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六益 | 政法研究和法律人类学如何对话?

学术   2024-11-02 10:26   北京  


作者 | 邵六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北大法律信息网签约作者

来源 | 法律人类学世界

政法研究和法律人类学如何对话?

——“政法研究与法律人类学对话”

学术研讨会总结

大家好,今天的会议已经接近尾声,经过一天的讨论,无论是对政法研究,还是对法律人类学研究,都应该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张冠梓老师在热情洋溢的致辞中,将咱们的会议放到了法律人类学接力棒式努力的学术史中。刘海涛老师认为我们的会议,对于国家推动的学科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强世功老师在致辞中,回顾了自己研习法律人类学的经历,从政、法、律和人类学,四个概念,指出了政法研究与法律人类学的学术关联,并且为我们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指引。特别是,他说这应该是“首届”“第一届”研讨会,应该是对我们的很大的鼓励。

王伟臣老师说,这是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第一次与985高校合作办活动,他可能不知道的是,虽然学界有多次政法研究的会议,但这好像是第一次我们在一起阅读政法的核心文献,第一次公开征文的政法活动,政法之所以这么高冷,因为“政法”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多面的词语。陈瑜豪在他的文章中说,在知网中,20年来期刊中出现“政法”的报道有12000多篇,但是“政法”主题的研究才134篇,到底什么是政法,什么是我们的政法研究?黄文艺老师《政法范畴:从古典到现代》,从学术史的梳理了古典政刑、近代政法、现代政法的范畴;围绕政法工作现代化,来推进政法研究;最后的结论,政法研究,既要向上登上学科建制化的课堂,向下要能够回应实践问题。政法研究很多时候限于抽象的理论,从而远离大家,虽然可信但是不可爱,但是这次的会议中的政法选题的论文不是,不仅议题重大,论证严谨,所使用的材料和论证方法也灵活多样,真正做到了有学者提出的“读者友好型写作/研究”。

周尚君老师在《政法制度的历史展开》中对政法的“历史解读”中,揭示了政法的认知要素、规范要素、规制要素,这篇文章延续了他多篇作品的风格,对党史国史的信手拈来的使用,其实已经非常自觉地在使用社科法学的方法。如果说周尚君老师的研究着眼于整体视角去理解政法的形成,刘嘉杰在《论政法视阈中消逝的革命传统》一文中,则是以七九刑法和九七刑法的比较,解释政法传统在刑法领域的变化。与强世功教授在《何谓政法》中所概括的政法相比,黄文艺、周尚君两位老师所说的政法,各自归属于一定的范畴。罗燕老师在评议中指出,我们对政法和关于政法的研究,要做区分。对政法的理解,要回到谱系学的梳理之中,刘磊老师在《政法法学的谱系及功用》中,梳理了我们的政法的谱系,同时提出要建构超越传统边界的“新政法法学”,对我们理解何为政法,有相当的意义。陈瑜豪的《政法:一个意向相关项的分析》,从哲学的高度对政法进行了分析,并试图在哲学的研究与社会科学式的分析中建立关联,做了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是政法重要选题,黄文艺也曾在文章中分析过“政法互动”问题,彭中礼老师的《法律实践中司法政策概念的运用研究》,以司法为场域,揭示了政与法如何借助司法政策这一枢纽,实现了互动的。实际上,司法研究,一直是政法研究的重中之重;当然,彭中礼老师今天在发言时,把自己归结到法律人类学研究。张瑞老师的《阅核制的组织逻辑》,揭示了我国法官考核背后的组织社会学逻辑,其实是一个中国版本的法院如何运作的揭示。钱宇轩的《“中国式普通法”的表象与实质》一文告诉我们,虽然我们现在有指导性案例,学界很关注司法公开和案例库建设,但是中国的案例所发挥的作用不是英美法系式的进行法律推理,而是致力于解释政策问题,他作为法官的内部视角得出的这个结论,非常值得目前学界热度很高的指导性案例研究学者去关注。苟正金老师进一步期待,对指导性案例的共性要素进行挖掘。中国司法的独特性要求法官时时刻刻考虑政治问题,思考如何为人民服务,张艺钟在《民事诉讼中法官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实证分析》中发现,中国法官并没有在证据规定改革后真正做的消极裁判,他们必须要在某些时刻重新主动起来、调查取证,以实现民诉过程中当事人的平等武装。

