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一生写了100多部交响曲,巴赫的作品种类、数量更是浩瀚如星辰,但如果就此认为作曲家们只会埋头练琴、谱曲那还是小看他们了。其实他们在“副业”这件事上也是不甘人后:罗西尼在美食界大展身手,把牛排做成了传奇;还有巴赫,为了热爱的咖啡竟写下了一部清唱剧……甚至很多在音乐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结果音乐才是人家的副业……不过也有野心勃勃、憧憬在商界文艺界两开花的音乐家惨遭滑铁卢,比如赌徒帕格尼尼。
被誉为“魔鬼小提琴家”的尼科洛·帕格尼尼 (Nicolò Paganini)曾经因贪婪和赌瘾投资赌场最后差点倾家荡产,当真是“与魔鬼有个交易”。
1835年,帕格尼尼的老友兼秘书拉扎罗·雷比佐(Lazzaro Rebizzo)和几位企业家脑洞大开,决定在巴黎搞个赌场。雷比佐找上了帕格尼尼,让他当共同投资人兼音乐总监。帕格尼尼一听,幻想着赌场音乐厅能成为“文化人士的艺术天堂”,还列出了赌场内设的清单:“一个俱乐部会所、一个舞会和音乐会大厅、一座图书馆、一个博物馆以及一个文学和音乐出版工作室。”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成了一个纸醉金迷的娱乐场所,赌场最终配备了台球室、各式赌厅,甚至为上流人士准备了一个法兰绒包厢,氛围十足。
这张1834年的巴黎地图显示了位于城市时尚区域的11号Antin大道的Paganini赌场的大致位置。该建筑在19世纪末的Halévy街修建过程中被毁。
帕格尼尼在巴黎的时尚区改造了一栋住宅,让它摇身一变成了“帕格尼尼赌场”,门头挂着两英尺高的金字闪闪发光。这位“音乐巨星”实则也是个既虚荣又贪财的野心家,这些小毛病或许让他跃跃欲试地加入了这场“高利润投资”。他可能也想借此实现指挥梦,还图个安稳生活。不过,这些理想很快泡汤了——赌场的营业执照并没有涵盖音乐会这类表演,开幕还赶上小施特劳斯在同城市演出抢了风头,几经延期,他自己也在开幕音乐会当天因病缺席。最终,当局果断“拉闸”,开业仅两个月就宣告停业。
巴黎皇家法院第二法庭发布的一项关于卡西诺·帕加尼尼清算和破产的法令第一页
许多人认识菲利普·格拉斯是从电影《三岛由纪夫》里面的原声音乐开始的,提到他的音乐,会很自然的与“简约主义”捆绑在一起。但关于作曲家本人,大部分人还是了解甚少。为数不多的参考文献中有一部他自己的自传《无乐之词》,详细描述了作曲家的生活琐事。
书里能看得出格拉斯还挺絮叨的,他在家庭生活上着墨甚多,但是看完又会觉得并非冗笔,倘若没有这些“咸菜就饭”的坚持,也就没有后来的大作曲家。格拉斯为了去茱莉亚音乐学院,在钢铁厂打工攒钱,干了五个月。进了心仪的学校,课外时间他是货运公司的搬运工。毕业之后,他一直在作曲,但作曲家不是他的职业,他干了有些年头的职业是水管工和出租车司机。(“和”的意思是两个工作经常连着干。)
哪怕他凭借《海滩上的爱因斯坦》一举成名,他还在开出租,帮人家修水管,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债。因为《海滩上的爱因斯坦》场场爆满,但是场场亏钱,属于赔本赚吆喝。
“当时我去做水管工的很多家客户都知道我是名音乐家,但没人因此对我不满。我这活儿持续干了12年,直到我41岁为止。”(《无乐之词》278页)
凭这样的心境与毅力,在艺术上死磕到底、生活上能屈能伸的人很难不成功吧,泪目~
如果说前面的大作曲家们还是以音乐为主业,那么接下来讲的几个人就是众所周知的厉害了,他们是100多年前在俄国出道的跨界古典乐天团——强力集团。
成员共有五人,所以也叫“五人团”。 其中包括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实际上,这五人中只有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他与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奠基人格林卡相识,是强力集团的发起人。
其余四人的原专业与职业可以说是哪哪儿都不挨着了:穆索尔斯基是陆军军官,鲍罗丁是化学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海军军官,居伊是工程师。他们并不是从专业音乐学习生活中培养出来的作曲家,而是在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基础上走上专业音乐创作道路的“跨界”作曲家。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分析和评论音乐名作,对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交流和探讨。他们都生活在俄国废除农奴制前后的社会运动高涨时期,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决心继承格林卡的道路,继续推进俄国音乐的发展。他们主张利用俄国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复调等各种独特的因素,创作出一种具有明确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先说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他在强力集团中算是“小年轻”,但却是最多产和专业创作水准最高的作曲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1862年从海军学校毕业后,经历了几年的航海生涯,返回彼得堡后便陆续创作了一些引人注目的作品,在航海岁月中感受与欣赏到的世界万物,恰好为他日后在音乐作品中的描绘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灵感。
