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

创业   2024-11-18 06:40   山东  


农业知识共享

农策丨农科丨农创丨农链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济南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11月4日

济南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更好发挥数字技术对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变革驱动作用,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新动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按照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相关制度的工作要求,锚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贯彻落实“数字济南”总体部署,遵循紧盯前沿、龙头牵引、创新培育、打造生态、沿链谋划、集群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系统谋划、全链开发、数实融合、富农强农原则,按照“一年夯基、两年塑形、三年见效”的推进步骤,以发展壮大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部署开展九项重点工程,接续实施100个以上重点数字化项目,推动农业农村“数转智改网联”,逐步构建起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与区域产业优势相融合,与数字技术成熟度相匹配,具有泉城特色的数实融合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便捷高效型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均等普惠型现代为农服务体系,努力将我市打造成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锋城市。
——2024年,推动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破题起势,确立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数转智改的目标方向、实现路径和推进举措,启动涉农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以“泉农通”数字农业平台为核心的济南市农业农村数字大脑。累计认定智慧农业应用基地75家以上,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45%以上,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具承诺达标电子合格证追溯标签达到70万张,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20亿元,新建更高水平的数字乡村500个,以市为单位争创并实施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2025年,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质效明显,初步建成全市数据资源体系,形成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规范、数字乡村建设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数字农业农村技术储备更加厚实,数据要素作用发挥明显,促进农业农村领域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累计认定智慧农业应用基地90家以上,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50%以上,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具承诺达标电子合格证追溯标签达到80万张,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35亿元,累计建成数字和美乡村200个。
——2026年,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形成较广泛的产业规模,丰富农业农村数字化应用场景,涉农数据流通交易更加活跃,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重点行政村5G网络和光纤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认定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10家以上,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55%以上,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具承诺达标电子合格证追溯标签达到90万张,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50亿元,培育数字化引领企业10家以上,累计建设数字和美乡村500个、省级数字农业农村试点8个,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二、重点工作
(一)实施“泉城良田”数字化建设工程。围绕粮食产能提升工作,实现作物分布、农情调度、田间管理、防灾减灾、种粮服务等关键环节数字化,推动粮食产业精细增长。到2026年,全市大田种植信息化率达到52%以上。
1.建设农田管理“一张图”。构建全市耕地立体监管网络,建立农田数字化档案,集成土地分布、种植作物、质量状况、保护措施等重要信息数据,推进高标准农田、永久基本农田“一张图”管理。开发全市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管护平台,及时将实施的项目上图入库,精准管理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各环节,形成管护“一张网”。到2026年,全市建成的147余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部上图入库,其余永久基本农田结合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逐步实现上图入库管理,全面提升农田保护水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提升粮食增产减损效能。实施长清区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集成整套数字化技术措施,探索构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最优模式。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以打造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为引领,构建标准化数字化生产管理体系和数字化精准减损智慧管理体系,创建粮食技术集成万亩示范区、千亩示范片,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发力,实现粮食生产全过程增产减损降耗。到2026年,全市粮食单产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粮食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3.推进社会化服务数字化。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项目,整合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在农机规模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气象灾害预警等领域开展数字化改造,提升“耕、种、管、收、加、销”全链服务数字化水平。率先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等区县(功能区)开展粮油作物无人(或少人化)农场试点。构建粮食烘干仓储便捷服务地图,每年支持建设和提升一批农机服务综合体,优化粮食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到2026年,全市引进10家以上知名农服企业,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率达到90%,主要农业区县(功能区)基本建成粮食烘干仓储体系。(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合作社、市气象局)
(二)实施设施园艺数字化提升工程。重点在设施种植传统优势产区加快建设节能、宜机、高效的现代设施种植基地,从主要抓生产向产前、产后两端延伸,构建“数字+设施”智慧农业发展体系。到2026年,全市设施栽培信息化率达到63%以上。
