行为,并未对企业环境治理产生实质性作用,即使其在短期内获得媒体的正面报道和公众的认可,但从长期来看,利益相关者能识别企业采纳环境管理标准的不良动机,甚至触发行政处罚和法律诉讼危机。事实上,当环境管理标准的环境效应遭到质疑时,企业的经营业绩也将因媒体负面报道引发的“轰动效应”而遭受重创。


对具有环境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企业来说,考虑到环境治理行为负面舆论的不良影响,不得不减少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其“漂绿”动机,进而化解“市场压力”。基于此,提出假设H2。


 H2:企业采纳环境管理标准会获得绿色声誉、引发市场压力,从而降低污染排放。


(三)绿色技术创新机制


第一,环境管理标准具有广阔的绿色创新空间,因为它要求企业重视工艺技术的改进与升级。一方面,要求企业加大绿色技术创新要素投入,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或开发更高效的工艺流程,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源头治理污染。另一方面,促使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改造升级污染处理设施,提升末端污染治理效果。


所以,尽管环境管理标准认证的门槛高、流程严格且成本高昂,但它能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同时,采纳环境管理标准也表明企业在生产、服务过程中满足“环境合法性”,这使得企业能够获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获取外部知识的途径得以拓宽,进而在内外部知识的碰撞中激发企业的绿色创新潜力,实现“创新补偿效应”。


第二,采纳环境管理标准的企业向公众传达了产品或服务的环保与质量可靠性,所以其产品或服务更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通过开发和引进新的绿色产品、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等手段,可以全面推动企业绿色化生产经营。


在内部管理方面,环境管理标准推动企业绿色化转型,促使企业调整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以实现绿色化经营。环境管理标准认证能够使企业员工对环境管理能力产生认同感,激励员工整合绿色创新的相关信息,参与绿色创新实践。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H3。


 H3:采纳环境管理标准能激发企业开展绿色创新,进而降低污染排放。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为检验环境管理标准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icjt分别表示企业、城市、行业和年份;Emiss为被解释变量,表示企业污染排放;ISO为核心解释变量,表示企业是否采纳环境管理标准;X′为控制变量,表示影响企业污染排放的其他变量;ϕχφθ依次表示企业、城市、三位数行业、年份的固定效应;μicjt为随机误差项。


(二)变量选取与测度


1.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为企业污染物排放(Emiss),采用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量即污染物排放强度来衡量企业污染物排放,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消除企业规模对污染排放造成的影响。“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明确了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以及氮氧化物的减排任务,所以本文收集了这四项主要污染物的企业排放数据。由于氨氮的排放数据缺失较为严重,所以选取其余三种主要污染物来代表污染物,其中化学需氧量表征水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表征大气污染物。将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强度依次记为CODSO2NOx,并采用企业当年的污染物排放量与主营业收入之比的自然对数进行测度。


2.核心解释变量


核心解释变量为两值虚拟变量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1(ISO)。如果企业采纳环境管理标准,则ISO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3.控制变量


根据研究需要,模型纳入了多个企业层面的控制变量。


①企业管理水平(ISOQ)。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管理可以显著降低企业能源消耗,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所以将企业管理水平纳入控制变量,并利用企业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1)的采纳情况来衡量。如果企业采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则ISOQ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②企业年龄(Age)。大量研究表明企业的存续时间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环保意识和污染治理水平,所以将企业年龄作为控制变量,并利用调查年份减去企业成立年份加1并取自然对数来测度。


③企业规模(Size)。一般而言,规模经济效应会降低企业能源消耗,进而影响污染排放强度,所以将企业规模列为控制变量,并利用上市公司全年就业人数的自然对数进行衡量。


④盈利能力(Roa)。企业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强,越有能力保障污染治理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进而影响污染物排放。使用总资产收益率即企业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盈利能力。


⑤资本密集度(Density)。生产要素的有机构成是企业污染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资本密集度较高的企业通常污染排放强度也较高,但资本密集度高也意味着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利于减少污染排放。使用企业固定资产净额与全年就业人数比值的自然对数来衡量资本密集度。


⑥现金流量(Cash)。现金流的多寡直接关系企业的产出及财务状况,进而影响企业对污染的治理。利用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与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企业的自由现金流状况。


⑦企业成长性(Growing)。用营业收入增长率测度企业成长性,该变量反映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一般来说,未来发展趋势较好的企业会更注重长远利益,因此也更重视企业环境治理。


⑧股权集中度(Holding)。股权集中度反映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治理有助于企业选择正确的环保决策。用董监高持股数量与企业总股数的比值来测度股权集中度。