政法传统不仅限于政与法的关系,还涉及国家合众为一的制度建构,都属于我们所说的政法议题,强世功老师在《何为政法》中区分了大政法与小政法,非常有启示。凌斌老师《省与宪:省宪运动中的联邦主义与省地集权》一文就是在关注大政法的国家建构选题,他对1920年代省宪运动的分析,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新中国道路选择与制度建构,也为我们理解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洞见。凌斌老师借用强世功老师说的“人类学是回忆性的学问”,也将自己的研究定位为人类学研究,研究的是共和国的历史。在央地关系研究中,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选题,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应该成为我们相关研究的重要选题,常安老师的发言《法学研究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的可能贡献》,从宏观上阐明了铸牢的法治研究的进路。倪文艳在《推动各族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财政法治保障》中则从财政法治、这个较少被人关注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借助国家财政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胡曼老师在《从权利保障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论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中,超越了传统上从权利角度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思路,从共同体建设这样一个政法视角切入,赋予了文化遗产保护更多的国家意义。20多年前强世功老师在对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分析中,就发现了通过司法的政治动员的意义,李浩源的文章《通过文艺的政法动员》接过多政治动员的问题,沿着苏力老师等人开创的法律与文学的进路,将文艺理论引入到政法研究之中。李浩源的文章非常有理论张力,梁利华老师概括为“反直觉”的研究。

中国政法体制不同于西方,一个关键在于我们不是个人主义的,今天,个人主义与家庭主义的争论,也是当前家事法方面各种争议的原初问题所在,兰婷在《何种女性主义:单身女性生育权的法理阐释》中就以单身女性生育权这个热点话语,带着我们一起思考家庭与个人之间的复杂争议。林思勤在《分骨肉和分土地:宗法制的异化与土地革命的兴起》指出,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并没有简单地消解家庭,而是保护家庭并且推动了家庭内的民主化,从而增强了下层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尊严感。

在我们这次会议的论文中,张林老师的《青藏高原神山圣湖的法人类学思考》、陈洪杰老师的文章《“共谋”的正义》是这次会议中政法与人类学结合非常明显的探索。张林老师研究的是青藏高原的环境问题,但是我们知道环境是最具有整体性的,全球性的,是最能塑造共同体的因素。陈洪杰教授我认识多年了,马上要发表的文章也引用了他的研究,这次他是从人类社会的比较研究中理解纠纷治理问题的,对爱斯基摩人社会、菲律宾吕宋岛上伊富高人、基奥瓦人的印第安部落、非洲西部的黄金海岸的如何解决纠纷的研究,从人类学视角追本溯源,真正回到了纠纷治理的原初状态去解释问题。

法律人类学研究,通常都是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但是这次会议上的很多文章,其实是早已经超越了东方主义下对落后地区和社会的深描研究了,在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的推动下,前沿讲座、后浪论坛交替出现;大咖与后浪同台;国内与国际云端相见——不包括顺峰教授真跑到筑波大学去开会,将包括数字法学,乃至甄嬛学,都已经进入到其中,这次会议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律人类学的魅力。当然,法律人类学研究也有自己的身份认同困境、学科发展瓶颈,王伟臣老师在他的《政法人类学:研究路径与中国语境》中,也像我担忧政法法学的学科性一样,认为与政治人类学完成学科化相比、法律人类学还没有完成学科化,而他认为,深入政法实践揭示深层逻辑的政法人类学,能够为深描法治中国提供支持,实际上他也是希望用政法人类学,来为法律人类学的学科化提供一种可能的进路。田夫老师敏锐地发现,伟臣老师的这篇文章,其实是咱们这个会议的标志性文章。

朱晓阳老师《再谈民族国家认同研究》中,就是一个关注政法的人类学分析,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关注宏大问题的研究;他对民族国家概念的再审视,不仅对今天世界帝国与主权国家交织下国家秩序的变化,也对我们中央民族大学正在深度参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有非常大的意义。尹韬老师的《文明·国族·法律》,对莫斯的法律人类学思想的研究,不仅限于习惯法等问题,而是关注了文明、国族等政法研究中的核心议题。如果说法律人类学要关注国家问题的话,那么中国作为法律人类学思考的中心,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这是一个大国而且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大国,熊浩老师的《“这里没有大数据”——西南基层地区“源头治理”的质性策略与协同机理》以源头治理这个问题为切入,呈现了中国的这种大国性。

纵观上述两方面,我们看到,无论是政法研究,还是法律人类学研究,大家都没有局限于传统,我们没有像一些人那样,首先问,你这是法学问题吗?你这是法律人类学吗?我们关注的是问题,今天刘海涛老师也提到,关键是有好的问题,而不在于用什么进路。我在前面的概括时,也把一些自称为法律人类学研究的文章,纳入到政法部分去总结的,这倒不是学科割据的思路,而是因为,我们更主张,以问题而非学科入手,我们也都知道,西方很多知名学者都是在多个领域有所建树的,包括咱们国内的很多老师也都提出这个一点,我记得王利明教授就说过这个话,那就是德国的法学学者很少有只研究一个部门法的。