4.推进设施园艺改造升级。争取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项目落地,支持整县整镇实施设施园艺老旧低效设施更新换代,按照设施网络化、控制智能化、作业自动化的目标,有针对性制定技术路线和工程方案,提升蔬菜大棚5万个,建成“菜篮子”保供园区100个,发展形成35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带。大力发展智能化、周年化、环保型菇房及设施设备,因地制宜建设智慧食用菌方舱等小型独立生产设施,推进菌种菌包专业化生产。(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5.推动加工设施数字化。以莱芜生姜产业园、山东(济南)预制菜产业园等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推动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实现生产要素数字化,优化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配置,促进产地初加工、轻食速食、预制菜和精深加工协同发展。到2026年,培育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果蔬加工企业20个,引导全市不少于50家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6.推进数字农场建设。以中科北斗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为引领,以传统业态改造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变革为核心,围绕特色果蔬、高端花卉等特色农作物,基于“5G+北斗”网络,推动数字技术与农艺农机深度融合,打通“人、地、机、物、环”生产作业全要素,贯穿“耕、种、管、收”全环节,加强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全时监测与数据采集,着力提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和单位人员产出效益。到2026年,全市建成要素集约、生产智能、绿色低碳、管理高效和功能多样的数字农场5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
(三)实施养殖业数字化工程。着力打通规模化养殖全环节业务流和数据流,提高贯通良种、养殖、饲料兽药生产、仓储冷链、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数字化率。到2026年,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信息化率达到60%以上,水产规模化养殖信息化率达到40%以上。
7.提升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以章丘区、商河县等基础产能保供区县为重点,引导规模养殖户应用生产环境智能调控、生长信息监测、异常行为识别、疫病智能诊断等技术,配备精准饲喂、智能巡检、产品自动采集、粪污自动清理等装备,提升养殖效率。加强畜牧生产数据的智能获取、反馈控制及电子识别技术应用,实现畜禽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管控与养殖全过程可追溯。到2026年,全市规模化养殖比重达 88%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
8.实施动物防疫数字化监管。完善全市动物卫生防疫监管系统,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将养殖场(户)、兽药饲料生产和经营企业、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厂等行业主体纳入线上监管。实施“一场(企)一码、一畜(禽)一标”,构建动物疫病免疫、物资储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动物疫病监测、动物检疫、动物屠宰、动物产品检疫及流向等全周期可追溯链条。(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9.提高渔业数字化水平。出台济南市数字渔场建设指南,以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水产养殖主体为重点,大力推广养殖水体信息在线监测、精准饲喂、智能增氧、疾病预警与远程诊断等数字技术与装备,积极开发工厂化养殖、稻虾养殖、鱼菜共生模式,重点发展数字化支撑的观赏鱼产业,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到2026年,全市发展数字渔场15处,观赏鱼产值达到10亿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四)实施数字种业建设工程。以种业产业化为主线,在“保育测繁推”各环节加快应用数字技术,打通品种创新线、种子种畜禽市场线、种业主体线,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发展格局。
10.增强种业源头创新能力。建立省市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收集保护。推进小麦、玉米、奶牛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实施山东种业现代科技创新园、基因编辑育种、小麦“核不育”育种等一批重点项目,引进智能育种装备和育种平台,开展种业全链条的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加快推动从“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到2026年,全市新收集保存种质资源300份以上,培育突破性优良品种25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
11.推进种业集群发展。高标准打造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百千万(百亩科创港、千亩农创城、万亩示范区)”现代种业产业园和钢城区山东未来畜禽种业产业园,吸引全球种业20强、全国种业50强等知名种业企业入驻,打造种业总部聚集区。高水平建设济南创新谷生物育种高地,增强长清区、商河县、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3个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的容纳能力,提升现代种业创新产能。(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
12.构筑蔬菜种苗产业高地。以构建工厂化全链条智慧种苗新模式为目标,大力发展精量播种机、嫁接机器人、自动苗床、病虫害识别、植保等智能设备,重点提升“温、光、水、气、肥”等自动调节装置,实现从育苗品种选育、基质配置、播种、管护、嫁接到病虫害防控、水肥、分拣、运输、服务等各个节点自动化。支持蔬菜种苗生长大模型研发与落地应用,完善各项关键标准和技术规范,巩固蔬菜种苗产业链“链主”地位。到2026年,全市年育苗能力突破13亿株,打造蔬菜集约化育苗集聚区5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
(五)实施数字赋能农业新业态工程。深化“数据要素×”行动,以场景需求为导向,加快培育融合型、创新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乘数效应拉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农民增收链。
13.推动特色产业延链增效。立足区域农业特色产业,运用数字化手段对生产、流通、营销、运营、服务等环节实施全方位改造,以数据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推动全产业链提档升级。建设商河地热设施高端花卉数字生产基地,对商河花卉种苗培育、品种展示、生产示范、仓储保鲜、电商物流等重点环节开展数字化提升。构建平阴玫瑰种质大数据、标准化种植管理、产业全过程监管和产品供应链综合服务等平台系统,加快提升食用玫瑰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历城草莓产前、产中、产后数字化管理和作业,打造数字化产业链平台及数据中心,配套智慧农场管理系统,实现数字技术与草莓产业深度融合。在莱芜黑猪繁育、饲养、防疫、加工、销售等环节实施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扩能升级。到2026年,全市培育特色农业数字化产业链5条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14.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以黄河两岸绿色农业风貌带、南部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区为重点,筛选一批休闲农业重点镇、“泉城人家”精品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深度挖掘济南传统农耕文化精髓,推广数字创意漫游、沉浸式体验、直播互动等新模式,探索发展“研学文旅体验+智慧农业示范”,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和特色文化数字IP新业态。到2026年,全市建成数字农文旅融合示范园5家,乡村旅游消费达到440亿元。(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市商务局)
