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足而后进,望远山而力行——第八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反思

文摘   2024-10-31 20:32   山东  


知不足而后进

望远山而力行

——第八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反思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潜心向学,方能问道远方。衷心感谢第八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为我们搭建的优质学习平台,让初中部语文组有幸赴一场心灵之约,迎一场知识的盛筵。

他山之石可攻玉,不负时光勤思行

宋佳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在这个美好的时节,也正是语文学习的好时机,有幸地观摩了第八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专家的理论指导,名师的课堂示范,参赛老师们出色的课堂展示都非常精彩,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郑国民教授所做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实施路径探索》讲座内容很丰富,其中提出了语文学习方式有三种:记中学、做中学、悟中学。通过展示大量的现实教学案例让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明白了如何将新课标的理论落实到实践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学博士陈思老师作了《整本书阅读的框架性建议》的报告,陈老师用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当下“阅读断档”和“科技挑战”的现象,最后提出了“知人论世、激发兴趣”“分析文本、趣字当头”等教学建议。陈老师针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可操作的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新思路。整本书阅读的前提应该是如何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下先读起来,要降低门槛,降低预期,陈老师还提出了培养书脉意识等阅读理念,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自己应该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每一节课都是老师背后的付出,更是厚积薄发的释放,教师他们讲的不只是课,还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传承,每位选手老师的课都非常值得我去学习:

一、在备课时关注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要采用单元教学意识进行教学。《紫藤萝瀑布》是明确了散文的文本特质,老师借用单元导语中“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穿起了整体阅读。《白杨礼赞》也是以出示单元导语相关语句,导出本文要运用的阅读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认真备课,反复研读文本,增强单元教学的意识,明确编者的意图,根据文本特质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一节精彩的课堂不在于教学设计有多全面,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有多完美,而是老师有没有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角,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文本中质疑、解疑,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思考问题,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毕老师的《愚公移山》这节课就给了我们学习的典范。学生怎么学决定教师怎么教,毕老师课前给学生发的质疑单让学生把自己的疑问写出,整理出学生的困惑,老师设置的教学环节是以解答学生的疑问为目的,愚公为什么移山不搬家啊 ?移走山的是谁啊?愚公听见了几种声音等,毕老师课上领着学生多种形式的解读文本来解开学生的疑惑。师生在课上不断交流、碰撞和融合,探索出了丰富的寓意。寓意是读者和作者共同构建的,寓意是开放的,无限的,有生命力的,成长的,相信学生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也一定会读出自己的“愚公移山”。这节课就像教育的回旋镖,在那一刻完成了闭环。这才是语文课真正意义所在。  

三、新课标中强调情境化教学,现在我们在设计教学时都会绞尽脑汁地想一个情境。语文课设计情境不能脱离文本,情境只是教学的载体。我们要依托文本,充分利用文本情境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认知情境、思维情境,而非只有生活情境。在听到评课老师的这句话我深受启发,教学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本质,应抓住文本文体的特质去设计教学。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观摩了如此高级的盛宴,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见贤思齐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在教学上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在课堂上落实新课标理念,让孩子在语文课都学有所获,勤思考,多实践,让自己在语文教学上有更大的提升!

见贤思齐,学无止境

赵钰泽

高山仰止,见贤思齐。第八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于10月17-19日在桓台举办,本次活动专家层次之高,课例打造之精,实属难得。因此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语文老师们也踊跃报名、积极参与。以下是我听了10月17日大赛后的一点反思和心得。

PART.01




专家讲座,尽显大师风范



   

10月17日上午,“圣陶杯”课堂教学大赛正式拉开了序幕。会议一开始,先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国民老师作了题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路径探索》的报告。郑老师以课标中语文学习方式的变化作为落脚点,提出了课程改革中的三个重点难点——素养型目标、结构化内容以及学业质量,并展现了大量真实的教学实践案例。然后又从目标、内容、评价三个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有效并且可实施的教学建议。郑老师谈论的语文课堂不要有“两张皮”的观点也让我受益匪浅。“师者,学生从也。”如果老师都没有自己真实的看法与感受,又何谈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随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学博士陈思老师作了题为《整本书阅读的框架性建议》的报告。陈老师围绕着整本书阅读的主题,以“现象—本心—疑问—思考”为线索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地分析了目前中学语文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他提出了“不合理的认知负荷”“阅读之后探讨空白”等问题,并以“鲁迅的饮食习惯”和《红楼梦》为范例,生动具体地讲解了在整本书阅读中应“知人论世”“分析文本”“培养书脉意识”等相关教学建议。陈老师的语言诙谐幽默,举例质朴实际,他娓娓道来的叙述给我不少阅读方面的启迪。        

