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位中外诗人齐聚徐家汇书院,这场国际诗歌盛宴为何连续九年在徐汇开幕?

文摘   2024-11-30 16:02   上海  
诗意天下 和而不同 

第九届上海国际诗歌节今天在徐家汇书院开幕,书院中庭的穹形屋顶下,诗情绕梁不绝,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诗人、学者汇聚于此。


这场一年一度的国际诗歌盛宴,已经连续第九年在徐汇开幕。以诗歌为桥梁,架起一次跨越四百年的中西文化深度对话。




诗歌是地球上共同的心跳


“我的灵魂在浪涛间欢快地跳跃。”在徐家汇书院的书架上,散落着一片片树叶,每片叶子上都手写了一句诗歌,短小精悍、直抵人心。



在这样一个诗意盎然的场所,最懂诗、最会写诗的二十多位中外诗人汇聚于此。


他们是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冰岛、德国、阿根廷、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诗人代表与臧棣、西渡等中国诗人代表,共同参加第九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开幕式。



本届 “金玉兰”诗歌大奖获得者,法国诗人让·皮埃尔·西梅翁说,每一首诗都是地球共同的心跳。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希望用自己的作品传递和平友爱与希望。



让·皮埃尔·西梅翁认为:“诗歌在当下前所未有地重要,因为它把全世界的人都连接在一起。非常荣幸我能够获得大奖,中国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很多法国人都非常喜欢中国诗歌。上海繁华的高楼大厦很适合用诗歌来表达。



上海国际诗歌节开幕式

为何连续九年来到徐汇


在现场,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徐光启与亦师亦友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借助AI技术,在400多年后进行了一场重逢对话。



在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上海国际诗歌节艺委会主席赵丽宏看来,既有厚重的历史,又有现代的创新,这场对话呈现出的正是徐汇独特的文化魅力,也是诗歌节开幕式连续九年来到这里的原因。


赵丽宏说:徐汇区不仅有文化遗迹,也有很多时尚的新的建筑。所以我们每次都在徐汇不同的地方做开幕式,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不同的人种、不同语言的民族,通过诗歌能够达到心灵的沟通,不断加深友情,对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两周年的“阅光宝盒”

家门口的文化大餐


国际诗歌节、寻光之夜、巴金书房……今年以来,被称为“阅光宝盒”的徐家汇书院举行了大大小小近300场活动,为市民带来高品质文化资源。


如何让这些活动成果“雁过留痕”,持续有效地文化润心,也是主管部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徐汇区文旅局副局长陈申说:“它不是纯粹的一个图书馆,兼具了文化传播和文化活动的载体。巴金书房一年下来连续做了三期,最近巴金诞辰120周年,我们也在徐家汇地铁长廊里边,又将巴金的一些内容向公众做了更多的展示。很多活动不仅仅局限在书院里,我们更希望将这些文化、精神、故事,向外做更多的延伸


紧邻教堂广场、与徐家汇藏书楼遥相呼应的徐家汇书院,自2023年元旦开放以来,已成为沪上备受市民游客欢迎的文化地标,展现出兼容并蓄、开放创新的海派文化基因。



跨界融合

探索多元文化新体验


徐汇区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海派文化的发源之地、江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跨界、融合、文艺范、国际范,是徐汇独特的气质。


徐家汇是海派文化的源头之一;千年龙华塔是江南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华烈士陵园、百代小楼承载着不朽的红色记忆。而近年来大热的西岸滨江和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更是成为市民游客了解城市文化的必打卡之地。



未来徐汇将探索创新文化交流的新模式,带给市民更多元、更高品质的文化体验。


陈申说:“徐汇滨江给大家带来的感受就是非常松弛。很快,大家会看到西岸梦中心还会有很时尚、很酷的一些方式。最近大家可能看到的是低空飞行,以后我们可能在水上陆上都会有更多形态的呈现。




-本文完-

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话匣子
一群正经的记者“不正经”地说正经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