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财,1919年12月23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庙沟村。1924年,逃荒到内蒙古突泉县常发村(今突泉镇常发村)居住。1947年2月入伍,被分配在骑兵师三团侦察连,他机警过人,遇事沉着冷静,逢战必上,屡立战功。1948年3月在辽西由刘长青介绍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党内任组长。
1947年6月,三战四平打响,骑兵师侦察连的战士们在子弹横飞、炮火连天、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浴血奋战,勘地势、探敌情。这是张雨财入伍以后参加的第一次战斗。
有一天,侦察员报告:“连长,发现一小股敌人正在我部队东南方向活动。”听到报告后,连长马上说:“三连的战士听令,除了后勤同志,还有新来的张雨财之外,其他战士带上武器跟我走!”“我也去!”“你才训练几天,这是战场,不是儿戏!”“我能行!”还没等连长的话说完张雨财就斩钉截铁地说。看着信心满满的张雨财,连长说了句:“跟紧我,别掉队!”“是!”张雨财大声回答。
连长一面望着东南方向,估算着这小股敌人的数量,一面向身后的战士们做了一个包围侦察的手势,又顺势拉住身后的张雨财,让他和自己在一起。他十分明白连长的担心,也就没动。估计是对方发现了我军,突然开枪,连长一个手势双方交起火来。连长正蹲下身吩咐两个侦察兵回部队报告敌情,一颗子弹呼啸而来,张雨财一声:“趴下!”一跃而起趴在了连长的身上,子弹擦伤了张雨财的后背,鲜血直流。“连长,你们火力掩护,我再靠近些!”连长一回头,只见这个背部渗血的新兵腰间别了一圈手榴弹,正要往前冲,就破声大喊:“火力掩护!”张雨财弓着腰快步跑向敌侧腹位,手榴弹一颗接着一颗在敌群中爆炸,短短一炷香的时间,骑兵师三团侦察连歼敌侦小分队23人、俘虏1人。新兵张雨财荣获一等功的殊荣。
解放苏家屯之战,是辽沈决战中的最后一次激烈战斗。1948年10月31日凌晨,张雨财和几名战友负责侦察前沿地形,并肩负打开冲锋通道的任务。他们悄悄地来到敌阵脚下,迅速地剪断多处防护网之后,匍匐前进,准备接近敌人的碉堡,勘察地形,给爆破提供条件。
不料,一个用柴草掩盖的敌碉堡突然开火阻击,张雨财等人立刻还击,这才发现敌人还设置了暗碉堡,暗堡周围还有十几个子碉堡,张雨财他们被包围了,身边的战友已经全部牺牲,他也双腿中弹,趴在地上。我军大部队发现这一情况,迅速组织火力掩护爆破小队进行爆破。
一个个碉堡被炸毁,我军发起了冲锋,张雨财在冲锋号声中苏醒过来,想爬起来,继续向敌人的阵地冲去,可是,他却站不起来了,后来被担架抬回来的时候,他嘴里还在喃喃地喊“冲啊!后退只有死路一条!”
张雨财伤好之后继续随部队参加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一路南下到广西。当全国人民得解放的愿望指日可待时,军直侦察连的任务也更加繁重了,一面严侦战后残余的敌潜部队和敌特分子动向,一面要完成大部队执行新任务之前,情况的掌握、线索的侦察、地形的勘测等任务。
1950年3月,张雨财又随部队到广西大山里剿匪,在完成一次剿匪前的侦察任务时,张雨财不幸从山崖上滚落下来,摔成重伤,虽经住院紧急治疗,又在军卫三所休养了4个多月,但还是落下了终身残疾,回到部队后被评定为“二等乙级伤残”,因残退役。
1950年11月15日,张雨财填写了复员军人登记表,副军长兼复员委员会主任丁盛在退役表上对张雨财的评定和推荐是这样写的:“工作积极,团结同志,遵守生活制度,思想进步,因身体残废不能在部队继续工作,可以到地方政府工作或回家参加农业生产。”但他却不想给政府添麻烦,拖累国家,毅然放弃了政府安排的工作回家务农。
2010年3月初,91岁的张雨财老人安然离世。他是一个普通人,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他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年华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却功成不居,以大局为重,心里时刻想着的是国家和人民,值得我们后人永远学习、尊敬和怀念!
县融媒体中心/张佳
责任编辑/猛赫
编辑/袁野
一审/猛赫 二审/陈丽红 三审/王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