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年,赵云奋声疾呼、仰望苍天而亡,司马昭:诛杀赵广

文摘   2024-11-18 22:34   山东  

吕蒙换上商人的衣服,直奔关羽的大后方,江陵。

这是219年11月,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可谓路人皆知,蜀汉两路北伐已是箭在弦上。但是,性格狡诈的吕蒙不甘心做一个看客,他要做最后一搏。

孙权的心腹陆逊绕道西进,占据西陵,断绝关羽的退路。吕蒙则奋勇当先,借着茫茫大雾,白衣渡江。反观关羽这边,将士们猝不及防,狼狈逃窜,糜芳、傅士仁更是举城投降。

只见兵败如山倒,这位刚刚名震寰宇的汉末名将,壮烈的死在了东吴的屠刀之下。

关羽虽死,却给刘备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本来刘备徐图进取、步步蚕食,就像诸葛亮隆中对时一样,待天下有变,荆州、益州兵马齐出,破曹犹如探囊取物。可是关羽冲冠一怒,让蜀汉的前景顿时黯淡无光。荆州的丢失,已然触及到刘备的底线。

复兴汉室的进程陷入了停顿。在此情形下,唯有夺回荆州,刘备才能重新掌握统一天下的主动权。于是,他决心“为弟报仇”,出兵伐吴。

此议一出,举国沸腾,所有人都在做着“吞吴灭魏”的春秋大梦。

只有一个人站出来强烈反对刘备的冒失之举,他就是赵云。

这位“从龙”时间较早,二十余年谨小慎微、不苟言谈的燕赵游侠断然上疏,指责道:

“当今天下,曹丕才是我们的主要敌人,为何要将兵锋指向东吴,与孙权为敌?一旦战事陷入胶着,岂不是让曹魏坐收渔翁之利嘛。”

如果说赵云的人生是一出戏的话,那么劝谏刘备就是整部戏的谢幕演出。

谁知道,谢幕之后,辗转百年,却迎来了新的高潮。神乎其神的“七进七出”,威严毅重的“截江救主”以及白璧无瑕、智勇双全的三国完人。

其中的渲染烘托,和他少有波澜的军事生涯,就像是两个极端。

不过,当我们回望赵云命运开始的那一刻,似乎一切,都已跃然于纸上。



赵云的“侠义”

燕赵侠义,是可以世代遗传的。

赵云所在的河北常山,自春秋、战国时代,就盛产游侠、名士。班固在《汉书》中记载:“燕赵之人性多敦厚,伤于迟重。”宋代大词人苏轼曾说:“幽燕之地,自古号多豪杰,名于国史者往往而是。”而清人孙承宗更是对燕赵子弟推崇至极:“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

可是,赵云出生的时候,天下却少有名侠。皇帝年幼,宦官、外戚接连掌权,“党锢之祸”弥漫在整个北方,传统仁孝礼智信沦为虚妄,告密、陷害、诬蔑反而成了人人争相效仿的“致富捷径”。紧随而至的黄巾起义席卷大江南北,军阀割据混战,百姓居无定所,天下一片苍凉。

191年,23岁的赵云得到常山郡守的认可,携带义从北上,加入公孙瓒的队伍。

当时,冀州袁绍实力雄厚,北方豪杰多奉袁绍为主,赵云的反其道而行之让公孙瓒既惊喜,又猜疑,他以迷途知返为由,多次询问,借此试探赵云此行的目的。然而,赵云却说:

“方今天下大乱,不知何人为明主,我只是投奔可以施行仁政的地方,以解百姓倒悬之危,并非是远袁绍,而亲将军。”



那一年,四处奔波的刘备也难能可贵的留在了公孙瓒处。在支援田楷的作战中,赵云、刘备一见如故,倾心相交。只是,刘备寄人篱下,难有出头之日。而公孙瓒好战无谋,骄矜狂傲。赵云为民请命的想法终究难以实现,故而打着兄长去世的旗号,断然离开了公孙瓒。

8年后,天下大变,河北沦为袁绍一家之地。士人们有的兵败自焚,如公孙瓒;有的寄居袁绍府中,如刘备,有的落草为寇,如张飞;有的直接投入了刘备的怀抱,如赵云。

性格里的忠正侠义,决定了赵云永远也不可能学会“识时务”,一旦寻找到施行仁德的主公,他会毫不犹豫的奔之而去,即使刘备已孤家寡人,身陷囹圄。

投靠刘备的赵云注定要披荆斩棘,历尽艰辛。在邺城数年,赵云私下里招募了不少部曲,暗中为刘备谋划南下做准备。



智勇无双的赵云

202年,赵云跟随刘备南下荆州。众所周知,汉末三国,刘备颠沛流离,屡屡客居他处,不仅没有自己的地盘,连部众也是少之又少。而在为数不多的战斗中,又有关羽、张飞坐镇军中。因此,赵云虽“从龙”时间较早,可参与的战事却微乎其微。

博望一役,刘备诱敌深入,火烧夏侯惇数千兵马,而赵云作为从属,只活捉了昔日好友夏侯兰。当阳长坂,甘夫人、刘禅在逃亡途中与刘备失散,赵云逆兵而行,在矢石交替之间,掩护刘备妻儿,安全回到军营。

