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自然资源工作答卷之八:这一年,我们夯基垒台、善治善为

政务   2024-12-30 13:03   北京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犹如一个国家的筋骨与血脉。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于自然资源部门而言,这是以更高行政效能逐梦新征程的一年。


这一年,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推动法律法规体系日臻完善;


这一年,紧跟时代脉搏,着力强化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双轮驱动;


这一年,勇立潮头,以改革为笔,涉险滩而不惧,破坚冰而前行。


自然资源部门矢志夯基筑底、精进治理之道,持续激发治理现代化的蓬勃活力,以满腔热忱,奋力开拓“根基扎实、治理有方、善为有成”的新篇章。


法治筑基:

保障自然资源管理阔步前行



11月8日,“法治自然”建设迎来又一重要时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由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这是矿法1986年以来的首次大修,可谓几十年磨一剑。新矿产资源法不仅是法律层面的一次重大革新,更是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深度思考,从法律上构建了全面系统的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提供资源支撑。



2024年,自然资源部全面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以良法筑基,法律规范体系日臻完善——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自然资源法治的根基,在于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以良法筑基,法律规范体系日臻完善。从新矿产资源法的修订通过,到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的立法加速,再到不动产登记法的稳步推进,都是向自然资源管理法治化进程的坚实迈进。他们如同一条条坚固的防线,守护着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

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立法,配合立法机关推进国家公园法、密云水库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等立法工作,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等。9月10日,国家公园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针对国家公园专门立法,将为国家公园的规划和设立、保护和管理、参与和共享、保障和监督等提供法律依据。

这一年,在法律的框架下,自然资源部门规章体系不断完善。从国土空间规划到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管理,从行政处罚到行政复议,从不动产登记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等每一项规章的制修订,都进一步织密了自然资源法治网,为改革的全面深化保驾护航。

严格执法,让违法违规者敬法畏法——

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继续坚持“严”字当头,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行为、严肃处理矿产资源重大典型违法案件。

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强化以案示警,持续推动部立案查处和挂牌督办重大典型违法案件整改处理到位,认真核查各渠道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线索,组织推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行为。

8月,最高检、自然资源部在2023年联合发布土地执法查处领域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再次选编4件土地执法查处领域违法建(构)筑物没收处置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典型案例,进一步推动行政检察与自然资源行政执法衔接工作机制落地见效。

严肃督察,让地方政府切实担起责任——

2月,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国土变更调查专项督察发现的弄虚作假和调查不认真、把关不严的16个典型问题,推动地方实事求是开展变更调查。

7月,向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出督察意见,指出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8月,集中公开通报2024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发现的80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

10月,集中约谈14个违法违规问题突出市县(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面对面严肃指出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这一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充分发挥“派”的权威、“驻”的优势,以“零容忍”态度和“长牙齿”硬措施开展日常督察、专项督察、例行督察,根据督察发现问题情况,采取重点督办、公开通报、公开约谈、移交移送等方式,多措并举督促地方整改纠正,推动地方规范自然资源管理秩序。


督察组在长沙县安沙镇核查临时建筑图斑。


今年,党中央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形成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自然资源部门进一步优化卫片监测工作,降低频次,延长整改时限,建立执法容错纠错反馈机制,减轻基层核实举报工作压力。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立足减负不减责,持续减量提质增效,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综合分析研判发现疑似问题精度,切实为基层减负。

立法以典民则祥。在良法善治推动下,自然资源管理秩序更加向上向好。


智治赋能:

激发国土空间治理新动力



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2024年的国土空间治理迎来了智能化的春天。

我们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国的国土空间信息“智慧网”。这张网不仅实现了对自然资源数据的精准采集与高效整合,更通过智能分析预测,为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修复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用途管制“一张图”建设为审批赋能——

“从1月份签约到5月份开工,审批速度在我们公司全国项目中绝无仅有。”湖北荆州经开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一公司负责人由衷地赞叹道。

审批加速的背后,是用途管制数字化建设的赋能。

这一年,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数字化转型硕果累累。

湖北加快推进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为核心的土地全周期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升从用地审批到规划许可的政务服务效能。

