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展示|2024年航空学院生产实习(社会课堂)“迎风北上-哈沈游学”实践队

教育   2024-09-12 21:29   北京  

北国早秋,秋高气爽!在这惬意的时节,航空学院“迎风北上-哈沈游学”实践队于2024年8月18日至8月31日完成了一场围绕航空气动的教育实践之旅。由20名怀揣航空梦想的大三本科生组成的实践队,在王将升、胡姝瑶、李玲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前往共和国航空工业两大发源地——哈尔滨、沈阳,探访了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下称“气动院”)、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哈飞”)、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下称“沈阳所”)、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沈飞”)等航空院所、主机厂所。实践队立足人才需求,聚焦生产一线,瞄准科技前沿,开展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和新老交流,打造“思政引航”、“专业强航”、“交流促航”三位一体新实习模式,同学们既了解到了共和国航空工业“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奋斗史,也倾听到了新一代航空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进行曲,激励着同学们勿忘初心,继往开来!

“北京一号”是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是北航首届毕业生献礼国庆的毕业设计,是老一代航空人敢为人先,空天报国的缩影。实践队选择以“北京一号”作为精神队徽,希望实践队员们能传承“北京一号”精神,未来能在祖国大地上放飞新时代的“北京一号”。

思政引航


筚路蓝缕燃斗志,万仞千山只等闲。作为新中国最早建设的航空工业基地,东北地区迎着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烽火硝烟,白手起家,敢为人先,快速在战争废墟上建起了以维修、生产、教育、科研为一体的航空产业集群,相继实现了中国航空多个从零到一的重大突破,在新时代继续屡立新功,涌现出了以顾诵芬、罗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锋榜样。在两周的社会课堂中,同学们先后参观气动院风洞的系列展厅、中航哈飞展览馆、沈阳航空科技馆、沈飞航空博览园,同“北京一号”一起,走过一件件展品、一座座功勋风洞。这些历史的见证者们也仿佛和蔼可亲的老干部,嘱托着年轻一代航空人们戒骄戒躁、砥砺前行


血洒万里国耻殇,卧薪百年志气扬。九一八事变打响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第一枪,东北三省相继沦陷,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东北民众在装备的极端劣势下始终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为代表的敌后抵抗力量,以鲜血和生命筑起了捍卫民族尊严的血肉长城。在实习间隙,实践队怀着沉重的心情,相继参观了东北烈士纪念馆和九一八抗战纪念馆,抚摸历史伤痕,瞻仰烈士遗物,深感和平不易,崛起之艰。展板照片黑白,却遮不住鲜红的血迹,馆内文物安静,却仿佛能听到不屈的呐喊,提醒着同学们,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坚定向前;只有崇敬英雄,才能成就英雄;惟有自强不息,才能守护和平,振兴中华


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分别参加了流体所与哈沈两地气动院、沈阳所的党支部共建,同学们学习到了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航空航天新质生产力及人才的支持,认识到国家科技领域最急切的需求,看到了全国自上而下“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决心。同学们深感责任重大但前途光明,使命光荣!

专业强航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航空航天专业领域,实践队将前沿讲座、技术调研与生产实操相结合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技术调研模式。实践队先后前往了气动院、哈飞、沈阳所和沈飞,共举办了囊括EFD(实验流体力学)、CFD(计算流体力学)、飞机设计制造等学科领域,涵盖气动噪声、非定常气动力、地效飞行器、颗粒流动、高超声速飞行器、飞机总装等技术课题的12次前沿讲座交流,进行以风洞为主的10余次实验室学习,近50人次风洞实操,参观5座大型飞机生产厂房。同学们在前沿讲座中拓展眼界,在风洞实操中温习理论,在生产实践中检验真理。在贴近生产的课堂里,同学们不仅发现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还了解到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同学们惊讶于工程问题的严谨和复杂,惊叹工程师们化繁为简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白了何为一位优秀工程师应有的核心素养;同学们认识到,工程问题不同于单学科的科研,而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系统工程,个人能力独木难支,集体、单位间良好高效的团队协作方可事半功倍,创新也不是一拍脑袋的奇思妙想,局部最优并非整体最优,而是日复一日、聚沙成塔的积累。研习过程中,同学们与技术专家、工程师们热烈交流,气氛活跃,格局打开,放眼未来,感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拥有前辈从起跑到跟跑而积累的丰富的技术财富,却也面临着从并跑到领跑必将面临的技术突围,荆棘密布,任重道远,更当不辱使命,击水中流!70年前的“北京一号”没有条件也能创造条件,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今天的我们更应迎难而上,无惧挑战,相信航向未来的“北京一号”,必将飞得更远,冲得更高!

交流促航


前浪带后浪,后浪推前浪。由往年的生产实习到今年的社会课堂,这不仅是叫法的变化,更是学校学院深思熟虑,立足学生发展需求,聚焦人才全面发展的重大制度改革,社会课堂源于生产实习,而高于生产实习。“迎风北上,哈沈游学”实践队贯彻指示精神,举办了同优秀校友、人力资源部、技术骨干、党员干部的多次交流座谈会。座谈会气氛活跃,反响热烈,由学术聊到工程,由理想聊到生活。同学们的问题既饱含对航空报国的兴趣与信念,也体现了新时代青年面对现实压力的理性思考与辩证态度。座谈会的嘉宾们围绕同学们对于即将步入社会、踏入工作的种种困惑进行了详细中肯的解答,提出了真诚宝贵的建议,为同学们驱除了前进的迷雾,指明了奋斗的方向。薪火相传,不仅停留在专业层面,更在生活思想的方方面面,不仅是技术的承接,更是经验的共享,精神的共情。正如“北京一号”的诞生史,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其困难的年代,师长带学生,师傅带徒弟,共同克服了不仅是技术,更是生活心理上的重重挑战,同心聚力,携手并进,绘成了“传承”最具象的图景。

队员感想


这次实习给我们带来了非常难得的体验。气动院的设备比起我们学校自己的设备还是要更先进更便捷的,像我自己在d7风洞做实验的时候要标定风速,但是在气动院可以直接设置好风速,让风动自己去加速。此外,我们还都上手去体验了一次将模型安装到天平和拆下来的过程。这个在王延奎老师的实验流体力学课上讲过,但是没有动手实操,也就是说我们这次实习体验过的东西都不是在学校能轻轻松松的体验到的。我们对自己上手操作解决问题还是很有兴趣的。

——吕洋


这次生产实习对我们有很大的益处。我比较明显的体会就是在气动噪声的实验中,锯齿形的后缘是比普通后缘降了20分贝噪音,这个似乎有点违背常识的感觉。其实对于同学们来说,定性比定量更难,因为定量我们只要把公式代理就行,而定性需要我们有很强的物理直觉,这是需要不断积累的。而这次正好可以更多的提供物理现象方面的实习内容。

——蒋逸翔

总结

青山忠骨英雄烈,蓝天战鹰家国昌。哈沈游学,迎风北上,立足于英烈们血染山河换来的土地,仰望着航空人们呕心沥血守护着的蓝天,怀揣着“北京一号”精神队徽,经历了两周的社会课堂,同学们站得更高,思得更远,技术更硬,信仰更坚。踏着先辈们的铿锵足迹,接过英模们的熠熠薪火,希望同学们不骛于虚声,不驰于空想,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将青春之心跳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将青春的热血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潮中,相信同学们将以大无畏英雄气概奋力书写人生华章,为建设空天强国再立新功!沈阳的初秋,晴空万里,“北京一号”的光芒熠熠生辉,祖国的战鹰划过天际,同学们的梦想直冲云霄!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北航微航空
北航微航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