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不会错过,更多精彩内容啦~
"24岁,就当上央企副总,这是人才还是关系户?" 去年这则新闻刷爆全网。某刘姓年轻人,大专毕业没几年,就坐上了中铁建工贵州分公司副总的宝座。面对质疑,官方回应更是茶言茶语:"只是赋予一个身份,方便对接业务。" 您听听,这是什么逻辑?国企的职位什么时候成了随便发的临时工了?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放眼望去,国央企系统里,类似的"火箭提拔"比比皆是。有些地方打着"年轻化"的旗号,上演着赤裸裸的关系户安插戏码。且听我给您扒一扒这背后的"猫腻"。
乱象解剖,"年轻化"政策变味记
"年轻化"变味了,成了一些人安插关系户的遮羞布。据统计,2023年央企系统推出了1.8万余项改革举措,"干部年轻化"成为重中之重。表面上喊着要"注入新鲜血液",实际上却成了一场赤裸裸的资源瓜分。
来看看这些"空降兵"的典型画像:要么是领导的亲戚,要么是关系户的孩子,横空出世就能空降一个好位置。有的甚至连基本业务都搞不清楚,整天端着架子到处"指导工作"。一位基层员工愤愤不平地说:"他连我们的设备型号都分不清,天天就知道在会议上念PPT。"
现实困境,实干者的无奈
更可气的是,这些关系户往往'三不':不懂业务、不干实事、不担责任。某央企就有这样一位"空降副总",每天只会让下属写材料、做汇报,自己却连最基本的业务流程都搞不明白。遇到问题就踢皮球,出了事就甩锅基层。这样的"干部",究竟是来干事的,还是来混日子的?
与此同时,那些真正有能力的老员工却被迫"靠边站" 。老张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熟知每台设备的脾气,解决过无数技术难题。可就因为没有关系,年龄也"不占优势",如今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些外行指挥内行。
危害剖析,企业之殇
有经验的老员工看不到上升空间,要么消极怠工,要么选择离职。一个萝卜一个坑都被关系户占了,真正有本事的人还留着干什么?
这些空降的"关系户"既不懂业务,又不愿学习,整个部门工作效率直线下降,甚至出现"一人得道、全部遭殃"的怪现象。
老实人看到关系户左右逢源、青云直上,心里能平衡吗?久而久之,人人都觉得:与其埋头苦干,不如找条"后门" 。这不是在摧毁企业的根基吗?
根源探究,制度之殇
追根溯源,这种乱象的背后是制度的漏洞和监督的缺失。用人制度形同虚设,"量化考核"变成了走过场,"民主推荐"沦为了走形式。监督机制更是成了摆设,该发声的不敢发声,该监督的不愿监督。
有些企业甚至出现了"近亲繁殖"现象:一个关系户进来,就会带来一串关系户,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同盟。这些人互相包庇、抱团取暖,把国有企业当成了自家的"私人俱乐部"。
更讽刺的是,每到检查、评比的时候,这些企业总能拿出漂亮的"成绩单"。表面上看起来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实际上早已经被各种关系网给架空了。
警醒与期待
国企姓"国"不姓"私",关系户坐庄、实才遭贬,这不是在挖国企的根基吗? 希望各级主管部门能睁大眼睛,别让"年轻化"变成某些人的牟利工具。
与其让关系户坐火箭蹿升,不如给实干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毕竟,企业的未来在于人才,而不是一张张虚无的"关系网"。今天的纵容,就是对明天的透支!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些躲在"年轻化"旗号下的关系户们,还能嚣张多久。毕竟,真金不怕火炼,泡沫终究是泡沫。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