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鄂豫皖苏区的红军主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以徐向前为总指挥,接下来的几年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先后在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与敌人斗争,取得了耀眼的成绩。
同样在徐帅的带领下,红四方面军出现了很多战将,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些将军们又分布到其他各个部队,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徐帅带出来的10位战将。
1、许世友上将
许世友是河南新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走上革命道路,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诸多战争,他曾7次参加敢死队,2次担任敢死队队长。
1933年的万源保卫战,许世友以红25师一师之力迎战川军四个旅的轮番进攻,坚守三个月,以近战、夜战击败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
抗日战争期间,许世友先是在八路军129师386旅任职,1940年率部到胶东地区抗日,抗战胜利后,许世友仍在山东与国军作战,参与指挥了莱芜、孟良崮等战役。
1948年被毛主席亲自定为济南战役攻城部队总指挥,仅用8天时间就攻下济南,并活捉了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王耀武。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长期担任大军区司令员,他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和广州军区司令员长达25年,1979年,73岁的许世友指挥了广西方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也是他一生中指挥的最后一次战役。1985年在南京逝世,享年79岁。
2、陈再道上将
陈再道是湖北麻城人,参加了1927年的黄麻起义,是红四方面军最早的战士之一,陈毅元帅称赞他是“再道之勇”。
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由鄂豫皖边向川陕边转移途中,总指挥部在陕南彷徨镇附近遭国民党军堵截,陈再道率领一个营极速回援,成功掩护总指挥部安全转移,得到总部的嘉奖。之后又相继参加了甜水堡伏击战、山城堡战役等诸多战斗。
抗战爆发后,陈再道被任命为386旅副旅长,参加了386旅与日寇的早期作战,1938年率部挺进冀南,创建冀南抗日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陈再道仍在刘邓麾下作战,相继参加了上党、邯郸、鲁西南、淮海等诸多战役。1949年全军改编时,陈再道被任命为河南军区司令员,指挥了河南地区的剿匪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陈再道相继担任河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等职,199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3、陈锡联上将
陈锡联是湖北红安人,1929年14岁时就参加了红军,别看他年龄小,但是在参军的前几年他参加了很多战斗,被战友们称为“小钢炮”,有一次,他的营长高汉楚在战后讲评时说:‘小胖(陈锡联小名)人小志气大,打仗很勇敢,就像一个小钢炮!’‘小钢炮’是当年红军认为最厉害的武器。营长这么一说,大伙都不叫我‘小胖’而喊我‘小钢炮’了。
从此,‘小钢炮’这个绰号就在部队中传开了。后来陈锡联相继担任了红4军第10师副师长、第11师政治委员等职。
抗战爆发后,陈锡联被任命为385旅769团团长,他指挥部队夜袭阳明堡机场,炸毁敌机24架,成为129师东出抗日的第一仗,收到总部和老蒋的嘉奖。此后几年的时间他一直在前线指挥部队与日寇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陈锡联仍在刘邓麾下作战,先后参加了上党、邯郸、鲁西南、豫北、淮海等诸多战役。1947年他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歼灭一个机械化旅的范例。
1949年初部队改编后,陈锡联担任二野第3兵团司令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兵团司令员之一,参与指挥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的诸多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历任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9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4、王近山中将
王近山也是湖北红安人,1930年参加红军,他可是实实在在的一员猛将,打起仗来不要命,被称为“王疯子”,抗战时期,王近山在刘邓麾下作战,1943年在回延安经过山西临汾的韩略村时,王近山主动捕捉战机对日军实施伏击,一举歼灭日军华北方面军“战地观战团”服部直臣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及以下军官120余人,这一点在电视剧《亮剑》中成为李云龙的功劳。
解放战争中,王近山成为刘邓手中的一把尖刀,哪里的仗最难打就让王近山的六纵去打,1948年的襄樊战役,王近山仅用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攻入城中,全歼守军2万余人,俘国民党第15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康泽和中将副司令官郭勋琪。
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王近山在1952年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回国后历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等职,1978年在南京逝世,享年63岁。