两位专家的报告一字一珠,句句千钧,以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最深刻的教育思想为参会老师指点了教学迷津并指引了教学的航向。

PART.02




课堂教学,各领学段风骚




17日下午,四位素养深厚、激情满满的语文老师们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纷呈又各领风骚的四堂范例课。       

薛婧老师的《大雁归来》一课展现了她深厚的语文素养。从“解码大雁迁徙之谜”任务的“大雁观察营”科学观察表;到解码大雁的“歌舞”,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选取句子作朗读分享;再到解码“野性的诗歌”,为“大雁归来”写一首赞歌。层层深入的环节设置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同时整节课都紧扣“朗读”,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充分锻炼了学生“读”的能力。 

龙胜阳老师的《白杨礼赞》一上来就扣住了题目中的“礼赞”二字,通过探究其含义引入文本。课堂活动精简扼要,活动一“读准我的情感基调”让学生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活动二“读出向你礼赞的语气”探究第二人称“你”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同时在反复朗读中层层推进,创设“假设的口吻”让学生身临其境,真情投入课堂。   

毕俊华老师执教的《愚公移山》一课以寓言故事的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分角色、分任务朗读等多种形式感知故事,探究文章丰富寓意,让学生深刻感知到愚公直面困难的决心和他那开创事业、坚定初心的精神。毕老师用心设计的“导学单”在整节课堂上无疑是极其亮眼的存在。她搜集学生的疑问,用学生思考后产生疑惑的问题来推进课堂,用质疑点亮课堂,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覃婕老师执教的是《紫藤萝瀑布》,整堂课都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那句“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贯穿。通过探究“过去的紫藤萝花”与“眼前的紫藤萝花”的不同特点来感知两个“我”的不同情感。并适当补充《哭小弟》等阅读资料联系背景落点到“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最后由读到写,梳理学习过程,搭建读写支架,进行了深入的写作体验。课堂的尾声,教师让学生用星级自评表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审视自身,提升自我。  

这一天的活动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场毫不夸张的饕餮盛宴。既有专家名师尽显风采、指引方向,又有赛课教师各显神通、引领风骚。通过这次学习,我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无止境,行且将至。

学而有思,思而行远

田文馨

时维十月,天高云淡。有幸走进“圣陶杯”的讲课现场,学习了来自上海和北京的两位专家老师的示范课,收获满满。

来自上海的郑老师执教高中《劝学》一文。郑老师的课可以说是理性思维的步步引领,在不疾不徐的课堂节奏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正如郑老师所说,既然是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学习场地,在一个学习的场域里面学习,就像一条河流,它不会天生就有河床,它一定是到处乱冲到处乱撞,最后他找到了一条合适的向前走的渠道。《劝学》作为一篇具有思辨色彩的文言文,相信大部分老师会在文言文的字词的理解上花费不少时间,而郑老师重点关照的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是怎么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明白的。对于这种在文章深层里的思路线条,以往会有丝丝缕缕、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飘着的一层感觉,要怎么抓住并讲明白,我感觉对我来说还是一个难点,不过郑老师引领我走出了一直以来自身认识的一种局限性,语文课不只是要讲解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去抓住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正如郑老师所说,文言文和现代文为何编在了一个单元里,因为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根本在于这是一篇讲理的文章,文言或现代文只是一种载体。古人讲道理,今人讲道理,只要讲道理,他都有一些规律在。那么从必修的角度来讲,他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借助于这些文本的阅读,知道讲道理该怎么讲。

随后,郑老师深入探讨了语文教学的三个核心观点:课堂的真实性、教学的中心以及如何聚焦教学内容。首先,郑老师强调了课堂应是学生真实学习发生的地方,教师应专注于教学本身,而非表演或展示。其次,他提出教学的中心应是学生,思维成长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把学生摁回文本中去。最后,郑老师讨论了如何聚焦教学内容,强调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透过文本看到其背后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写作的针对性。郑老师还提到了当前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如过于追求形式而忽视了教学的本质,以及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避免偏离目标。他建议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善于等待和发现最佳的点拨时机,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实现思维的碰撞。此外,郑老师还强调了教材的重要性,认为在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之前,教材是教师最可靠的资源。最后,金老师总结了三个关键词:生态、生本和生成,分别代表了课堂的真实生态、教师与学生的身份转换以及课堂生成有价值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容易。