15.构建绿色智慧冷链物流。聚焦果蔬、畜牧等鲜活农产品“最初一公里”,不断优化冷链物流片区布局,建设一批重点智慧冷链物流项目,完善田头市场冷链物流设施和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推广微型冷链物流车、多温层冷藏车,拓展“菜篮子”直通车配送功能,实现农产品产后损失率显著下降、商品化处理能力普遍提升。构建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数字管理系统,对库容在500吨以上的冷藏保鲜设施实施数字化改造,推动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与冷链集配中心成网成链,促进产销两端紧密协同。到2026年,全市新增冷链设施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保持在700个以上,各类冷藏车辆超过900辆、“菜篮子”直通车保持在350辆左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口岸物流办)
16.持续发展农产品电商。以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泉水人家”为引领,构建起“1+10+N”品牌农业发展体系,探索建立全市品牌农产品数据仓。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支持电商龙头平台在济南做大做强,持续开展直播电商助农行动,培育一批电商赋能的农产品网络品牌和特色产业,推进农产品上云触网。深化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赋能农产品电商高质量发展。到2026年,全市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在符合条件的行政村覆盖率超过85%,新设智能快递箱2000组以上,“泉水人家”授权企业及产品分别达到200家、500个。(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
(六)实施农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工程。大力推动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实现数字化监管,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厚植农业绿色生态底色。
17.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推进第三次土壤普查、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更新,构建重点区域土壤数字地图,建立耕地利用与质量提升、农业生产环境等数据库,查清土壤质量家底。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农业技术,深化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打造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到2026年,全市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85万亩,建设省级以上生态农场30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
18.健全数字植保体系。建立健全全市农作物病虫害基层监测网络,新建和提升一批智能化病虫监控站点,完善病虫害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远程诊断、智能分析、实时预警、适时预防等功能,推进病虫害灾情信息精准管理和农药减量控害,提高病虫疫情防控治理水平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能力。到2026年,全市主要粮食生产区建设智能化病虫监控站点45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45%。(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9.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污染数字化管控。强化规模种养企业和农资门店的智慧监管软硬件设施建设,完善重要畜禽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农药监管、检验检测、执法处置、农产品认证和溯源信息查询网络化管理,引导生产主体开具承诺达标电子合格证。开发应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地膜回收管理系统。推动数字化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应用,打造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示范基地。集成秸秆还田与配套植保技术,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推动农业生产减排固碳,实现可持续发展。到2026年,全市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90%,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治。(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气象局)
(七)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工程。发挥济南空天信息、智能装备、算力等产业优势,统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切实提升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力。
20.强化数字农业科技创新。联合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团队,组建数字农业方向的科创团队和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统筹优势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强化前沿性技术布局和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农情监测体系,提升决策管理和指挥调度能力。实施数字农业科技攻关项目,争创数字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着力研发新产品、新模型、新标准、新装备,提升数字农业农村创新策源能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
21.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建立农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农机业务一体化应用。推动农机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支持农机装备行业发展农业物联网,推进农业传感器等关键共性技术及设备自主创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发展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智能终端和应用智能作业模式,深化北斗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应对极端天气的农机装备力量。推动农机数字化服务从粮油作物向特色作物、设施作物、畜禽养殖拓展,从耕种收为主向专业化植保、秸秆处理、产地烘干等农业生产全过程延伸。到2026年,全市年度新增配置基于北斗定位智能控制终端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高端智能农机装备达到1200台套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供销合作社)
(八)实施数字和美乡村建设工程。聚焦激活村庄发展潜能,推动“1+9+N(1个数字乡村5G平台、9大模块和N种应用,9大模块为乡村大脑、智慧党建、平安乡村、宜老宜幼、惠民服务、产权平台、特色产业、环境治理、乡村风貌)”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升级,构建数字引领、生产高效、生活智能、生态宜居、共建共享的数字和美乡村发展新格局。
