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定调稳住楼市股市 稳预期更稳市场

财富   2024-12-11 08:30   北京  

本报记者 吴晓璐
  
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提到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时强调,“稳住楼市股市”。
  
此次会议在宏观政策、楼市以及股市定调上释放了更加积极的信号,提振了市场信心。12月10日,A股跳空高开。Wind数据显示,截至当日收盘,A股成交额2.23万亿元,上证指数收涨0.59%。
  
受访专家认为,楼市、股市与居民财富关系密切,明年房地产有望企稳,股市将持续向好,并带来正向财富效应,助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稳定股市有三方面意义
  
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定调更加积极,能更加有效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政府愿意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手段,维护市场信心。
  
具体来看,股市稳定有三方面意义。首先,助力稳消费、扩内需。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是稳内需,也就是稳消费。而消费由居民收入决定,稳定股市,将产生财富效应,增加投资者收入,进而促进消费。
  
我国有超2亿股民,7亿基民,股市企稳有助于直接提升我国居民财富效应,财富效应提升将提振需求端尤其是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师李求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其次,改善上市公司投融资环境,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李求索表示,稳定股市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投融资环境,助力企业发展,企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力量,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更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章俊表示,中国经济发展逐步转向更加注重创新和消费驱动的模式。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资本市场对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稳股市,能够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最后,提振投资者信心。李求索表示,股市向好不仅有助于提振我国投资者信心,也将增强全球投资者的信心。
  
更多增量政策有望出台
  
9月份以来,资本市场系列政策举措落地。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10月18日,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设立,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启动;11月1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
  
“9月份以来,政府层面积极出台多项支持政策,从流动性、制度、企业内在价值等多维度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向好发展。”李求索表示。
  
市场人士认为,下一步,政府有望在提高流动性、优化资本市场监管规则、加强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出台举措,稳定市场信心,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李求索认为,我国政府可能采取更多措施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包括引导社保基金和养老金增配权益类资产,优化外资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国际资金流入,同时推出更多指数基金和衍生品工具,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选择,并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以稳定市场预期等等。
  
在章俊看来,首先,政府可能会继续为股市提供流动性支持,包括加大降息和降准的力度,激励长期资金特别是养老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入市。其次,优化股市监管政策,稳定投资者预期。比如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提高市场透明度。最后,通过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推动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拓宽,增强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从楼市来看,10月份以来,多项政策陆续出台,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阶段性回稳。如10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部长倪虹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出,“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11月份,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扩大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
  
宋宇表示,楼市企稳将使居民预期稳定,有助于促进消费。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一方面,前期已经出台的政策有望加快落地落实,这对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促进市场信心修复均将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更多增量政策也存在跟进预期,如北上深继续优化限制性政策、加大购房补贴等,促进房地产市场实现“止跌回稳”。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未来可能仍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政策设计,破除房地产去库存机制所面临的瓶颈,尤其是在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推进去库存项目的意愿等方面。
  
明年A股市场值得期待
  
在此次会议积极定调下,专家认为,明年政策持续推动有望逐步带动经济回升,市场利率将进一步下行,A股值得期待。
  
“股市走势主要受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流动性影响,市场流动性受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的影响。”魏凤春表示,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我国经济正在逐步修复,不过受价格拖累的影响,企业经营仍面临压力,盈利增长处于底部。从流动性来看,目前无风险收益率持续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9%。此次会议提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特别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降息概率较高,加之地方政府积极化债,国内利率将进一步下降。
  
李求索认为,A股市场底部时期已经过去,2025年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望整体好于2024年,结构性机会进一步增多。结合此次会议精神,A股“岁末年初”行情有望在政策红利下有较好表现,预期变化或将继续支持估值修复节奏,中期市场表现取决于业绩拐点确认和回升弹性,2025年重点关注估值驱动向业绩驱动的切换。



货币政策取向再次改为“适度宽松” 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本报记者 刘琪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
  
从货币政策来看,相较于去年12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提法,此次删去了“稳健”二字,定调“适度宽松”。值得关注的是,上次货币政策被定调“适度宽松”还是2010年,2011年至2024年期间则一直是“稳健”。
  
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基调作出调整,预示着2025年的政策力度将会明显加大,也就意味着货币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
  
从今年来看,央行在2月5日、9月27日各降准0.5个百分点,7月份、9月份分别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0个基点和20个基点。此外,还创设多种流动性管理工具,包括增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和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等。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已经适时加大了逆周期调节。”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说,明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包含以下几项措施:一是,综合运用各类公开市场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运行创造适宜友好的金融环境;二是,保持适宜的利率水平,通过降准、降息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激发市场需求和活力,全年或降准100个基点左右,降息30个基点至40个基点左右;三是,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进有退”,引导和激励信贷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转型优化;四是,继续优化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提升利率之间的协同联动,提高通过政策利率调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预计,2025年可能累计调降政策利率(即7天期逆回购利率)40个基点至60个基点,引导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60个基点至100个基点。全年可能累计降准150个基点至250个基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明年货币政策将继续降准、降息的同时,央行还将加大购买国债和买断式逆回购等超常规宽松政策。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2025年将把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重要考量,在此背景下预计还有超100个基点降准,降息也将继续发力,可能兼顾汇率形势择机选择,幅度超30个基点。此外,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现券交易频率、体量可能加大,一方面提供基础流动性支持,另一方面强化对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辅助政府债券顺利发行。



打好政策“组合拳”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更加给力

本报记者 韩昱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财政政策基调此次调整为“更加积极”,释放出明年政策力度将明显加大的信号。
  
2025年赤字率有望上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在10月初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总的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效果明显,有力保障了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落实,促进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什么?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法较为少见,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内需不足问题仍可能持续,且明年经济运行将面临更大的外部冲击。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要采取比2024年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以加快经济企稳回升。
  
那么,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预计有哪些具体体现?受访专家普遍预计,明年的赤字率或将上调。
  
2024年,我国安排财政赤字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明年赤字率上调至3.8%左右,赤字规模比今年增加1万亿元左右,增加部分继续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并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地方赤字规模与上年持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2025年目标财政赤字率会从2024年的3.0%上调至4.0%左右,赤字将主要由中央财政承担。
  
连平认为,2025年赤字率或在4%至4.5%之间,赤字规模5.5万亿元以上。广义赤字率升至10%以上,以释放政策加力信号、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同时也将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产业基础再造与制造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乡村全面振兴、新型城镇化、基本民生等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
  
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或提高
  
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也将是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的两大抓手。
  
从专项债券看,今年我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
  
温彬认为,2025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预计增加至5万亿元,保障基建项目新增资金需求的同时,也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
  
而从超长期特别国债角度看,今年我国发行了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王青预计,明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还会继续发行,发行规模或从今年的1万亿元提高到1.5万亿元至2万亿元,除继续支持“两重”外,对“两新”的支持力度也会加大。这将对2025年扩投资、促消费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温彬认为,2025年特别国债发行规模预计约为2万亿元,其中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可能继续按1万亿元安排,用于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特别国债规模或为1万亿元。
  
连平认为,2025年我国有望发行2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一部分将继续用于支持“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保障重大项目投资资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提升生产效率与先进产能比重,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将有效促进消费增长。另一部分则可能用于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社保、水电煤设施更新改造、普惠便捷公共服务等配套政策。

图片 | 站酷海洛

制作 | 周文睿


证券日报之声
《证券日报》是经济日报社主管主办的综合性证券专业报纸,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