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固原(4):王洛宾与“五朵梅”

文摘   2024-09-30 19:01   北京  

----------

1934年,王洛宾从北师大音乐系毕业。就在他准备去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时,抗日战争爆发。王洛宾不假思索,即刻报名入伍,加入西北战地服务团。

受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主任伍修权派遣,1938年5月,王洛宾与赛克、萧军、朱星南等人,奔赴兰州,宣传抗日。当他们走到六盘山下的固原时,恰遇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情急之下,他们躲进路边一家大车店。

▲六盘山风光

夜深雨歇,一片寂寥。就在这时,隔壁传来一阵轻微的歌声,委婉动听,撩人心弦。当地人告诉王洛宾,这是宁夏的民歌“花儿”。

王洛宾熟知全国各地民歌,但这种曲调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那是一个西北女子自由而深情的漫唱,略带苍凉,夹杂一丝山野味道,令王洛宾久久不能入眠。

    第二天,王洛宾早早起床,向大车店老板打听,昨晚唱歌的女子是谁?老板说,她叫“五朵梅”,是店里的帮工,六盘山下有名的“花儿”歌手。王洛宾马上找到五朵梅,请她把昨晚的歌儿再唱一遍。哪想到,山里人羞涩,一到生人面前反倒唱不出来了。

▲固原街头的一家粥店

三天后,王洛宾打点好行装,踏上西行道路。没想到,当他走到村口时,身后飘来一阵歌声:


走哩走哩走远了,

眼泪花儿飘满了。

哎哟的哟,

眼泪花儿把心淹了。

走哩走哩走远了,

褡裢的锅盔轻了。

哎哟的哟,

心里的苦痛重了。


王洛宾一下子听呆了。他在后来的回忆中说:这种带着土味的声音传入他的内心,真挚、朴实,苍凉、博大,迷人、醉心。“音乐的源头到底在哪里?”他开始思索,出国深造的念头发生了动摇。

到了甘肃和青海,王洛宾一头扎入到西北民歌的海洋中。在西宁,他借鉴当地流传的青海民歌,与人合作,整理创作出了《花儿与少年》:


春季里(么就)到了(者),

迎春花儿开,迎春花儿开;

年轻轻的(个)女儿家,

踩呀么踩青来呀,

小呀啊哥哥!

小呀啊哥哥呀,小呀啊哥哥呀,

手挽着手过来。


这首歌曲一经面世,即风靡全国,传唱不衰。几年前,“花儿与少年”甚至成为湖南卫视的一档主打节目,创下空前收视纪录。

六盘山脚下的一首花儿改变了王洛宾的命运,并最终成就了他西部歌王的称号。“改变我一生命运的,是在大西北巧遇的五朵梅。”王洛宾在后来的回忆中说。在王洛宾等民间艺术家的推动下,“花儿”从田间山野走上了艺术殿堂。2009年,“花儿”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王洛宾文化园”在六盘山脚下破土动工。开园仪式上,王洛宾的儿子王海成动情地演唱了当年那首震憾父亲灵魂的《眼泪花儿》,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两位回族妇女在摘枸杞,摄于宁夏中宁。

“哎哟哟——尕妹妹你不要开口,走过了三十六道梁我还会回头……”固原是宁夏“花儿”的诞生地,走进固原这块土地,耳畔不时会飘来“花儿”曲调。我在固原县城逗留一天,那天晚饭后到街心公园散步,恰遇一群上年纪的人边歌边舞。一首首欢快委婉的“花儿”从他们的口中传出,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欢乐、苦涩和苍凉。

干旱贫瘠的黄土地没有长出养活人的庄稼,却滋生了一曲曲委婉动听的“花儿”。在没有水的西海固,“花儿”滋润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浇灌着人们干渴的心灵。

----------

----------

作者:刘文军,网名“好望角”,户外爱好者,现居北京。

----------

原载《寻访丝绸之路》(黑大出版社),见“阅读原文”。

----------

好望角寻访之旅
户外爱好者,出版《黑龙江纪行》(黑大出版社)等游记作品,现居北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