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文学】推出#读书沙龙#栏目
定期推送读书评论内容
力求全网最明晰,欢迎关注
十方文学读书沙龙群已经建立
想入群的同学可以在后台发送“入群”
获取入群信息
陈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文学、文化类著作71种。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各类评奖中获奖,收入语文教材和多种作品选集,并在日本、台湾、香港出版译介。
余
光
中
的
谐
谑
台湾作家中,我尤其喜欢余光中的散文,睿智,犀利,广博,深情,洋溢着诗的韵律。尽管偶尔会有些绕舌。清明时节读他的《听听那冷雨》,读他笔下的杏花春雨、牧童遥指、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以及一部像从片头到片尾一直下着雨的黑白片子似的中国历史,读他如雨网一般稠密地飘洒的乡愁。这乡愁又浓又重又深,在他的散文中回肠荡气、荡气回肠。
显然因为于1949年那个让无数骨肉分离的年份,他从故土南京来到台湾,此后便是求学、求职,写诗、作文。此后又赴美国讲学,在香港任教。他有机会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飞来飞去,惟独无法回到故土,回到思念得心痛的杏花春雨江南中去。于是,笔端流注出叫人读来心头发紧的文字。
淋淋漓漓、淅淅沥沥、迷迷茫茫的雨中,袒露了诗人的心境,一种总是在漂泊流离,总是无法让根蔓深深入地的心境。一种由于失去而让思念层层叠叠地积聚,积聚得喘不过气来的心境。听听那冷雨,足以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的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了布谷鸟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乡愁正是这样袅袅腾腾地滋长,向着雨中的寥廓升起……读来不由让人鼻腔发酸。
是的,并不是每一个敏感的人都能从雨中读出历史,读出命运,读出人生况味来的。雨,在很多时候并不是雨。它是江南丝竹,是水墨画,是流传很久的民谣,也可能是卷秩浩繁的史书。漓漓春雨、潇潇秋雨、霏霏梅雨……雨竟然是那样的千姿百态,就像这大千世界,充满着生命的灵动,可嗅可触,可听可读。也许花费毕生的精力,也未必能将它真正读懂,不经意间却又让人豁然开朗。
我本以为,余光中的散文,就这样写尽离愁别绪,写尽怨愤悲怆了。孰料,诗人也有谐谑的一面。台北九歌出版社版散文集《青铜一梦》中收录了一篇《戏孔》,在动辄上万字的长散文中,这无疑很短小,偏偏还分成三节。其中之一《孔夫子印名片》,有趣地玩了一番时空穿越。
话说孔子收到美国“世界汉学国际研讨会”的请柬,邀请他在开幕典礼后作专题演讲。孔子十分高兴,决定先去印一盒名片。文具店老板恭敬地问他道:“英文的一面,不知该怎么称呼?”
“不是有现成的Confucius吗?”孔子反问。Confucius 是孔夫子一词拉丁化的说法,是老外的尊称。老板说:“您老不好意思自称孔夫子吧?”孔子想到自己平常鼓吹谦虚之道,不禁沉吟起来。
老板告诉他,杜甫昨天也来过了。杜先生的名片本来要印TuFu,老板一听说,太像“豆腐”。假如倒过来,叫FuTu,那更不行,简直像“糊涂”。于是对诗圣说:“您老不是字子美吗?杜子美,就叫JimmyTu吧!”
孔子听罢,笑着叫一声“妙!”
老板又说,其实韩愈也来过了。然而他的名字假如翻译成英文HanYu,太像是HangYou。倒过来变成Youhang,意思不是“吊死你”就是“你去上吊吧”,实在很不雅。后来,老板灵机一动,想起韩愈人称“韩昌黎”,印了CharlieHan,才算是解决了问题。
对此,孔子很是赞赏,随即又皱起眉头说:那么我的名片到底怎么印才好呢?老板思考了一下,不由大声笑道:“有了!您老不是字仲尼吗?就印JohnnyKong好了!”