此外,科萨科夫的交响乐配器技巧功力深厚,他此后在彼得堡音乐学院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30多年里,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曲家,包括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和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在内的作曲家,都曾师从于他。这已经不仅仅是“转型成功”的典范了,更是功成名就的一代宗师。
再说亚历山大·鲍罗丁,尽管他是一名私生子,但从小家境优越,家里人非常鼓励他在科学和音乐上培养兴趣。
最初,鲍罗丁在圣彼得堡国立医学院研究临床医学,而不久后的1858年,他便转向了化学研究。他的重要研究就包括羟醛的自缩合反应(和查尔斯-阿道夫·沃尔茨同时独立发现),苯的衍生物(他第一个合成了苯甲酰氟)和有机物的卤素置换反应(汉斯狄克-鲍罗丁反应)。
关于羟醛的缩合反应(Aldol Condensation),现在大多数文献会将其归功于法国化学家沃尔茨。实际上,鲍罗丁在1869年就发现了该反应,而沃尔茨则要到三年后的1872年才发现该反应。所以仅看鲍罗丁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已经算得上卓越了,但谁料大佬的音乐天赋也很高,即便作曲只是他在周末的业余爱好。
自从鲍罗丁结识了巴拉基列夫并开始系统地学习作曲,他就佳作频出。创作的第一交响曲由李斯特在德国亲自指挥首演,从此一跃成为欧洲闻名的作曲家。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普罗多波波娃亦是一名杰出的钢琴家,两人就是因为音乐相识,不久后就结了婚,相伴到老。
鲜为人知的是,鲍罗丁还是一位进步的女权主义者。他于1872年在俄罗斯为女性设立了第一个医学课程,并且也是世界上第一批向女性开设医学教育的人之一。
与前述科萨科夫不同,穆索尔斯基可以说是遗憾落幕的音乐天才(酗酒而死)。他曾就读于军校,1856年毕业后,在军团担任御前禁卫军少尉。他的第一件作品是自学作曲的《陆军准尉波尔卡》(钢琴作品)。此后他结识了巴拉基列夫,终于才有机会受到正规的音乐教育。
从音乐才华上讲,穆索尔斯基与科萨科夫是五人团中最有才华的,这与他生前柴可夫斯基评价的“粗鄙不堪”完全不同。穆索尔斯基天才的地方在于他虽然没有直接引用民歌的旋律,但作品却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点,并明显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倾向,是俄国近代音乐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其代表作品有大众熟知的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器乐作品《荒山之夜》《图画展览会》等。
后来的德彪西、拉威尔、雅纳切克、普罗科菲耶夫、肖斯特科维奇等人的创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穆索尔斯基的影响。甚至许多当代音乐评论家认为穆索尔斯基的影响早已通过德彪西和拉威尔渗透进法国音乐中。
最后说“斜杠将军”居伊。居伊1857年毕业于军事技术大学,之后主要从事军事工程教学,1904年军衔升为陆军大将。居伊在防御工事学科的专业领域里也是贡献颇多,他学生里最出名的就是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而他的军事防御设计在第11次俄土战争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很多人说强力集团的居伊是影响力最小的一位,实际上,如果从乐评人而不是作曲家的职业身份重新衡量,你会发现文采飞扬的居伊对于集团的“品牌推广”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一生发表了750多篇音乐评论文章,评论活动持续了36年之久。其才华横溢,笔风犀利,是“新俄罗斯乐派”民族主义创作思想强有力的捍卫者和民族主义创作思想的重要喉舌。
唠唠叨叨说完强力集团“披荆斩棘的哥哥们”,此刻他们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已然是这样:
事实上,除了上述这些作曲家,古典音乐圈的“副业奇才”们还有许多,你们知道的有哪些呢?
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