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们聊过的深圳企业家和人才 | 晶报10分钟

时事   2024-11-01 16:16   广东  


11月1日

深圳企业家日、人才日

深圳何以成为

全球创新人才

最为向往的“理想之城”?

今天一起来回顾

我们聊过的企业家与人才




绝大多数人来深圳

是为了什么?


谢晨星:现在越来越多像您这样的江浙沪大咖,移民到了我们深圳,深圳到底是怎么吸引你们的?


葛剑雄:一方面这个(文化习惯的差距是缩小了,另外到深圳来的人,绝大多数人并不只是考虑生活,绝大多数人是被深圳的一个经济发展,还有发展的机会,还有能够用自己所长。这次我到这里来,就是因为(徐扬生校长提供了这个位置。还有我们这里新的机制,可能比上海要先进。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深圳现在吸引大家更多的不是因为生活了。移民城市的一个新性质主要靠两个方面:一个是创业以及产业经济上的机制,另外一个就是搞文化。




深圳何以让颜宁‘定终身


颜宁:过去一年,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意的快乐,并且时时感受着梦想成真的成就感。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我跟深圳的“honey moon”已经变成了“honey year”正在向着“honey life”发展。


(视频资料)


米鹏民:我认为深圳和内地许多城市比,说一句骄傲的话,我们快在深圳30年的人了,它是有代差的,它是有发展代差的,它对人的吸引是一种自然吸引。人们愿意到深圳来看一看,用一句现在的话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



谢晨星:所以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并不是一个那种一次性的,就像颜宁说的,她一开始是honey moon,到最后要走向honey life,这就是定终身。


苗凡卒:或者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说,她看到不是那种像蜜月期表面上的热闹,她是看到了(深圳)平淡生活当中那种真正的状态,那种状态她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坚持,可以“定终身”。



谢晨星:也是深圳提供给颜宁的实验室,以及她的事业这种源源不断的支持。


米鹏民:其实我想纠正一个词,不是深圳提供的,而是深圳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提供是一个主动行为,它是一个可提供可不提供(的行为),但其实不是的,它是这个土地上就这样长的。



为什么港中深

有来自各个国家的人?


米鹏民:港中深和深圳这个城市,在气质上也好,在相互成就上也好,你觉得有什么样的体会?



徐扬生:我觉得你说得很对,一个大学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什么意义上的灵魂?首先是它有这种科技的产出:它有那么多专利,那么多科技成果,给这个城市注入了新鲜的科技产品、科技能量;第二是培养了科技的人才,人才走向了世界;第三就给予了一些思想,科技的思想、科技创新的文化。我觉得这都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所以,一个是思想,一个是人才,一个是文化,一个是科技产品,从这个角度上讲,这都是重要的。我想我们大学跟深圳这座城市的缘分,在于两个词里面:一个是创新,这个学校是创新的学校,我们从制度上是创新的,您刚才提到的给教授的9个月工资,我们招学生的方法不一样,我们都是创新的,这个学校是以创新作为我们的灵魂;第二个是包容,深圳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我们学校是一个包容的学校,我们学校什么样的人都有,各个国家来的人都有。


米鹏民:深圳是最有包容精神的地方,所以这个港中深和深圳的城市气质,从创新到包容,它是完全共振的。



深圳为什么会成长出

一代又一代大企业家?


米鹏民:深圳为什么会成长出任正非、马化腾他们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大企业家?这个土壤在什么地方?


苗凡卒:深圳人最核心的“搞钱”的方式,就是创新、创业、做老板。我跟米老师都是(20世纪)90年代来(深圳)的,我们经历过经济的好几个风口,就会发现每过一个风口,深圳就会沉淀出一批大企业。我觉得跟深圳人这种“搞钱”的欲望有关,大家充满着一种对创新、创业的狼性的渴望,一旦风口来临,深圳人一定不会错过。


米鹏民:因为在每一个风口,每一个路口都有人守着。那么最早到深圳的一批人,当年有一句说法叫三流的人才创造了一流业绩。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群人树起了这样一种标杆,就是这个要冒险。其实深圳四十多年能够成功的沉淀下来的人,毕竟还是少数,但是这个少数人,他建立起来的城市基因、城市文化,让一代一代人不断地来深圳,不断地来丰富这个文化。



人工智能时代

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米鹏民:那么“千人千面”这样一个东西,我们叫因材施教,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的,用技术能够真正实现“千人千面”,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对我们教育的一个最大的颠覆。那么你们有没有考虑到这种颠覆的风险。



陈宁:对整个社会的成本,这本身就是时代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随着技术的变革,像过去的蒸汽时代,有了蒸汽机,那我们更需要是火车汽车还是一个骑马的高手?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其实不以我们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时代发展的车轮,我们必须去顺应,去不断地改变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机制。


米鹏民:陈博士的这种信心让我对未来也有了信心。



深圳对人才保持吸引力的

最好方式是什么?


米鹏民:我觉得深圳和北京上海对人才的吸引的角度和方式不一样。过去有人讲说某个城市排外,就说这个城市它有原住民,这是我的城市;而“来了就是深圳人”其实这句话表面上看,意思是你来了我们就承认你是深圳人,但是实际上我理解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讲,就是说我去了我就是深圳人。深圳对国内的人才也好国际上也好,就说它是一个“我们的城市”。




来源 | 晶报

出品人 | 米鹏民
总策划/总监制 | 米鹏民
总统筹 | 王博 
总运营 | 郑毅
总推广 | 赵翔庭
总编导 | 罗秋芳 赵茜庆
编导 | 罗秋芳 赵茜庆

编导助理 | 叶长文 李慧玲

拍摄 | 成江 李亦浩 何保贤 陈家豪 郑佳文

剪辑 | 喻琪峰


往期推荐

起猛了,“和平精英”被深圳拍成了电影?更猛的是…

深圳=企业家+人才!以城之名,为才筑梦!

女网红被捕!受害者超6000人

地标亮灯!无人机表演!向企业家致敬!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晶报
深圳报业集团主管、深圳晶报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新媒体。这里有感动的故事,让你大开眼界的创意空间,让我们一起发现更美好的世界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