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警告,不许赴印投资,印度“傻眼了”:怎么跟以往不一样?

创业   2024-11-13 19:10   江西  

商务部警告引发震动

商务部此次警告国内车企不许赴印投资,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内外引发了强烈震动。

印度方面着实傻眼,原本满心期待能借助外国车企的投资和技术来推动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却没想到计划被打乱。

国际社会也纷纷关注此事,对印度的营商环境产生了质疑。

而国内车企在接到商务部警告后,迅速调整战略,暂停了对印度的投资计划,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这一举措也显示出我国政府对企业的保护和引导作用。

印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野心与困境

印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野心勃勃,制定了宏大的目标。

例如,印度政府希望在五年内道路上至少有 15%的车辆为电动汽车,到 2030 年电动汽车数量占汽车总量 30%。

为吸引外资,印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批准进行至第二阶段的 Faster Adoption and Manufacturing (FAME),将电动车补贴范围扩大至商用三轮 / 四轮车及公用车,总补贴金额达 1,000 亿卢比,并以电池续航力做为补贴依据。

同时,印度政府还计划对新能源汽车提供巨额补贴,降低电动汽车零部件的关税。

然而,印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着诸多困境。

印度经济虽保持良好增长,但人均所得不高,2017 年人均所得仅 1,820 美元。

一辆电动车要价约 2 万美元,对于印度民众来说,汽车属奢侈品,提高电动汽车普及率有一定难度。

此外,印度有大量贫困人口,如印度有 12 亿穷人买不起比亚迪汽车。

基础设施薄弱也是一大问题,印度的充电网络不完善,目前只有 350 个充电点,相比之下,中国约有 21.5 万个。

而且电力供应不稳定,经常断电,这使得消费者在购车时心有余悸。

印度过往行为引警惕

2021 年以来,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可谓举步维艰。

印度当局先后对小米、vivo、OPPO 等中国手机厂商展开多次突袭查税,并以各种理由冻结、扣押上述公司在印度账户的资金。

例如,2022 年初,印度以特许权使用费为由,对小米实施了 65.3 亿卢比(约合 5.6 亿人民币)的罚款,随后还冻结了小米在印度的银行账户中涉案资金 48 亿元。

vivo 也未能幸免,印度执法局以洗钱嫌疑为由,突击搜查 vivo 及相关企业在印度的办公地点,还逮捕了多名 vivo 印度公司高管。

印度对外企常常先给出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其投资建厂,之后便开始索要技术甚至进行罚款。

比如印度与特斯拉接近达成协议,允许特斯拉输入汽车,两年内在印建厂。

但特斯拉也担心被印度 “坑”,毕竟印度有过出尔反尔的行为。

此前印度对众多外企进行无端罚款和技术勒索,让特斯拉不得不谨慎对待。

数据显示,从 2014 年至 2021 年,有将近 2800 家在印注册的公司选择了关停业务,这已经包括了印度所有外资的六分之一。

印度的这种行为让外企对其投资信心大减。

商务部警告的合理性

商务部的警告无疑是及时且必要的。

在印度营商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若国内车企贸然赴印投资,很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

一方面,投资可能打水漂。印度市场虽然人口众多,但贫富差距大,购买力有限,开发难度大。

基础设施和供应链的不完善,也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每辆车的利润本就不高,仅在 8000 到 10000 块钱左右,若再遭遇罚款等情况,企业几个月可能就白干了。

另一方面,技术泄露的风险极高。

印度常常以各种手段要求外企交出核心技术,一旦技术泄露,将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造成严重打击。

中国车企应把目光放长远,着眼于全球大市场。

目前全球市场广阔,机会众多。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亚洲地区已建立了不少工厂,产业布局逐渐扩大。

例如,比亚迪在泰国、巴西和匈牙利等国家建设新能源汽车工厂,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

中国车企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更有潜力、营商环境更稳定的市场上。

印度市场虽大,但风险与挑战并存,与其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耗时耗力,不如开拓其他更有前景的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走向待观察

印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吸引外资的难度加大。

商务部的警告使得中国车企对印度市场持谨慎态度,而其他国家的企业也可能因印度过往的不良行为而犹豫不决。

例如,数据显示,2023 年印度吸引外资大幅下滑至 714 亿美元,与目标相去甚远。

另一方面,国内技术和基础设施的短板难以在短期内补齐。

印度缺乏电池生产所需的关键矿物储备和开采经验,同时充电设施不足、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然而,印度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并非没有机遇。

随着全球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印度作为人口大国,潜在市场巨大。

如果印度政府能够改善营商环境,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仍有可能吸引外资,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例如,印度计划在未来七年每年吸引 1100 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若能实现这一目标,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在当前形势下,中国车企对印投资的可能性较低。

商务部的警告体现了政府对企业的保护和对印度营商环境的担忧。

中国车企在经历了印度手机产业的前车之鉴后,也会更加谨慎地评估对印投资的风险。

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布局逐渐扩大,有更多具有潜力和稳定营商环境的市场可供选择。

但从长远来看,中国车企对印投资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如果印度政府能够切实改善营商环境,履行承诺,保障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中国车企可能会重新考虑对印投资。

例如,印度可以加强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同时,中国车企也可以通过与印度本土企业合作的方式,降低投资风险,实现互利共赢。

总之,未来印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以及中国车企对印投资的可能性充满不确定性,需要持续观察印度政府的政策举措和营商环境的变化。

[免责声明]本文所涉及的时间、事件过程以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用以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请读者不要一概而论,也不要陷入人身攻击等不必要的行为。对待这一事件,请保持理性,不要轻信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如有关于本文真实性、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等问题。欢迎及时联系作者。


岭南创业
为创业者提供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