文末,诗人兼翻译家的余光中没有忘了补写一句:不久那家文具店便国际闻名。大家这才发现,那老板原来是诸葛亮装扮的。
殊不知,JohnnyKong或可读成约翰尼·孔。
这样的文字,显然是有过海外留学经历的作家的特产。如果我们认为他仅仅为了调侃消遣,为了博取读者一笑,那就大错特错了。余光中只是用冷面滑稽的手法,借助于汉语名字的英文翻译,折射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交流障碍。生活在孤岛台湾的文化人,更是身处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夹缝中。离愁别绪,始终是余光中作文的基调,《孔夫子印名片》也不例外。看似谐谑的外表,依然难以遮掩凄迷的心境。
胡
适
的
丧
礼
改
革
民国七年(1918)一月,刚从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归来的胡适,写了一篇《归国杂感》,记述七年没见面的中国给自己的印象。其中谈及看戏:
“到上海的时候,有一天,一位朋友拉我到大舞台去看戏。我走进去坐了两点钟,出来的时候,对我的朋友说道:‘这个大舞台真正是中国的一个绝妙的缩本模型。你看这大舞台三个字岂不很新?外面的房屋岂不是洋房?这里面的座位和戏台上的布景装潢岂不是西洋新式?但是做戏的人都不过是赵如泉、沈韵秋、万盏灯、何家声、何金寿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二十年前的旧古董!我十三岁到上海的时候,他们已成了老脚色了。如今又隔了十三年了,却还是他们在台上撑场面。这十三年造出来的新角色都到那里去了呢?……看那出《四进士》。台上布景,明明有了门了,那宋士杰却还要做手势去关那没有的门;上公堂时,还要跨那没有的门槛!你看这二十年前的旧古董,在二十世纪的大舞台上做戏;装上了二十世纪的新布景,却偏要在那二十年前的旧手脚!这不是一副绝妙的中国现势图吗?’”
留洋回来的天之骄子,年方二十六岁,风华正茂。在杜威门下喝了七年洋墨水,修的是哲学,却喜爱文学戏剧,遂以一副愤青的口吻,批搨国内舞台上“旧古董”的演出,从脚色到招式,从布景到座位。觉得自己所看到的,是一副绝妙的中国现势图。
在谈及家乡徽州小学堂的教育时,胡适也没忘记戏曲音乐:“若果然要教音乐,为什么不去村乡里找一个会吹笛子唱昆腔的人来教。为什么一定要用那实在不中听的二十块钱的风琴呢?那些穷人的子弟学了音乐回家,能买得起一架风琴来练习他所学的音乐知识吗?”
这年11月23日,母亲突然去世。为了倡导新文化,胡适在安徽绩溪给母亲办理丧事时作了尝试性的改革。主要是删繁为简,不说不孝某某罪孽深重等话语,删去虚伪仪式和迷信行为,不接受亲友赠予的冥器,只接受香烛和挽联一类的物品,和尚、道士都未请,也没有在丧礼的各个环节让亲属陪哭,简化出殡过程,不请风水先生选择墓地等。由于打破了数千年来封建社会的丧礼制度,却又不失人情味,在民众中产生了一定影响,不少人纷纷效仿。
事后,胡适写下《我对于丧礼的改革》一文。他说,人类社会的进化,大概分两条路子:一边是由简单的变为复杂的,如文字的增添之类;一边是由繁复的变为简易的,如礼仪的变简之类。由简而繁固然是进化的一种,由繁而简也是进化的一条大路。胡适认为:“现在我们讲改良丧礼,当从两方面下手。一方面应该把古丧礼遗下的种种虚伪仪式删除干净,一方面应该把后世加入的种种野蛮迷信的仪式删除干净。这两方面破坏工夫做到了,方才可以有一种近于人情,适合于现代生活状况的丧礼。”
文章中,还坦陈了自己去上海欢迎杜威教授,为参加国民大会,由于汗湿而临时购买衣服,随即决定实行短丧,改变“守三年服制”传统的过程。“我为什么怕人家说我的闲话?”成为他撼动封建礼制的一股原始动力。
胡适的丧礼改革,在新文化运动中呈现一道亮色。虽然并不彻底,但颇有效果,尤其是这种从自身开始,勇于尝试的精神难能可贵。十年后的1928年,蔡元培也出于改变各地丧俗过于繁琐的理念,主持制定了《丧礼草案》,以减少葬礼中的繁琐细节。
事实上,胡适归国后所写下的《我对于丧礼的改革》、《归国杂感》、《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等不少文章,是一脉相承的。在当时颇有些积极意义,同时却无可避免地遗下改良主义的消极性。其实,即使在“五四”期间,易卜生传入的思想也随着中国社会环境与接受者的思想基础,发生了某种质变。