浙江积极探索构建数据完备、治理规范、监管得当、开放共享的用途管制全周期数据框架,提高资源要素配置精准性;

广西大力推进指尖上的规划许可服务,全力保障农村村民住宅规划用地审批便利化、智能化;

福建加快推进用途管制网络化审批、智能化审查,探索辅助决策系统考核,最大限度用“机审”替代“人审”,做到审批质量、效率“双保险”。


福建省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运用用管系统为群众办理规划许可。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空间适配“一张图”服务建设项目提前谋划;用地审批“一盘棋”助力要素配置精准直达;智联智办“一键查”推动用途管制智慧管理。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画出美丽中国——

面对海量的自然资源数据、复杂的自然地理格局,为其搭建一个骨架,绘好自然资源“一张图”是关键中的关键。

经过4年持续努力,“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的数据规范体系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

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组织汇交全国规划“一张图”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已批复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成果数据均完成汇交,即将入库启用。按照“增量业务全部在线、存量业务逐步上线”的原则,推进规划管理业务全过程在线管理,探索建立不进规划“一张图”不批地机制。

统一调查和确权登记为“数治转型”夯实基石——

不论是资源资产管理,还是“两山”转化、点绿成金,都需要摸清数量和产权“家底”并及时掌握动态变化。

这一年,我们看到了遥感监测技术如何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用地行为,守护每一寸珍贵土地。自然资源部门开展年度全国国土利用动态全覆盖遥感监测,支撑国土变更调查、年度卫片执法等工作。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智能算法如何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开展城市国土空间监测,详细掌握了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住宅、就学教育、医疗、社会福利、文体活动、公用设施、公园绿地广场、殡葬设施、水利设施、安全韧性、水域和交通网络、新增城市更新改造用地等情况,有力支撑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和城市体检评估等工作;组织开展2024年自然资源监测工作,形成涉及国家重要控制线、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国家重大工程、国家重要领域的系列成果。

这一年,我们还看到了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工作的推动开展;全国首次水资源基础调查的部署开展并形成阶段性调查成果。

这一年,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国家层面提供“总对总”信息共享服务超1亿次,有力支撑了司法判决执行、贫困家庭社会救助、个税核查等事项。武汉、成都、杭州、宁波等地深度挖掘不动产登记数据价值,加强登记数据分析,持续发挥登记数据效用。

高效智治,正成为推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引擎。


善治革新:

释放治理现代化潜在动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号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自然资源部门肩负的深化改革任务多达30多项。


作为因改革而生的部门,自然资源部门勇立潮头,以改革为笔,涉险滩而不惧,破坚冰而前行。


这一年,在部党组领导下,成立自然资源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专班,负责自然资源领域重大改革的总体设计、系统集成、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制定实施重要改革举措总体方案,形成落实重大改革举措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开展浙江安吉、宁夏等地方自然资源综合改革试点跟踪评估工作,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分析堵点、难点,评估各项政策“会不会用、好不好用、管不管用”。


筑牢产权基石,让自然馈赠长存——


山水林田湖草沙海,是天地间最为宝贵的馈赠。但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等问题,束缚着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释放。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围绕自然资源资产“由谁管—有什么—值多少—怎么管护—如何配置—收益实现—如何监督—对谁负责”的管理链条,从产权制度、整体保护、高效配置、管理基础、共建共治共享等五大方面系统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设和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今年7月,自然资源部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首次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计划用两年时间摸清家底,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从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自然资源部门正将难以度量的“价值”化为看得见的“数字”,让山水林田湖草沙拥有“生态账本”,也让资源变资产成为现实。


有序推进确权登记,为自然资源上好“户口”——


自然资源有了“户口簿”,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才不会落空。


这一年,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成果斐然。6月,内蒙古森工集团根河、金河、阿龙山、满归、得耳布尔5个国家重点林区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这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林区首次实现自然资源登簿。9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完成登簿,标志着我国目前唯一一个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的国家公园完成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从此,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有了“户口本”。



截至11月,全国已有592个重点区域完成自然资源登簿,登簿范围已覆盖自然保护地、森林、湿地、河流、湖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无居民海岛等各类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空间。