22.数字赋能产村融合。依托“千企兴千村”服务平台,建立以“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帮扶村为单位的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各类帮扶力量的过程管控。发挥数据网络直报、数据提取分析、数据有效共享功能,对实施的“一村一业、一村一策”联村共富项目和村企帮扶行动,高效匹配村企双方结对需求,提升共建效率,打造产村融合特色村,助推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到2026年,全市实施的联村共富项目累计覆盖村庄300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组织部) 
23.打造数字和美乡村。结合泉韵乡居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航测、高清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开展农村垃圾收运、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改厕以及房屋、街道、河道等生态系统脆弱区动态监测,搭建秸秆焚烧火点、畜禽粪污、农业面源污染、饮用水源、渔业水域等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实现巡查、整改、反馈、监督、考核全流程闭环,提高灾害监测预警处置智能化水平。探索农业领域碳标签有效途径,发展绿色低碳新模式新业态,打造一批低碳绿色乡村。(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
24.提升乡村智治能力水平。实施“双千兆”网络系统工程,提升5G网络覆盖水平和千兆接入能力。深化农村“雪亮工程”,强化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资源应用。推动防返贫监测与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提高监测及时性、精准性。推动党务、村务、财务信息网上公开,升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和农村产权交易系统,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农村宅基地、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管理。健全“互联网+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以数字化赋能教育、医疗、养老、法律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推进农业农村、商务、交通运输、通讯、民政、邮政快递、供销等各类信息服务站点互补衔接、多站合一,打造乡村数智生活馆。到2026年,全市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基本健全,农村产权累计交易规模达到100亿元,村级综合服务站点行政村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供销合作社、市邮政管理局)
(九)实施“泉农通”农业农村数字大脑工程。推进数据要素协同优化、复用增效和融合创新。到2026年,建成“泉农通”数字农业平台数据标准体系、应用生态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
25.推进涉农数据“一账统聚”。依托济南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纵向贯通省“鲁农码”应用体系,横向拓宽遥感监测、物联网等采集渠道,丰富和优化涉农数据供给。加强涉农数据质量源头治理,确保“一数一源”,健全规范数据采集、归集、更新、共享、返还、加工处理、应用等环节的标准和机制,形成全市涉农数据“一本账”。健全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和标准,明确数据使用权限、方式和责任,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探索农村产权交易等涉农数据确权、定价、入表、收益分配的方法和基准,培育专业化涉农数商,促进涉农数据流通交易和深度利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大数据局)
26.实现主题应用“一图统揽”。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三个维度,聚焦耕地利用与质量提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农业主体、园区基地建设、农业种质资源、农业生产环境等场景主题,突出信息空间分布、可视化展示与监测预警等功能,打造切片式、剖面式应用场景。强化现有信息资源整合,推动农业农村数据与气象、水务、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数据整合对接,打造涉农数据协同应用生态。(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局、市气象局)
27.推动监管服务“一网通办”。依托“泉农通”数字农业平台,建设数字产业、数字政务、数字监管专区,按照“应接尽接”原则,推动涉农应用向“爱山东”和“山东通”整合,实现涉农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坚持涉农主体一站登录、应用无感集成使用,按照“整合现有、开发急需、迭代更新”的思路,有序推进“千企兴千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与债权债务监测预警等应用系统建设,推动业务多跨协同、工作闭环高效。(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大数据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市级顶层设计+区县联动推广+主体应用落地”的工作推进体系,完善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高效协同机制,加大工作统筹推进力度。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制定分年度工作要点,强化清单式闭环管理,明确相关责任,确保数字农业农村各项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二)强化要素保障。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多元化投入支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深化“政、银、担、保、企”合作新模式,促进涉农信贷放量增长,为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符合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方向的加工、流通、种业等项目建设用地。合理布局设施农业用地,优化审批程序,为引进落地高端、绿色、智能设施农业项目提供有力支持。
(三)培育产业主体。引导扶持政策向农业产业园、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倾斜,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完善主体多元、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现数字农业产业链应用场景可复制。组建济南数字农业农村创新联盟,以空间共享、资源互补为牵引,开展协同创新行动,构建多学科集成的“一体化”数字农业农村综合解决方案。
(四)提高数字化素养。开展干部数字能力建设与应用培训,增强数字思维、数字认知、数字技能,提升干部队伍数字素养。利用好济南市人才政策“双30条”,积极引进数字农业农村领域高层次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数字“新农人”培训等数字技能培训计划,举办乡村振兴人才直播电商技能大赛、创新创意创业创富大赛,建设一批数字化教育培训基地,每年培训3500人次以上。
(五)建立项目化推进机制。建立全市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库,实行动态调整。坚持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落实,健全项目谋划、策划、储备、招引、建设、管理配套制度,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全周期、全要素服务保障,推动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提速增效。
(六)抓好工作督导落实。构建济南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指标体系,实施年度监测、中期分析和总结评估全过程管理。区县(功能区)落实属地主体责任,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先进经验,每年推广一批典型案例、应用场景和创业先行者,营造良好氛围。