胡适曾以莫名的自卑说:“大凡一国的文化最忌的是老性,老性是暮气。一犯了这种死症,几乎无药可医;百死之中,止有一条生路,赶快用打针法,打一些新鲜的少年血性进去,或者还可望却老还童的功效。”所谓的少年血性,指的是“西药”,他希望以此医治暮气攻心的毛病。惜乎,偏重于个人觉醒的胡适,对于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批判,多注重于表象的事物,很多实质性的问题往往回避。比如当中国共产党提出反帝反封建时,胡适说“这很象乡下人的海外奇谈”,他不赞成通过革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经济制度弊病。究其原委,不仅仅由于他太年轻,也不仅仅由于他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既拥有西方绅士风度,也拥有传统士大夫的情怀。正是如此,他后来就跑到台湾岛去了。
建了一个公众号投稿必读栏目写作交流群,分享写作知识,入群99.9元(扫描添加请备注投稿必读,以便识别)。在投稿必读写作交流群的基础之上,附建一个周作业群,帮助及监督作者自我提升写作水平,每周都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公众号《月散文写作群》,分享散文写作知识,入群369.9/年,添加微信备注:散文)。在《月散文写作》群的基础之上,附加“投稿必读群”提供关联期刊发表咨询,帮助及监督作者自我提升写作水平,每月都能写出一篇好的长篇散文。
公众号《精短小说写作群》,分享小说写作知识,入群399.9/年,添加微信备注:小小说)。在《精短小说写作》群的基础之上,附加“投稿必读群”提供关联期刊发表咨询,帮助及监督作者自我提升写作水平,每两周都能写出一篇好的小小说。
公众号《月小说写作群》,分享小说写作知识,入群599.9/年,添加微信备注:小说)。在《月小说写作》群的基础之上,附加“投稿必读群”提供关联期刊发表咨询,帮助及监督作者自我提升写作水平,每月都能写出一篇好的短篇小说。
公众号《文学作品点评》群,以文学作品散文、小说等点评为主,入群260/年,添加微信备注:点评)。在《文学作品点评》群的基础之上,附加“投稿必读群”提供关联期刊发表咨询,促进作者成长,丰富文学知识,从而在未来的创作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END
主 编:南星
副主编:鸿永
编 辑:冰荷
编 辑:铃兰
十方文学公众号投稿专用邮箱
wenxueshifang@126.com
免责声明
本宣传资料旨在提供相关信息,
文中图片素材可能部分源自网络,
如若涉及版权使用,
请版权所有人与十方平台联系删除。
投稿人需保证所投稿件为原创且享有全部合法权利,
且文责自负,
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如知识产权、
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
则由投稿人承担法律责任。
所投稿件一经选用,
即视为投稿人独家、免费、
长期授权本平台行使除署名权、
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外的其他全部权利,
包括该等权利的转授权。
十方保留对宣传资料修改的权利,
敬请留意最新资料。
十方保留在法律范围内对本资料进行解释的权利。
本文或摄影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已获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
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
及时性本刊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
请读者仅作参考。
——十方文学
敬2020·诗歌| 逝去的歌散文 | 母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本宣传资料于2024年11月制作
本公众号多数文章公益性质由十方作者团原创创作分享,麻烦大家帮忙一键三连:点赞点在看转发留言,别让制作分享的小编辛苦又心寒!
一定要记得点一下「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