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桥|寿宁木拱廊桥

文摘   2024-09-09 20:00   福建  

桥边翠柳舞新纱

廊里清歌传古韵

拱桥横跨水潺湲

木影婆娑风送爽

宁静致远入诗家

寿安景美映红霞






亲爱的朋友们,你是否有注意到福博一楼后门入口处的独特景观?明亮的空间之中,几根横木架起一座桥梁,上面搭建廊屋,当你穿过这座小桥,那一瞬间,仿佛漫步在宋代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中,脚下就是那座传说中的“虹桥”。不过,别急着穿越回北宋,因为这份古老的美,在闽浙边界的山区里已得到延续。福博一楼的庭院景观就取意于闽浙木拱廊桥,主要分布在闽东北、浙西南一带。其中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木拱廊桥在数量、技艺、文史资料等诸方面均属全国前列,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教授更是盛赞寿宁为“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据调查,至今存有19座,全部为单拱廊桥。这一座座木拱廊桥,连接桥梁两岸,更穿越古今,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逢水架桥,遮风挡雨


作为一种桥梁建筑,木拱廊桥建造的初衷自然是沟通河流两岸、便利交通。因此,廊桥选址多在官道、交通要道上,建于村中以沟通两岸,或建于村落的两端“水头”或“水尾”。出资筹建廊桥的有政府、民间组织甚至个人(乡绅),当然,修桥在民间是民众认可的慈善行为,因此众人往往慷慨解囊、竞相捐款,几乎所有的廊桥上都有记载民众捐款明细的流芳匾、流芳碑。桥成之后,居民“往来利涉”得以解决。又因为廊桥上有廊屋、两边设风雨挡板的独特设计,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廊桥因此也被称作“风雨桥”。闽浙山区水系发达、河网纵横,在交通条件不甚便利的年代,桥下无柱、可抵御山洪的廊桥展现了人类在顺应自然和战胜自然中的平衡,实是一项改善民生、功在千秋的工程。



廊桥内的“social派对”


木拱廊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闽北的茶馆”。与川渝地区的茶馆文化相似,作为一方“公共空间”,廊桥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承载着十里八乡村民们的“social(社交)”需求。村民们在廊桥上驻足休憩、聊天打牌,在廊桥上举行各类聚会活动,甚至将廊桥作为红白事摆酒席的场所,早年间还有小商贩在此设小卖部,成为一处社会百态的缩影。按照民间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廊桥还在一定时间节点举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及仪式的特定场所。除了祭神、清醮等与民间信仰相关的仪式,伴随着木拱桥从动工兴建到完工的整个过程,也产生出一系列文化民俗活动,有择日起工、设立鲁班神橱、置办喜梁、祭河动工、上梁喝彩、取币赏众、踏桥开走、上喜梁福礼、完桥福礼、安置神龛等,这些造桥习俗与造桥技艺,成为了人类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各样的公共活动增进了民众之间的情感,也强化了人群和村落的整合。

廊桥里的“神仙聚会”


说到民俗活动,必然不能忽略廊桥上的一座座神龛。在寿宁县十九座木拱廊桥中,除红军桥外,原先均设有神龛。各路神仙在此聚会,呈现出“桥庙合一”的特色文化。寿宁的大部分廊桥在桥中间设一个神龛,位于廊桥正中靠下游一侧,神像面对上游淌下的溪水;还有的设二、三个神龛,位于桥中和两侧桥头。桥上神龛供奉的神灵多为当地民间信仰神灵,以临水夫人、观音居多,也有供真武大帝、文昌帝君、土地神、马仙姑等。寿宁的民间信仰与佛教、基督教等制度化的成熟宗教有所区别,民众不将自身情感寄托于往生的极乐,而是服务于最贴近实际的当下需要,所求者与现世生活息息相关,如祈求平安、健康、升官、发财等。比如那位传说中的临水夫人,她可是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哦!临水夫人俗名陈靖姑,在寿宁民间被亲切地称为“奶娘”“奶娘婶”“陈夫人”。相传,她17岁赴闾山学法,18岁嫁古田人刘杞,先后在闽江流域施医救产、除恶安良、祈雨救灾,24岁难产献身古田临水,逝前诀云:“吾死后,不救世人产难,不神也。”寿宁境内共8座廊桥上都供有临水夫人,下次路过廊桥时,不妨也进去拜拜,说不定会收到陈夫人的祝福哦!





在闽浙边界的青山绿水间,木拱廊桥不仅是跨越河流的实用桥梁建筑,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自然与人文、信仰与生活的桥梁。它们以精巧的姿态和高超的技艺延续着千年前“虹桥”的传奇,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众情感。若你也曾惊艳于福博一隅的廊桥景观,那么欢迎你到我的家乡寿宁来,亲自感受木拱廊桥这份来自中国传统木结构桥梁建筑的独特魅力!

【影片推荐】

纪录片《中国古建史话(一)之木拱廊桥》

电影《爱在廊桥》《相见在鸾峰桥》



供稿& 供图|球球(见习志愿者)

编辑|林雯  余洋

责任编辑 | 李晓敏 于仲佳



福建博物院志愿者团队
记录团队成长,分享服务快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