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遵义市万里路南端的迎红桥
原名丰乐桥
1966年
为纪念遵义会议31周年
易名为“迎红桥”
为何易名“迎红桥”?这得从发生在1935年的一段故事说起。
这是一座有历史的桥。这座桥建于清咸丰年间,命名丰乐桥,取“民丰崇乐”之义。
丰乐桥横跨洛江,为五孔圆拱石桥,长60米、宽7米。解放后于桥面两侧各扩宽2米作人行道,并铺设沥青桥面。
这是一座有故事的桥。中央红军长征从通道转兵贵州,在黎平会议上决定以遵义为中心,建立川黔边新根据地。1935年1月9日,遵义的工人、农民、学生、知名人士等三千余人在丰乐桥迎接中央纵队进入遵义城。
红军为什么要选择从丰乐桥进城?
遵义市长征学会会长黄先荣介绍说,红军从黎平东面强渡乌江,经过铁厂、团溪、西坪三个乡镇就到了遵义,从南门关通过丰乐桥进入遵义城,是必经之道,也是最近的路。
遵义人民喜迎红军进城浮雕
当时,红军之友社发动了学生、市民、知名人士到丰乐桥迎接红军,还有不少市民从四面八方自发前来,上午十点左右,大家就到丰乐桥等候。
下午三点左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率领部队来到南门关,群众们挥舞着小旗,燃放着鞭炮,欢迎红军进驻遵义。他们在群众的呼声和鞭炮声中驱马到丰乐桥头下鞍,与前往欢迎的代表一一握手,并向群众挥手致意。
“迎红桥确实了不起,团结了三千多名老百姓,把中央领导迎接进遵义城,这是我们遵义人的光荣。”黄先荣说。
鸟瞰迎红桥
这是一座有情怀的桥。89年过去了,迎红桥已经从当年的7米拓宽到了近50米,见证着遵义日新月异的发展,见证着遵义老百姓越来越好的幸福生活。
在迎红桥边居住了60多年的市民李丽说:“我在迎红桥边听着迎红桥的故事长大,感到非常自豪。见证了‘丰乐桥’变成了‘迎红桥’,桥的名字体现了遵义人民对红军的感情从未改变。”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今天的遵义,以迎红桥等红色文物为依托,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续写着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故事。
━ ━ ━ ━ ━
审核:黎金霞
来源:涂林念 匡斌 实习生 舒凌志
责编:郑也
编辑:康茜
邮箱:914606321@qq.com
为您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