在宏观层面,考虑到企业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还将企业所在城市的人均GDP(Pergdp)和产业结构(Sec_rat)纳入控制变量,前者用企业所在城市人均GDP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后者用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来测度。


(三)数据来源


选取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以下标准对样本进行筛选:第一,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第二,剔除ST、ST*以及PT上市公司;第三,剔除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公司;第四,剔除因变量数据缺失的公司。


根据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的《上市公司环境排放明细表》所披露的各企业主要排放物名称和排放量手工整理和筛选污染物排放量数据。企业数据、企业基本信息、财务数据和采纳环境管理标准的情况也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城市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将上述变量根据证券代码进行匹配后,最终获得包含30764个观测样本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剔除样本异常值的影响,对样本中的连续型变量在前后1%分位上进行了缩尾处理。


(四)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报告了上述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环境管理标准变量(ISO)的均值为0.239,也就是说采纳环境管理标准的样本企业数量在所有样本企业中的占比为23.9%,占比较低。从财务指标看,大多数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但也存在总资产收益率(Roa)、现金流比率(Cash)、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ing)为负值的情况,说明样本企业的发展状态存在差异,样本具备多样化特征。



四、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表2报告了基准回归的结果。可知,环境管理标准变量(ISO)对三种企业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均有负向影响,且通过显著水平为5%的检验。这表明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纳环境管理标准能显著降低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可能的原因是,环境管理标准能够提高企业环保意识,促进企业改善环境管理水平,引导企业通过改进内部运营实现绿色转型。


企业在环境管理标准的引导下,一方面更加重视运营过程的绿色管理,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把控,使用清洁、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流程的环保性,升级废水废气处理设备,提高污染物的末端治理能力,从而实现对污染物从源头控制到终端治理的全过程减排效果改善。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基准回归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如下稳健性检验:


1.仅使用制造业样本进行回归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但是制造业高速发展也导致污染物大量排放等严重环境问题。因此,制造业企业更需要采纳环境管理标准以获取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在采纳环境管理标准的所有样本中,制造业样本占比超过50%,为此,专门选取制造业样本进行回归,结果见表3第(1)列至第(3)列。可以发现,在环境管理标准变量(ISO)对三种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回归中,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与基准检验结果一致。


2.在回归模型中引入时间趋势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促使政府对企业排污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规制,也就是说,政府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标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提高。为此,用时间趋势项(Trend)替换模型(1)中的年份固定效应(θ),以检验采纳环境管理标准对企业降低污染排放的持续效果。与基准回归不同的是,此处不控制年份固定效应,但是仍然纳入所有控制变量,并控制企业、城市、行业固定效应。结果见表3的第(4)列至第(6)列。可见,环境管理标准变量(ISO)对三种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回归系数正负号及显著性检验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这表明基准回归结果是可靠的。



3.替换被解释变量的测度方法


此外,将被解释变量污染物排放的测度从污染物排放强度替换为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自然对数,重新利用模型(1)进行回归,结果见表4。



可知,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环境管理标准变量对污染物排放量(ISO)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与表2的结果一致,再次表明基准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三)内生性问题处理


企业采纳环境管理标准并不是随机行为,而是在自身资源禀赋约束下的优化选择。现实中,污染处理能力强且环境治理规范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认可,



这样的企业也更倾向主动采纳环境管理标准,从而出现内生性问题,前文的回归系数也将因企业自选择而出现偏误。因此,这里采用处理效应模型修正样本自选择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模型分为两个阶段,具体设定如下。


第一阶段:影响企业采纳环境管理标准的选择模型。



其中,ISOX′μit含义与模型(1)相同,依次为企业是否采纳环境管理标准的二元虚拟变量、一系列可观测的控制变量和随机扰动项;i代表企业,t代表采纳年份;αβ为待估计参数。根据模型(2)可以计算逆米尔斯比率。


由于选择模型中至少包含一个影响选择决策的外生变量,本文选用各省级行政区当年采纳环境管理标准企业总数的自然对数(Isoquantity)作为选择方程的工具变量。具体理由如下:由于微观主体的行为往往存在“同伴效应”,企业的管理措施往往会受到同地区其他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影响,企业会学习并跟随那些被认为对企业发展有益的决策。因此,在同一地区的企业整体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背景下,单个企业也会提高环境责任履行的积极性,从而满足工具变量相关性的要求。同时,同一区域内采纳环境管理标准的企业总量不会直接影响单个企业的污染排放,满足工具变量外生性的要求。