可以说,在赵云前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他所展现出的,更多的是对刘备的忠心,而非统帅千军万马,横行天下无所挡的能力。

然而,与蜀汉大多数将领不同的是,赵云还是一位严格稳重的将军。在赤壁之战后,刘备以赵云为范阳太守,取代赵范。可赵范却以寡嫂樊氏笼络赵云,心怀不轨。史书记载,蜀汉军中不少将领都劝他接纳樊氏,可赵云依然严词拒绝了赵范的请求。可见,位高权重的赵云,是一位少有的秉承初心的将领。



不久后,刘备入川,诸葛亮、关羽坐镇荆州,练兵防敌。当时,刘备新娶孙夫人不久,恐“生变于肘腋之下”,又碍于东吴势力,不便发作。因此,他将赵云留任营中司马,管理荆州的内部事务。

赵云为人忠勇,道德高尚,不贪财,不好色,不骄矜自满。对于蛮横无理,四处惹事生非的东吴官员,他严守军制,法令如一。面对骄横任性的孙夫人时,他也能做到不卑不亢,谨守君臣之礼。而在孙权诱使孙夫人拐走刘禅时,赵云更是敢于当机立断,截江夺人。

就在赵云、孙夫人的斗争渐入尾声时,益州也发生了刘备梦寐以求的变局。平庸无能的刘璋受到黄权等人唆使,暗中谋害刘备,引发荆益大战。赵云跟随诸葛亮逆江而上,连克江阳、犍为,攻入成都。

然而直到此时,赵云在蜀汉集团仍是一个不入流的翊军将军,比之关羽、张飞相差较远,甚至新近加入的马超、黄忠,也已然超越于他。



219年,汉中之战进入尾声。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张飞驻兵阆中,常年提领中护军的赵云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战斗机会。在黄忠劫粮日久,过期不归后,赵云率领数十名轻骑,突入曹军阵地,击破曹军前锋骑兵,又大败曹军步军阵列,救黄忠于危难之间。而在张著受创,被困曹营时,赵云再次返回前线,击杀敌军精锐,将张著营救归营。

纵然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的战绩多有虚构,可汉中一役,面对曹军精锐,两进两出,如入无人之境,足以当得起“万人敌”的称谓。

难能可贵的是,赵云勇武冠绝群雄,智力也是丝毫不逊色于汉末名将。在曹军大军追击,张翼力劝闭门固守时,赵云却敞开营门,偃旗息鼓,故布疑阵,上演了一出“空城计”,完美骗过了曹军主将。



含恨离世

不久后,刘备晋为汉中王。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水涨船高,成为蜀汉军中,权势最高的将领。而赵云,却依然是翊军将军。究其原因,还是要归根于赵云的性格上。他是一个坚定不移的理想主义者,与不断壮大后,产生骄傲享受心理的刘备,逐渐走向分歧。

当时,益州为天府之国,州富民丰。在刘备、刘璋大战时,益州不少豪强、民众四处逃难,留下了不少无主之地。过惯了苦日子的荆州士族,一心想要“求田问舍”,据为己有。然而赵云却据理力争,坚决主张物归原主,招募逃跑的民众,回乡安居乐业。

赵云的举动,惹恼了不少荆州士族,也让刘备对他产生了排斥之情。

而在短短数月后,关羽被杀的消息传至成都。刘备兵发东吴之前,赵云又主动站出来,以曹魏乃是大敌为由,阻止刘备东征,彻底将他推到了刘备的对立面。

只是,陆逊在夷陵的一场大火,烧光了刘备的心血,也让他如梦方醒。在他最为亲密的将领中,关羽骄傲自满,蔑视士族,张飞暴躁刚烈,不恤兵卒,唯有赵云,忠勇无畏,严谨毅重,是保证刘禅坐稳江山的最好帮手。



因此,在刘备死后,赵云的官职迅速蹿升,从中护军、征南将军,到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赵云不仅掌控了蜀汉核心的中军力量,还能内外兼任,插手诸葛亮北伐。

229年,在马谡丢失街亭,诸葛亮北伐失败不久,年逾古稀的赵云病重难愈。临终前,他仰望苍天,奋声疾呼“北伐”二字,病逝身亡了。

与孙权一样,刘禅对待蜀汉功臣,也极为吝啬。蜀汉立国43年的时间,得到追谥的武将,仅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人而已。作为最后一位离世的将领,赵云直到死后32年,才得到“顺平侯”的追封。

然而两年后,赵云的“顺平侯”爵位和他的次子赵广,就在司马昭的铁蹄之下,彻底成为了历史。值得一提的是,在后世民间中,赵云也成为了三国中的唯一“完人”。跟随刘备多年,他多次上疏劝谏,以民为先,为民解厄。长坂坡前,不顾生死携幼主,忠肝义胆。桂阳城内,不贪美色拒联姻,品行高尚。汉中关下,先进后出救黄忠,智勇无双。而在街亭一败,又能不折一人一骑,治军严整。

可以说,赵云是理想主义者寄托在汉末混乱时代的一颗明星。

史笔似尘钩
历史领域创作者,著有《大明人物传记》《不一样的三国》《民国高官的最后结局》等文史专栏。今日头条优质创作者,百家号历史领域优质作者,网易优质历史领域作者。原创+真实+深度好文,探索你我未知的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