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起诉奥特曼第15篇】:与谷歌竞争,与特斯拉合作是OpenAI唯一的选择”

文摘   2024-11-17 16:18   广东  


马斯克和萨姆·奥特曼打官司,作为马斯克和萨姆·奥尔特曼之间法庭案件的一部分,一堆他们和伊利亚·苏茨克维尔、格雷格·布罗克曼之间的邮件被公开了。看完之后,我觉得这些邮件对创业初期很有价值和学到很多,但网上没有整理好的版本,所以我整理了一份。

(原始邮件在这里:

https://www.courtlistener.com/docket/69013420/musk-v-altman/)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把所有邮件分成19篇内容发布。

【马斯克起诉奥特曼第1篇】:OpenAI 项目的思想雏形

【马斯克起诉奥特曼第2篇】:吸引AI研究人才的策略

【马斯克起诉奥特曼第3篇】:如何为AI研究公司,起草吸引顶尖人才招聘信息!

【马斯克起诉奥特曼第4篇】OpenAI应对DeepMind的薪资对抗策略

【马斯克起诉奥特曼第5篇】:马斯克如何选择AI人才

【马斯克起诉奥特曼第6篇】:要么招到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要么被 DeepMind 打得落花流水!

【马斯克起诉奥特曼第7篇】:人物访谈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定”细节

【马斯克起诉奥特曼第8篇】:为什么 AI 力量不应由公司垄断

【马斯克起诉奥特曼第9篇】:微软与OpenAI合作的代价,成为宣传工具

【马斯克起诉奥特曼第10篇】:OpenAI的算法被DeepMind用上了,行业标杆实锤了

【马斯克起诉奥特曼第11篇】:Greg 和 Ilya 为啥担心马斯克不够投入?

【马斯克起诉奥特曼第12篇】:马斯克为何突然撤资?解读OpenAI内部控制权之争

【马斯克起诉奥特曼第13篇】:非营利的终局?

【马斯克起诉奥特曼第14篇】:对ICO说“不”



第15篇总结:

2018年初,一封邮件点燃了AI领域的“焦虑”。
Andrej Karpathy,这位曾在OpenAI担任研究总监、后来转投Tesla的AI天才,向Elon Musk发了一封邮件,简要分析了当年的顶级AI会议ICLR的投稿数据。数据显示,谷歌以压倒性优势占据了学术研究的头部地位,提交了83篇论文,而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包括OpenAI,只能望其项背。

Elon看完后,迅速转发给了OpenAI的核心团队。邮件的语气一针见血,甚至带着些许失望:
“OpenAI目前完全无法与谷歌竞争。如果不立刻采取重大行动,OpenAI可能会被边缘化。”



以下邮件原文:


主题:当今顶尖的AI机构

Andrej Karpathy给Elon Musk的邮件(抄送Shivon Zilis)

- 2018年1月31日下午1:20

ICLR会议(深度学习领域顶尖会议之一,虽然NIPS更大但主题更分散)刚发布了论文接收和拒绝的情况。有人制作了一些图表,展示了AI研究的主要阵地在哪里。这不是完美的衡量标准,因为有些公司可能不以发表论文为优先,但还是很有参考价值。

有一张图表显示了各机构提交的论文总数(按口头报告、海报、研讨会和被拒绝类别分开统计):

简单来说,谷歌遥遥领先,提交了83篇论文。紧随其后的是一些顶尖大学(比如伯克利、斯坦福、CMU和MIT),每家大概在20-30篇之间。

这只是一个当下情况的小快照,挺有意思。完整数据可以看这里:http://webia.lip6.fr/~pajot/dataviz.html

-Andrej



Elon Musk给Greg Brockman、Ilya Sutskever、Sam Altman的邮件(抄送Sam Teller、Shivon Zilis,转发Andrej Karpathy的邮件)- 2018年1月31日下午2:02
OpenAI目前完全无法与谷歌竞争。如果不立刻采取重大行动,除了谷歌之外,其他人都可能会被边缘化。

