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你们就这样揣着明白装糊涂!

时事   2024-11-27 17:36   山东  

携风带雨,今冬第一场寒潮来了。
人们纷纷裹紧了身上的羽绒服,
“双十一”刚刚快递到家的羽绒被也该用上了。
然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曝光
羽绒制品造假产业链、部分“假羽绒制品”
在线上、线下市场肆意泛滥的消息
却冲上了热搜,
令舆论哗然,也让人心里拔凉拔凉的。
每个人不禁都在摸着身上的羽绒服自问:
魔镜魔镜告诉我,
你真的有“羽绒”吗?
看看记者的采访报道,
令人瞠目结舌、三观尽毁。

直播间内,主播们激情四溢地叫卖着,把所谓的羽绒服、羽绒被吹得天花乱坠,保暖效果出类拔萃,价格却一点也不贵。还拿出各种检测报告和相关材料,言之凿凿“如假包换”。然而,直播间的样品是真的,但消费者最终收到的实物却是严重“货不对板”。工作人员透露,他们采用“丝”来填充以替代“绒”,成品从外观上几乎难以辨别差异,手感也极为相近,这是他们控制成本的“核心手段”。羽绒服、羽绒被上附带的各种吊牌与标签,诸如“一等品”“90%白鹅绒”“蓬松度1000+”等宣传语,也全是子虚乌有。为了牟取利益,还有的商家选择“分仓”发货来躲避监管,监管严的地方就发好货,监管不严的地方就发“充丝”的,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生产厂家这边呢,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成本来调配各种填充物的比例,不管成本被压缩到何等低的程度,他们都能够提供与之匹配的“飞丝”。为了躲避监管、逃避责任,羽绒公司装傻充愣,虽然对客户采买“飞丝”的目的心知肚明,表面上却假装不知道客户的用途。为了最大程度控制成本,全然不顾产品质量与消费者健康,竟然采用将棉、丝和绒相互混合的方式,只为增加羽绒制品填充物的蓬松度,从而在外观上迷惑消费者,而这种填充物的成本每公斤只要14元。

近年来,羽绒服等羽绒制品价格一路走高,以至于“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更有性价比”的自嘲梗一度流行。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国内羽绒服平均单价由432元攀升至656元。据网易数读统计,2023年国产羽绒服的均价已经达到881元。然而,贵且不算,谁能想到羽绒竟然直接玩起了“消失术”。从原料生产端以次充好、装傻充愣,到直播间主播“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线上线下知假售假,一个个环节都在揣着明白装糊涂,消费者成了冤大头。

是可忍孰不可忍!那么问题来了,正如网友纷纷质问的,面对产业链条上这种“公开的秘密”,监管部门呢?“监”在哪里、管在何处?不能总是强调商家诚信为本、呼吁消费者擦亮眼睛,不能总是事后亡羊补牢、“立即行动”。

11月25日,江苏省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有关羽绒被经营相关问题发布情况通报。市、区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属地公安部门连夜进行现场检查,针对相关经营主体的违法行为,已采取固定证据、查封扣押、立案查处等执法措施。接下来将持续对全市家纺经营主体进行排查,依法严厉打击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坚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老婆饼”里可以没老婆,羽绒服里岂能没羽绒!眼下正是羽绒制品的销售旺季,“消失的羽绒”这波冲击对市场的破坏无疑是巨大的,同时也严重伤害了消费者对于市场的信心和对于行业的基本信任,社会舆论也予以高度关注。除了这种事后的“雷霆行动”,相关部门必须举一反三、顺藤摸瓜,从源头上切实加强对产业全链条的监管力度,对利欲熏心、肆意妄为的无良商家予以严厉打击、顶格处罚,最重要的是要真正建立起常态化的巡查、监管机制,把功夫下在平常、抓在日常,决不能任由劣币驱逐良币,决不能让穿件保暖放心的羽绒服成为奢望、让消费者一次次寒心。(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评论员 李海容

来源:博览新闻客户端

编辑:葛珍珍

一审:董秀
二审:朱丽瑜
三审:冯艳辉
出品:淄博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商务合作:0533-3160055

掌中淄博
掌中淄博隶属于淄博日报社(淄博日报传媒集团)。新闻阅览、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尽在掌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