我们的会议通知发出去后,很多人问,如何对话?赵毅宇老师在评议的时候,也有这个疑惑,他在评议中试图找到两者的关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建议选题。其实,包括我自己也在想,对话如何可能,这个对话能够延续?今天我们在讨论中也发现,对话不那么简单。尹韬老师说,把人类学理解为回忆之学,是一种进化论“错误”。王伟臣老师可能第一次知道我,就是在一个文章中说,邵六益的某个理解是“对于法律人类学望文生义的理解”。但是,既然来对话,那么就应该允许不同学者扩学科的解释,伟臣下午还说真正的跨学科,就是打破学科,打破之后,就是真正的学科对话。梁利华老师在点评李浩源的文章时,给我们推荐介绍福柯的研究,也是我们做政法研究的一个可以考虑的,那就是不一定上来就提政法,而是从具体细节入手,这也是我们对话的很大的考虑和契机。

最能够超越这些传统束缚的,就是年轻人。为了鼓励年轻人,我跟几位老师商量,我想今后我们就设一个常年的征文广告,大家有好的政法方面的论文,如果信任我们,可以发给我们,我们来组织线上或者线下的论文工作坊。这也就是刚刚刘顺峰老师说的做学术的使命问题。你们可能会问,为什么法律人类学的论文你不管,因为有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在,没有一个好的idea能逃出顺峰和伟臣的眼睛。

当然,我们的支持是比较微小的,更需要的还是大佬们的支持,我们今天高朋满座,看到了学界前辈对我们的支持,这才是你们和我们的信心。能够使得这种支持以这场成功的研讨会的形式全方位、立体展示出来,我们要感谢很多人,首先是感谢各位领导的支持,感谢科研处,期刊社,特别是感谢法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宋玲院长、田飞龙副院长、王帅副院长、田艳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主持服务。感谢同学们的支持。在发出征文的瞬间,我非常担心没有稿子;在筛选稿子的时候,我们也忍痛割爱过;在排议程的时候,我们也让很多好的研究屈居在“相关论文”中;我还催过稿子,善意地批评过会务同学;还以为着急缺席了法律人类学后浪读书会,没有来得及回复一些微信——我有点强迫症,不回微信是非常罕见的。田飞龙副院长在点评时还建议,以后要给人类学漫游留下一些时间,也给主持人和自由讨论留出时间,讲的都非常对,我们要对黄志辉处长、袁剑社长、宋玲院长等主持人一声抱歉。上述总结,如果有遗漏、错读、误读的,请大家见谅。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对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的支持,请大家继续关注、支持我们,谢谢大家!期待下次再见时,政法研究和法律人类学的研究,都有更大的进展。

2024年10月19日



法宝新AI系列产品

智能写作
法宝产品资讯 | 智能写作更新啦!

智能问答

法律+AI应用范式新探索,法宝智能问答上线!

模拟法庭

法宝模拟法庭:模拟诉讼,带您提前演练庭审“大战”

法宝来签

法宝来签,新一代智能合同SaaS平台,邀您体验~

法宝合规

“法宝合规”全新升级,筑牢合规一道防线


-END-

责任编辑 | 吴晓婧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往期精彩回顾

邵六益:《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政法解读

邵六益:数据人民性的政法解读 |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405

邵六益:为什么“阅读政法”?

邵六益:数字法学的政法观察

邵六益:中国宪法如何保护家庭

邵六益:政法体制中的党政关系 | 中外法学202401

邵六益 | 没有家庭的生育?——单身女性生育权的法理反思

邵六益 | 章永乐“民国三部曲”中的隐秘主线

留学生称“信用卡刷了100万逃离美国”?罗翔发声

值得参加的高含金量法学类竞赛

夺命连环计案 |  清华大学王钢教授的案例课

网恋自杀的胖猫悲剧,是感情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李建伟:硕士论文写作流程

张明楷:在清华学习法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形成良好的直觉

经历过体制内外、尝试过多个行业,我如何看待法律职业选择?

“妻子可查询配偶财产”,属于婚姻忠诚义务?

法学鄙视链之法本与非法本之争

什么是真正的法学教科书?

川大法学教授万毅:无罪辩护中伦理问题的两个思考

张明楷教授:我们该如何学习刑法?



关注下方公众号,获取更多法律信息

点击「在看」,就是鼓励

北大法律信息网
北大法律信息网(www.chinalawinfo.com)是北大英华公司和北大法制信息中心共同创办的法律综合型网站,创立于1995年,是互联网上起步较早的中文法律网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