我想过用ICO(初始代币发行)的方式筹资,但不会支持这种方法。我认为这只会让OpenAI的公信力和相关人员的信誉大打折扣。如果某件事听起来好得不真实,那它可能真的不真实。我觉得这是个不明智的方向。

目前我能想到的出路是大幅扩展OpenAI,或者大力发展Tesla AI,或者两者一起做。扩展OpenAI需要更多资金支持,同时吸引一些有分量的人加入董事会。现在的董事会力量太弱了。

我会安排时间和大家明天谈清楚。老实说,我非常尊重你们的能力和成绩,但对目前的管理方式不满意。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个月我没怎么参与OpenAI事务的原因。如果问题能解决,我会更加投入;如果解决不了,我会减少参与,甚至公开降低我的关联度。我不想让外界认为我有影响力,而实际上却没有投入时间。



Elon Musk给Andrej Karpathy的邮件 - 2018年1月31日下午2:07
仅供参考。

你觉得怎么样比较合理?如果电话沟通更方便,也可以直接聊。



Andrej Karpathy回复Elon Musk - 2018年1月31日下午11:54
推动AI前沿的研究确实非常烧钱。例如,DeepMind在2016年的运营费用大概是2.5亿美元(不包括计算成本)。按照他们现在的规模,这个数字可能接近5亿美元每年。但Alphabet在2016年净赚了200亿美元,即便DeepMind完全没有收入,这笔钱对谷歌来说也算划算。

此外,谷歌还有Google Brain、Research、Cloud团队,以及工具链(TensorFlow、TPU)。他们甚至主导了大约三分之一的AI研究,并举办自己的AI会议。

我也认为计算能力可能是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必要条件,甚至可能是唯一的条件。从历史来看,AI进展主要靠系统驱动——计算能力、数据和基础设施。今天用的很多核心算法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了。更重要的是,任何新算法发表后,很快就能被别人实现并应用。相比之下,单靠算法突破,没有规模支持,基本没用。

现在OpenAI烧钱严重,但资金规模远不够和谷歌竞争(毕竟谷歌是一个市值8000亿美元的巨头)。如果无法真正竞争,还继续做开放研究,可能反而“帮了他们的忙”,因为谷歌很容易复制这些研究成果并迅速应用。

转型为盈利模式可能会带来更稳定的收入,也会吸引很多投资。但从头开始做产品会分散研究的注意力,还需要很长时间。就算做出来了,是否能在谷歌的规模上追赶上去也不确定。而且,投资人可能会干预,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我觉得最有潜力的选择是让OpenAI和Tesla合作,借助Tesla的资金支持。我不认为其他大公司(比如苹果或亚马逊)适合,因为文化不同。用火箭来比喻,Tesla已经完成了“第一级火箭”,也就是Model 3的供应链和车载计算机,并且有持续的网络连接。“第二级火箭”可以是基于大型神经网络的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而OpenAI的技术可以显著加速这个过程。如果我们在2-3年内实现,可以卖出很多汽车和卡车。如果做得足够好,交通行业的规模足以让Tesla的市值达到10万亿美元,这样的收入足以支持AI研究。

我想不到其他能在十年内达到谷歌规模资金支持的办法了。

-Andrej



Elon Musk给Ilya Sutskever、Greg Brockman的邮件 - 2018年2月1日凌晨3:52
[转发Andrej之前的邮件]

Andrej说得完全正确。虽然我们不想承认,但在我和Andrej看来,Tesla是唯一一个能与谷歌抗衡的选择。即便如此,这个可能性也很小,但好歹不是零。

我计划明天和整个团队开会,征求大家的意见。我会特别强调需要保密,但我觉得让团队尽早参与讨论非常重要。



Sam Altman回复Elon Musk的邮件(抄送相关人员)- 2018年1月21日下午5:56
完全同意。



关注《森林聊AI商业》公众号


了解 AI 如何塑造商业的未来




森林聊AI商业
每日一起了解,AI如何改变科技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