来自北京的张老师执教初中《小圣施威降大圣》一文。张老师在课后分享了其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挑战,特别强调了快速默读、奇思妙想、声光电技术的运用、热点关注以及教材与动画片的结合等关键点。张老师通过将《西游记》原文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同时注重阅读教学的层次性,包括体验、描述、审美和评价阶段。张老师还强调了个性化教学工具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如何将阅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此外,张老师还对孙悟空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将这种分析与整本书阅读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全面理解。最后,张老师强调了课堂上学生分享和讨论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激活学生思维和串联课堂内容方面的作用。金老师则从听众的角度提出了有序、有用、有味三个关键词,强调了课堂活动的引导作用、文本理解方法的教授以及语文教学的本质。

两位老师都展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及在不同地域和学段中追求课堂真实发生的共同目标。这两节课好像让我从门缝里窥见了一丝广大语文世界里的片段,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与欠缺。

对于语文的追求,我想是立足于文本而对人生之道的追求。公开课,各种精妙的设计与构思,这何尝不是各位语文同仁在语文之道上的不断探索?正如水流在不断冲刷着寻找河床,此刻,心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啊,正是这文字的无限魅力,激发着我们对语文教学永无止境的探索。

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刘杨

10月17日到19 日,第八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大赛在桓台举办。本次学习内容丰富且极具启发性,涵盖了专家报告、初中组和高中组中青年教师课堂大赛、专家评课、论坛、名师精品课、名师聊课等多个方面。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我从素养型目标、结构化内容、学业质量以及整本书阅读的框架性建议等方面有以下几点反思和感悟:

一、

素养型目标的启发

1.强调实践与综合素养

在高中和初中的案例中,都强调了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语文素养。例如高中 “经典咏流传” 节目组相关案例中,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改编、演唱、主持等活动;初中 “东关街” 设计方案及评比活动中,学生从招牌考察到设计打造等一系列操作。这让我认识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多设计类似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比如在古诗词教学时,可以组织古诗词朗诵会或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古诗词,同时锻炼多种能力。

2.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素养型目标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面,提到要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不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面面俱到,而是强调学习任务的典型性。这提醒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不能一刀切,为不同层次和兴趣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选择。

在布置作业和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以提供不同难度层次的写作题目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并且在指导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反馈。

二、

结构化内容的思考

1.课程内容的变革

从学科内容观到教学内容观再到课程内容观的转变,强调了课程内容不仅是学科知识点,还包括教与学的方法以及过程。这要求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语文知识,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例如,在讲解课文时,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而不是单纯地听教师讲解;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要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多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2.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应用

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内容都有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学习任务群的理念,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可以围绕 “人与自然” 的主题,设置包括描写自然景物的古诗词阅读、描写自然的记叙文写作、关于环境保护的综合性学习等任务群,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探究 “人与自然” 的关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三、

学业质量的导向

1.评价方式的转变

学业质量强调从 “知识与技能” 的确定性评价转变为核心素养的综合性评价,从结果导向转变为教学评一体化。这提示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

例如,可以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结合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2.命题导向的启示

初中语文教学要关注命题导向的变化,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任务,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可以选择具有现实生活情境的文本,让学生分析文本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在写作教学中,也可以给出具体的生活情境或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

整本书阅读的框架性

建议的借鉴

1.阅读习惯和方法的培养

整本书阅读的框架性建议强调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不同阅读方法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整本书的习惯,鼓励学生多读经典著作。

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和体会。同时,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批注式阅读等,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书籍和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2.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负荷的调控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用知人论世、创设情境等方法。例如,在介绍一本名著时,可以先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同时,要注意合理调控学生的阅读负荷,避免过大的认知负荷损伤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将整本书阅读任务进行分解,分阶段让学生完成阅读和相关的学习任务,如阅读前的导读,阅读中的问题引导,阅读后的讨论和写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3.文本分析与阅读形式多样化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文本分析是重要环节。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如从作者中心论、读者反应论、文本中心论等角度。同时,阅读形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任务单、小组报告、课本剧、短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中深入理解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

通过本次听课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语文课程与教学需要不断地更新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积极借鉴所学内容,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追琢他山石,方圆一勺深。抱真唯守墨,求用每虚心。语文教研组从本次活动中收获良多,并将在后续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创新教学设计,深化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语文组将继续追光逐梦,以此为长篙,向语文更深处漫溯。




END




美好发生  幸福成长

素材|初中部语文组

编辑|梁俊凤

一审一校|卢丹

二审二校|王爱华

三审三校|齐栋



淄川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开发区实验学校系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做有质量的教育、办更美好的学校”为愿景,倡导绿色、人文、智慧、和谐的办学理念,秉承求真、务实,创新、进取的精神,为把开发区实验学校建成省内有声音、市内有影响、区内创一流的目标而砥砺奋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