第二阶段:修正的污染排放结果模型。



其中,λit为根据模型(2)中待估参数计算得到的逆米尔斯比率,其余变量的含义与基准回归模型一致。


处理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5。



从单数列对应的选择模型可知,工具变量(Isoquantity)的系数为正且通过显著水平为1%的检验,这表明工具变量是有效的。Wald检验结果拒绝了原假设,说明逆米尔斯比率的估计系数显著,这表明样本存在严重的自选择偏差。值得一提的是,国外已有研究发现,采纳环境管理标准仅对可见的污染排放物(二氧化硫)有显著控制作用;而本文的结果表明,采纳环境管理标准不但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的可见污染物排放,还对可见度不高的化学需氧量产生了显著的降低作用。


(四)异质性分析


上述实证检验结果均表明,采纳环境管理标准具有显著的污染减排效应,但污染减排效应的实现可能会因行业或企业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下将从行业集中度、行业污染程度、企业产权性质和企业生命周期四个方面进行异质性分析。


1.行业集中度


一般而言,行业集中度较高,则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企业如果处于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就可以凭借其垄断地位来抵御环境规制产生的成本、技术等挑战。本文根据国泰安数据库提供的赫芬道尔指数来衡量行业集中度,该指数的取值越大则市场集中度越高。将赫芬道尔指数高于中位数的行业视为高集中度行业,否则归入低集中度行业。针对高集中度行业和低集中度行业两组样本分别进行回归,结果见表6。



可知,在低集中度行业,采纳环境管理标准会显著降低三种污染物的排放强度,而在高集中度行业,采纳环境管理标准仅显著降低了企业二氧化硫的排放强度,这说明环境管理标准的污染减排效应受到竞争环境的影响。处于低集中度行业的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赢得一席之地,它们会积极履行环境责任,从而更有助于环境管理标准发挥降低污染排放的作用。


2.行业污染程度


重污染行业是造成中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也是政府环境规制的重点关注对象,这可能促使重污染行业企业积极采纳环境管理标准,降低污染排放。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和原环境保护部2010年制定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等16个行业界定为重污染行业,并把不属于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归入轻污染行业。对这两类行业样本分别进行回归,结果见表7。



可以发现,在重污染行业,环境管理标准对化学需氧量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而在轻污染行业,环境管理标准对三种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都不显著。这是因为重污染行业是环保部门监管的重点,政府对其污染排放标准的要求较高,监管频率高,监管手段和措施多样,这不仅提高了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也促使这类企业持续改进环境治理水平,切实做到降低污染排放,从而维持其环境合法性。


3.企业产权性质


企业的产权性质也可能影响环境管理标准的环境效应。本文将样本企业按照产权属性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组,然后运用模型(1)分别进行回归,结果见表8。



可知,对于非国有企业,采纳环境管理标准能够显著降低三种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但对于国有企业,采纳环境管理标准仅对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强度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这意味着环境管理标准的污染减排效应能在非国有企业中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原因可能是国有企业在政策支持、资源禀赋和技术能力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其环境治理水平较高,同时又具有特殊的政企关系。而非国有企业不仅面临环境规制压力,还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愈发强烈的环保诉求,所以其通过采纳环境管理标准实现降低污染排放的动力较强。 


4.企业生命周期


对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而言,其内部管理能力和未来发展战略的选择都存在显著差异。环境管理标准的污染减排效应可能会因为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而存在差异吗?按照企业成立年限的中位数将样本企业划分为成长期企业和成熟期企业两组,然后运用模型(1)对这两组样本分别进行回归,结果见表9。



可知,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说,采纳环境管理标准对三种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而言,采纳环境管理标准仅对二氧化硫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可能的解释是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往往具有自身的组织惯性和污染减排治理技术与措施,环境管理标准的污染减排效应并不明显。


五、作用机制检验


为进一步探讨环境管理标准污染减排效应的机理,检验理论分析部分提出的作用机制,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icjt为中介变量,具体包括企业环保投资、媒体正面关注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其他变量含义与模型(1)一致。


(一)环保投资机制检验


企业环保投资的增加有助于其高质量完成环境治理目标,从而降低污染排放。为了缓解企业规模对环保投资总额的影响,采用人均环保投资的自然对数来衡量企业环保投资,并基于模型(4)进行回归,结果见表10第(1)列。



可知,环境管理标准变量(ISO)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采纳环境管理标准能够激励企业增加环保投资,假设H1得到验证。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采纳环境管理标准作为企业自愿改善环境治理的行为信号,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和市场竞争优势。企业为满足和维持环境管理标准,需要持续更新环保设备、升级环保技术、开发环保产品等,这些行为都需要企业增加环保投资。