地籍是土地的“户籍”。不动产统一登记以来,地籍工作的对象从土地拓展为以土地、海域(无居民海岛)为载体的各类自然资源和不动产。


新时代的地籍,以权利归属为核心,准确记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等信息,客观反映不动产权利设立、变更、转让、消灭状况,构成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的产权底板。


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要求,《地籍管理办法》列入部立法计划、形成送审稿,对地籍工作的功能定位、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成果应用等作出系统规定;印发《关于加快编制地籍图的通知》和《地籍图编制技术规范(试行)》,推动加快建设全覆盖地籍图;研究制定地籍数据库建设方案,发布地籍数据库行业标准,部署推动健全完善地籍数据库。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部署开展三维地籍试点工作。


稳字当头,基础更牢。新时代地籍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为审批、供应等自然资源相关管理环节提供基础支撑,为明晰产权、定分止争、维护资源资产权益提供根本保障,为不动产安全交易和有序流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实产权基石。黄山、宿迁、成都等地坚持“源于地籍、归于地籍”的工作理念,建立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地籍调查工作机制,深化不动产单元代码应用,建立健全地籍数据库,夯实了产权底板,推动了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


林农争入股,林票变“银票”。


今年6月,福建武平推出了新型林票——股金型林票,百天内,三批林票被林农们抢购一空,一度经营困难的林场迎来了全新的转机。林场发林票,林农当股东,武平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的新探索好评如潮。


不止福建。今年以来,各地林权改革亮点纷呈:江西资溪发放首笔林业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重庆丰都设立林业专营支行;浙江引导国有公司建立林权流转收储共富平台......


这一年,国家林草局出台做好集体林改工作的“10条措施”,指导各地制定出台深化集体林改省级实施方案,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自然资源部办公厅等3家单位联合印发规范高效做好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


健全全链条工作机制,推进系统化治理——


自然资源工作支撑各行各业,关乎国计民生,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既需要强化系统治理,也需要强化一体化监督。


这一年,自然资源部进一步完善耕地和生态保护“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向内畅通全链条,向外加强部际协同,凝心聚力共同守好红线底线。


这一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坚持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聚焦耕地和生态保护两条主线,紧扣“三条控制线”管控落实情况,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监督检查,持续减量提质增效,一体化推进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全面督察,统筹推进自然资源督察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督察效能。


抓好科技创新“源头活水”,塑造发展新动能——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


这一年,自然资源系统紧扣科技创新这一核心驱动力,将目光聚焦于深地、深海、空天及极地等科技探索的最前沿,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致力于实现科技创新与业务工作的紧密融合与深度互动。


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组建自然资源部科技“两委”(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负责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建立“深地”“深海”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地矿”“海洋极地”等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部际协调工作机制,积极推动部部、部省共建自然资源学科和新型研发机构。


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全面强化科技攻关,推动深地重大专项正式立项批复,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3个“十四五”重点专项管理体系,在矿产资源、深海深地等7个方向开展新专项论证。


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越显著,发展的新动能就越澎湃。


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积极推动地球科学、海洋等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创建。自然资源部门强化陆海卫星建设应用,加强陆海卫星发展顶层规划;4颗卫星工程和“十四五”海洋地面系统项目(一期)获批立项,海洋盐度卫星成功发射。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示意图。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制图

标准化像一把尺子,衡量着自然资源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引导着管理活动向更加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以标准化助力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印发《关于加强自然资源标准高质量供给和支撑服务的若干举措》和《2024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化和计量检验检测工作要点》;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海洋碳汇、检验检测等专项标准体系建设。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推荐遴选工作,共537个团队(人才)入选;推荐7人新入选国家级科技人才计划;同时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科技奖励激励体系。


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感与紧迫感,呼唤我们迈出更快更有力的步伐。


每一步探索、每一分耕耘,皆若细沙汇聚成塔、微光凝聚成炬。回望2024年,自然资源治理向前的每一步,都是“中国之治”走向现代化的生动缩影。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夯基垒台、善治善为”,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自然资源管理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关链接:


 

 

文字编辑

新媒体编辑

|

|

|

|

中国自然资源报

肖 颖

王中建

赵志坤


自然资源部
关注自然资源部,及时了解自然资源方针政策、行业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