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恶性的“子宫肌瘤”!

健康   2024-11-10 23:03   上海  

不久前,陈阿姨体检时,妇科B超发现了一个“子宫肌瘤”,她在医生的建议下施行了腹腔镜手术。然而手术后病理显示“子宫平滑肌肉瘤”。陈阿姨家属不以为然,然而,医生却告诉他们这是恶性肿瘤的一种,陈阿姨后续还需要制定治疗方案,做进一步的诊疗。


子宫肌瘤


提到子宫肌瘤,很多女同胞们都不以为然,在大家心里子宫肌瘤一直是没有危险性的一种良性疾病,“反正快绝经了,会萎缩的”、“反正也不是大问题,能拖一天是一天”、“良性疾病,没事,过段时间再说”…..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10年前李女士单位体检时发现了“子宫肌瘤”,大小约2cm。2016年时随访B超,增大至6cm,但这并未引起她的重视,李女士觉得反正是良性疾病,拖到绝经再说。到了2019年初,肌瘤居然长到了11cm。经过对李女士详细的检查后,医生为她进行了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术。术后李女士恢复良好,但是病理报告却给她带来一道晴天霹雳——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后需要补充化疗。


李女士没有想到,曾以为没有危险的“子宫肌瘤”,竟然是自己养了十多年的“恶性炸弹


子宫肌瘤会恶变吗?


子宫肉瘤并不是子宫肌瘤,子宫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多见于40-60岁的妇女,占子宫恶性肿瘤的2%-6%,占生殖道恶性肿瘤1%。因其罕见及组织病理学的多样性,迄今为止仍缺乏最佳治疗方案和不良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共识。


而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其恶变概率较小,大约<1%的子宫肌瘤有机会“肉瘤变”。


定期的随访有多重要?


子宫肌瘤持续生长的过程中,会发生营养血供的变化或肌瘤内部细胞的分化,在外观上呈现出一系列改变。


典型的子宫肌瘤超声检查表现为:

低回声团块、形态规则,包膜清晰

内部回声均匀、血流不丰富


我们一直强调,子宫肌瘤即便不用手术,也要定期随访。因为一旦上述超声回声信号发生改变,就会提示“变性可能”。有时,还需加做磁共振检查弥补超声影像上的不足,以便进一步判断。


不过,变性也不一定等于“恶变”。影像学检查是为了给医生提供判断参考,及早发现不良改变,及时干预。



哪些人是子宫肉瘤高危人群?


子宫肉瘤发病的高危因素与子宫内膜癌类似,包括高龄、肥胖、未产妇、外源性雌激素应用、他莫昔芬和盆腔放疗等。他莫昔芬治疗后相关子宫肉瘤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RR:4.62 vs 2.07),接受他莫昔芬治疗后子宫肉瘤发病的中位间隔时间为9年。


所以,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年龄:中老年女性。

2、遗传因素:有癌症家族史、多发癌及重复癌倾向者。

3、长期使用他莫昔芬(合成的抗雌激素药,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和卵巢癌):可使子宫肉瘤的发病风险增加3倍。

4、其他部位肿瘤的放射治疗。


子宫肉瘤有啥表现?

子宫肉瘤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常与子宫平滑肌瘤相似,术前难于区分。子宫肉瘤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通常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56%)、可触及的盆腔肿块(54%)和(或)盆腔疼痛(22%)。


所以,子宫肉瘤和肌瘤在术前确实难以区分。即便绝大多数子宫肌瘤都是良性的,也要定期随访,影像学监测其形态、结构等,如发现子宫肌瘤快速增大,须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手术切除。

审核:王珏、丁岩

编辑:李妙然

恩哥聊健康
上海红房子医院邹世恩主任医师的个人公众号(黄浦院区每周一下午生殖内分泌科特需门诊、每周四上午专家门诊;杨浦院区每周三上午妇科特需门诊),关注女性保健,关爱女性健康,提供不可代替当面诊疗的网上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