(二)绿色声誉机制检验


企业采纳环境管理标准会引发媒体对其环境治理行为进行正面报道。环境治理具有投入高、社会效益显著的特点,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它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可以作为企业的战略选择。媒体关注数据来源于CNRDS平台中的中国上市公司财经新闻数据库(CFND),该数据库包含400多家网络媒体和300多家报刊媒体的新闻报道。


在日数据的基础上对这些新闻报道的情感倾向进行划分,将正面新闻赋值为1、中性新闻赋值为0、负面新闻赋值为-1,然后对赋值结果按年求和。媒体正面关注变量取值如下:若前述加总结果大于等于0,则证明该年媒体关注的情感倾向是正面的,此时对媒体正面关注变量赋值为1,否则,对其赋值为0。


基于模型(4)进行回归,结果见表10第(2)列。可以发现,采纳环境管理标准显著提升了媒体对企业的正面报道次数,假设H2得到验证。该结果说明,环境管理标准可以赋予企业“绿色标签”,进而引发相关新闻媒体的关注与报道,而受到媒体正面关注的企业也会面临保持绿色形象和良好环保声誉的约束,从而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三)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


环境管理标准还会激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通过开发环保产品、改进生产工艺来降低企业污染排放。现有文献主要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方面测度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但是研发活动风险高、收益不确定,同时很难从创新投入中单独剥离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投入,因而借鉴Sijeong Lim 等的研究,采用绿色技术创新产出来衡量绿色技术创新。


具体而言,绿色技术创新的取值为绿色发明专利申请量与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之和的自然对数,专利申请数据来源于CNRDS平台中的中国创新专利研究数据库(CIRD)。回归结果见表10第(3)列。结果表明,采纳环境管理标准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从而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假设H3得到验证。


六、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环境管理标准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并探究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纳环境管理标准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强度,稳健性检验结果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的检验结果均表明这一基本结论是可靠的;对于低集中度行业的企业、重污染行业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而言,环境管理标准的环境效应更加显著;采纳环境管理标准能够引导企业增加环保投资、提升企业绿色声誉、激发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从而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启示:


第一,在企业环境管理层面,要积极发挥环境管理标准的经济与环境效应。在环境治理实践中,企业可以借助环境管理标准获取市场份额,展示企业环保形象,增强竞争力;同时,随着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建设的推进,企业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取得的污染减排成果可以进入减排交易市场中进行交易,从而实现经济绩效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


第二,相关部门应该树立典型,对在环境管理标准实践中表现优秀的企业予以宣传和表彰。作为一种非正式环境规制工具,环境管理标准不仅有利于增强采纳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还有利于营造自愿性环境规制的良好社会氛围,弥补正式环境规制存在的不足。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对典型企业的环境管理标准实践进行宣传报道,一方面提升其他企业对环境管理标准的认识,另一方面推广典型企业的环境管理标准实践经验,提高污染减排效果。


第三,制定针对性措施,充分发挥环境管理标准的环境效应。可以将采纳环境管理标准作为绿色信贷、绿色融资等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准入条件,倒逼企业采纳环境管理标准。同时,积极引导和监督采纳环境管理标准的企业,充分发挥环境管理标准的环境效应,防止企业将采纳环境管理标准作为掩饰环境污染行为的“漂绿”手段。




▼点击下载原文电子版




本刊声明


本刊刊文版权包括纸质版与网络版版权,均属于《阅江学刊》编辑部拥有,任何形式、任何媒介的转摘译或结集出版均须标明来源于本刊(详见本刊引文格式)。


欢迎学界朋友或学术媒体推广传播。媒体(网站、公众号等)如有意愿转载,请后台留言或拨打电话025-58731054获得授权,联系人:沈老师。




本文引用格式:


吉敏、张三峰:环境管理标准能否降低企业污染排放,《阅江学刊》,2024年第5期,第124-138页。


吉敏、张三峰.环境管理标准能否降低企业污染排放[J].阅江学刊.2024(5):124-138.



责任编辑:来向红

微信编辑:刘子章、龚芳琴

校对:沈丹、来向红、李海中

作者照片:作者提供

终审:尹才祥



《阅江学刊》新质生产力专题

《阅江学刊》企业责任治理与创新专题

《阅江学刊》可持续发展专题



阅江学刊
办刊目标: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办刊理念:阅百家风采,刊理论精粹,揽思想潮流,观学界气象;办刊方针:以全球视野和多学科视角,聚焦学术前沿动态,重点反映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观点新、理论新、信息新、角度新、资料新、方法新”的理论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