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0”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的意义,以及0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因为“0”的特殊性,所以在学习计算时教材把“0”的加减法专门安排一课进行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0”的意义,掌握有关“0”的加减计算。教材安排了三个环节的内容,分别是零的加法、零的减法、零的加减法练习,看似简单的内容,却暗藏玄机!
玄机一:细节
例3图示所表述的内容清晰,学生也能领会和表达,并能用算式3-3=0来求还剩的人数。例4图示所表述的内容引起了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是把左边花瓶里的花都拿走了得到右边的花瓶,于是列出算式5-5=0;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求两个花瓶里一共有多少朵花,用5+0=5来计算。经过与例3图示的对比,学生发现例4图示是一幅整个的图形,并显示出这两个花瓶是一个整体,所以是要求两个花瓶里花的总朵数,用加法计算。最终,问题得以解决,矛盾得以化解!这便是细节使然!
玄机二:实际
接下来解决零的加减法练习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解答上面的练习时,你有什么发现?通过对每一行题目的分析,学生发现了三个重要的结论:任何数加零都等于任何数、任何数减零都等于任何数、两个相同数相减等于零。接下来进行举例时,他们竟然举出了像9999-9999=0、9999-0=9999、0+9999=9999这样大数的例子。看起来,真的是想让其他同学羡慕一下的。
我紧接着进行提问:你能分别编出关于加零、减零、等于零这三种类型的故事吗?学生对于加零、等于零的故事特别喜欢,而对于减零的故事却“难以启齿”,我想这可能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有关,毕竟这样的生活实例太少了,但经过引导后也能顺利解决。
玄机三:全面
练到这儿,学生对零的加减法计算已经非常熟练了,于是出示下面的题目,以考查计算的灵活性。
在前面练习的基础上,这些题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于是,我把题目变式为:□+□=0。由于上面三道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而变式后的题目答案却是唯一的,便出现了3+0=0、3+3=0的现象,但经过讨论后就会马上意识到其正确性。其实,这正说明了在思维训练时,要注意知识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