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民
“庆阳”一词,核心词是“庆”,“阳”表示方位。
要弄清庆阳名称由来,首先必须弄清“庆”字的渊源及含义。甲骨文“慶”从文从心,表示心情诚恳,右边是张鹿皮,吉礼以鹿皮为挚,真诚的对人庆贺。因此,慶,与周先祖自窜于戎狄之间的早期活动有必然的渊源,慶,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交融交汇的地带生活情形的反映。
“庆”在周先祖的活动中早已出现。《史记·周本纪》,“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脩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这种依赖和依赖带来的庆祝,就是“民赖其庆”的含义所在。这个短语不仅肯定了公刘的历史地位,也刷新了庆阳作为地名最早的历史记载。
“公刘卒,子庆节立,国於豳。”(《史记·周本纪》)庆节,是后人对第四代周先祖杰出贡献的总结和敬词,将“慶”与“節”连在一起。开展吉祥的礼仪活动,以鹿皮为见面礼以示真诚和敬意。鹿皮,来之不易,极其珍贵,华丽美观,细腻柔软,保暖御寒,在那“茹毛饮血而衣皮苇”(汉·班固《白虎通义》)的原始畜牧时代,互赠礼物,意义非凡。因“慶”成“節”,因“節”互“慶”,庆祝节日,形成了最原始最古老的节日文化风俗,礼尚往来,体现了周礼的萌芽雏形。“节”的本义是竹节,其形状如有所约束、节制,故称之“约”也。引申为节日,夏有夏历,商有殷历,周有周历,一年有“四时八节”,古代每逢重要节日,国家或民间常举行祭祀或庆祝活动,这些庆祝节日的活动就叫“过节”。
在古代文化中,部族首领的命名一般以该部族的文化特色来指称,《说文解字》对“窋”的解释:“窋,物在穴中皃(貌)。从穴中出。”不窋、鞠陶、公刘等周先祖的尊称命名由来莫不如此。有研究者认为,不窋是大窑的意思,鞠陶是开始陶复陶穴或发明制陶的先祖,公刘是创造兵器的尊公,庆节是庆祝节日的礼俗。
由此可见,“慶”的标签贴在庆阳这块皇天后土之上已经有三千多年了。当今,位于庆阳境内陕甘交界处的子午岭山脉还生存着鹿、金钱豹、鹳、狍子等珍贵动物。
基于上述的历史渊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在今庆城所在地为中心置庆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庆州为弘化郡。唐时境内建置经历弘州、庆州总管府,庆州、宁州、安化郡都督府及关内道之变迁。宋太祖建隆元年置庆州团练,乾德初又升为庆州。到英宗治平年间改设环庆路,乃合环州和庆州首字而得名。
岁月悠悠,过了两千五六百年,“庆”和“阳”才连在一起。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在庆州设“庆阳军”节度。“庆阳”作为一个专用名称始见于史册。金、元、明、清时,境内设庆阳府。民国时期安化县改为庆阳县(1913年),之后还设有庆北县、赤庆县。直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庆阳地区和庆阳县、庆阳市和庆城县,“庆州”“庆阳”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达1400余年。“庆州”地名使用了510年(隋大业间中断11年),“庆阳”地名从北宋以来沿用了900多年,还在继续。
庆阳因庆州州治城址位处马莲河上游环江(又称西河)与柔远河(又名东河)汇流以北的三角台地内(即今庆城县所在地),古人以水之北为阳,故名“庆阳”。
放眼全国,用“庆”命名的地级以上城市为数不多,有重庆、安庆、肇庆、大庆等。有趣的是,4个与“庆”有关的城市改名都发生在宋代,唯大庆的得名在当代。
重庆古称渝州,北宋崇宁元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宋光宗,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安庆的名称来源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当时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这一变化标志着“安庆”这一名称的正式确立。
肇庆的名称来源于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曾封端王,故亲赐御书,将端州改为肇庆,意为“喜庆吉祥之始”,赐兴庆军为肇庆府。
大庆市的得名在1959年,松基三井喷油正值建国十周年大庆的前夕,是向国庆献了大礼,喜上加喜,应该大庆。黑龙江省遂将松基三井所在的大同镇改大庆镇,后发展成为大庆市。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在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庆”命名的城市中,与“庆”的渊源密切相关的仅此一地,只有庆阳。所以,弄清庆阳地名的来历,探究“慶”字的渊源,是非常必要的,意义极其深远。
来源:正宁家乡事
作者简介:
曹新民,男,生于1964年,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人。长期在政法机关工作,爱好文史,在有关刊物发表诗词文章多篇。
“空谷亦兰”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
约 稿:13629341693
XP1362934(微信)
13919609632(微信)
“空谷一兰”迁移“空谷亦兰”
往期回顾
“空谷亦兰”刊首语
郑万峰:早胜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