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馬來西亞與澳門教育”校長論壇
為促進澳門與馬來西亞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澳門城市大學今天在氹仔校區何賢會議中心舉辦“馬來西亞與澳門教育”校長論壇,邀請馬來西亞吉隆坡循人中學、檳城鍾靈獨立中學、安順三民獨立中學、澳門培正中學、勞校中學、菜農子弟學校等中學校長,圍繞“合作共贏、創造未來”的論壇主題,深入探討“智能技術賦能教育變革之道”。活動獲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與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董總)的支持,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副局長丁少雄、董總執行長梁勝義及城大校長劉駿出席活動並致辭。
丁少雄副局長指出,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馬來西亞建交50周年金禧紀念,標誌著中馬兩國之間長期友好合作關係的發展。澳門特區作為中國與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與馬來西亞在教育領域的合作。教青局於2023年與董總簽署了合作協議,鼓勵及推動馬來西亞學生報考澳門的高等院校。期望未來進一步深化澳門特區與馬來西亞,以及與董總的教育合作與交流,攜手為學生搭建全面發展的國際舞台。
梁勝義執行長談到,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有至少兩百年歷史,在當地華人社會的團結與努力下,多年來整合華人社會的力量和資源,始終堅定地推動中文學習、傳承中華文化,致使馬來西亞擁有中國以外最完整的從小學到大專的教育體系,也使得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獨具特色。未來的華文教育將更加重視學術和教育的專業性,因此需要不斷汲取先進的教育理念。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與澳門的教育同仁交流學習,吸取經驗和養分,繼續豐富和推進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發展。
劉駿校長通過對澳門及馬來西亞英文名稱的相似性分析,期望本次論壇能為與會者提供一個開闊思維與眼界的平台,通過大家的思想碰撞與共同努力,開拓出更加多元的未來。
隨後,梁勝義執行長介紹了馬來西亞的教育體系與董總的基本情況,又圍繞教育特色、學校規模及國內外升學情況等,對當地華文獨中的辦學概況進行了介紹。丁少雄副局長分別從非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兩部分介紹澳門的整體教育情況,指出澳門特區成立以來,政府積極推行“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理念,全力推動人才培養的工作,取得了矚目的成績。
專題研討環節由城大教育學院教授代毅主持,馬來西亞吉隆坡循人中學校長羅洪賢、檳城鍾靈獨立中學校長吳維城、安順三民獨立中學校長胡永銘,以及澳門培正中學校長高錦輝、勞校中學校長鄭杰釗、菜農子弟學校校長王國英圍繞“智能技術賦能教育變革之道”進行交流與探討。在人工智能(AI)的背景之下,教育領域正經歷深刻的轉型,各位校長分享了由此所面臨的挑戰,認為教育界需要積極應對AI帶來的衝擊,提升自身能力,引導學生合理利用AI技術,並希望政府提供相應支持。談到面對AI帶來的挑戰,他們又提出了多種應對策略,反映出兩地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轉型中積極探索和實踐的決心。他們一致認為要減少AI技術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正確利用AI以強化它所帶來的正面效果。強調應該教育學生正確使用新興科技,積極尋求與AI共存、共贏的方法。各位校長認為,在人工智能時代,學生應該掌握為人處事、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學習利用智能工具不斷探索和創新,同時培養自己的網絡素養與分析能力。此外,良好的德行也是當代學生必不可少的品質。
在交流環節上,城大學子分別圍繞教師角色身份的轉變、如何培養學生反思能力、分層教學、教育變革等向與會的六位校長進行提問,獲得了校長們的熱情解答,現場氣份輕鬆愉快。
劉駿校長為本次論壇進行總結時談到,兩地的中學校長在研討與交流的過程中提出了一些精彩的觀點,其中有許多共性,就此分享了六點體會:第一,智能時代的教育不分國界,各地學校皆迫切地面臨相同的問題,因此今天的討論別具意義;第二,教育需要與技術分割,未來的教育必須由教育工作者進行引導;第三,AI時代的教育改革不能忽視公平性,應當制定相關政策,保障即使是條件較差的學生也能從中獲益;第四,在AI面前,所有老師都是學生,要為年長的教師提供支援,幫助他們掌握人工智能的方法與手段,再應用於教學中;第五,必須重新想像AI教育的前景,未來,教師最重要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從而獲取知識;最後,如何在AI時代充分體現每個人的個性,促進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需要大家不斷探索與研究的課題。劉駿校長寄語兩地的教育工作者未來加強溝通,為解決教育與技術發展之間所產生的矛盾共同努力。
同日上午,馬來西亞校長團一行來訪城大,獲劉駿校長的熱情接待,來賓參觀了教學設施和校園環境,隨後雙方圍繞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等議題進行座談。
出席本次論壇的人員還有來自馬來西亞太平華聯中學、霹靂育才獨立中學、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芙蓉中華中學、泗里奎民立中學、吉隆坡尊孔獨立中學,以及澳門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澳門三育中學、新華學校、工聯職業技術中學、海星中學、教業中學、廣大中學、蔡高中學、鏡平學校、勞校中學、澳門坊眾學校、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培華中學的校長和代表,以及城大師生代表等。
照片來源:校園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