5、陶勇中将
陶勇是安徽霍邱人,1929年参加革命,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围攻作战,长征到达陕北后又参加了西征。
抗战爆发后,陶勇被调到新四军作战,参加了黄桥、车桥、天目山等诸多战役,成为粟裕麾下的著名战将。
解放战争时期,陶勇在华东地区作战,历任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23军军长等职。
参加了苏中、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因他每次作战时都身先士卒、所向无敌,因而得了一个“拼命三郎”的绰号。
新中国成立后,陶勇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转入海军系统任职,担任过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7年去世,年仅54岁。
6、王必成中将
王必成是湖北麻城人,1929年参加红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围攻作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必成被调到新四军作战,他作战勇猛,连战连捷,所部被称为老虎团。与叶飞、陶勇并称为粟裕麾下的三剑客。
解放战争时期,王必成在华东地区作战,相继担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三野第24军军长等职,参加了泰兴、涟水、莱芜、孟良崮、南麻、沙土集、豫东、淮海、渡江等战斗、战役,在孟良崮战斗中,所部勇登孟良崮峰顶,击毙国民党军队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
新中国成立后,王必成曾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历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9年在南京逝世,享年77岁。
7、秦基伟上将
秦基伟也是湖北红安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他当时才13岁,被称为红色少年,之后他在红四方面军中一步步成长起来,1931年的黄安战斗中,城东嶂山阵地失守,秦基伟率部护卫着总指挥徐向前直奔火线,指挥部队夺回了阵地。
抗日战争时期,秦基伟在刘邓的领导下与日寇作战。1945年在攻打临城时,敌人火力强大,我军伤亡极重,他亲自端机关枪压制敌人的火力,掩护部队冲入敌阵夺取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秦基伟长期在陈赓的领导下与国军作战,新中国成立后他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秦基伟率领第15军坚守上甘岭40余天,顶住了“世界战争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击”,把美军牢牢钉在上甘岭前,打得骄横的侵略者只好再在谈判桌前低下头来,从而加速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进程。
从朝鲜回国后,秦基伟相继担任过昆明、成都、北京军区司令员,1988年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7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8、郑维山中将
郑维山是湖北麻城人,1930年参加红军,刚参军时担任徐向前的传令兵,后来逐渐成长为红四方面军的一员猛将。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郑维山长期在晋察冀地区与敌人作战,华北解放后,郑维山率部进军大西北,兰州战役时,郑维山打光一万发炮弹,把马家军打残,终于为当年的西路军报了仇,这也是他宁愿违反纪律被彭老总批评也要打的一仗。
新中国成立后,郑维山曾率部入朝作战,1953年的金城战役中,郑维山亲自策划指挥三千人大潜伏,开创了现代化条件下白天大规模潜伏作战的范例。
回国后郑维山担任过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0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9、胡奇才中将
胡奇才是湖北红安人,1930年参加红军,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和西征入川,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胡奇才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副团长,1938年胡奇才奉命到山东地区抗战,率部参加建立和发展鲁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胡奇才被调到东北地区作战,辽沈战役时的塔山阻击战,胡奇才指挥塔山部队与敌激战六昼夜,抵住了敌人六个师的轮番攻击,打得敌人寸土未进。
新中国成立后胡奇才相继担任过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工程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7年病逝,享年83岁,骨灰安葬在塔山烈士陵园。
10、钱钧中将
钱钧是河南光山县人,曾在少林寺学了5年武功,1929年参加红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反围攻作战,抗日战争爆发后,钱钧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教导团团长,1938年到山东地区作战,参加了开辟泰山、鲁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反“扫荡”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钱钧仍在华东地区作战,先后参加了潍县、莱芜、济南、淮海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胶东军区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0年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