政策解读:
关于《济南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解读

一、政策背景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以信息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行动。国家和省层面均将建设数字乡村作为推动农业农村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数字济南”建设,对农业农村数字化提出了部署要求,并就创建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区域综合型试点作出安排。但当前全市农业农村数字化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物联网设施设备技术水平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滞后、数字农业技术人才缺乏等现状突出,数字经济在农业中的占比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亟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数字化转型。为此,市农业农村局立足济南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及资源禀赋、区域特点,积极寻求相关智库支持,深入区县实地调研,学习省内先进地市的实践经验,征求上级业务指导部门、市直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的意见建议,制定了本计划。
二、决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山东省数字农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和《关于加快数字济南建设的意见》等。
三、出台目的
为更好地指导各区县应对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建设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有力支撑我市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区域综合型试点建设。
四、重要举措
《行动计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按照“一年夯基、两年塑形、三年见效”的推进步骤,推动农业农村数转智改网联,把济南打造成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锋城市。
《行动计划》提出,要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融合发展,通过部署开展九项重点工程,落地落实27项具有明确质效的任务,接续实施一批重点数字化项目,促进农业农村领域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构建起多方参与、资源整合、协同联动的内驱式发展格局。一是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改造提升。通过种植业、设施园艺、养殖业、渔业等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农(林、牧、渔)场,加强济南特色农产品生产、收储、加工、运销等环节的数转智改,推动精深加工节损扩量、优质增值,探索符合济南农业农村特点的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路径。二是加快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孵育。坚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发挥济南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优势,围绕数字种业、智慧冷链、智能农机、农旅融合、电商发展等方面,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培育拓展农业生产新样式、农村经济新业态、农民致富新途径,加速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驱动能力。三是推进乡村治理服务数字化赋能。在全市推广“1+9+N”数字乡村建设模式,探索以数字化加速城乡要素和优质资源双向流通的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机制,提升群众对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建设数字和美乡村。四是做好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构建。健全各类涉农专题数据,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数字底座,推进农业农村数据资源整合,打通涉农产业和乡村治理体系的数据堵点、链条断点,稳步提高涉农数据应用能力,实现全市农业农村业务多跨协同、工作闭环高效。
《行动计划》提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单位统筹协调、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并在工作体系、推进机制、支持政策等方面进行创新深化,为推进各项任务落地提供强力支撑。
五、与上级文件的异同
与上级文件相比,《实施方案》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充实细化了措施内容,与济南实际联系得更加紧密。主要不同点:一是目标任务更加具体。既借鉴吸收先进地区经验,又兼顾我市自然禀赋条件、主体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基础和环境承载能力,提出到2026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50亿元,培育数字化引领企业10家以上,累计建设数字和美乡村500个、省级数字农业农村试点8个,突出文件的指导性、创新性和针对性。二是工作措施更加实化细化。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来谋划重点任务,在《山东省数字农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三项重点任务、10大行动等的基础上,扩充为九项重点工程、27项重点任务,并同步谋划建立济南市数字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库,使文件可行性和操作性。
六、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解读机构:济南市农业农村局数字化建设推进处
联系电话:0531-51709147

写在最后


农业品牌联盟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国内首家农策、农科、农创、农链、农综服自媒体矩阵布局者——品牌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深度研究平台!农业品牌联盟创始人李庆恩以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为理念,聚焦农策、农科、农创、农链,精准服务新农人、合作社、农场、农企,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农业深度研究平台


点击  阅读原文  看往期优质文章


请别吹了,再吹中国农业只剩下鸡毛了!


 

长按二维码,看更多干货



戳下面的原文阅读,了解更多

农业品牌联盟
农策、农科、农创、农链、农综服自媒体矩阵始创者——品牌农业、数智农业头部深耕者!农业品牌联盟创始人李庆恩以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为理念,聚焦现代新农业品牌化、标准化、数智化,精准服务新农人、合作社、农场、农企,助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