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科普专家
2024.11.14 / 谌照武
核磁共振
解析脊柱疾病的密码
本期科普内容责任人丨谌照武
脊柱是人体的第二生命线,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构成。脊柱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而脊柱疾病则是“百病之源”,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核磁共振(MRI)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在脊柱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核磁共振如何解析脊柱疾病的密码,以及其在脊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优势。
HEALTH SCIENCE
核磁共振
解析脊柱疾病的密码
HEALTH SCIENCE
一、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MRI)是一种利用强大的磁场和电磁脉冲来生成人体内部结构的详细图像的技术。其原理基于磁共振现象,即处于静磁场中的人体内原子核在受到一定频率的电磁波作用时,将在它们的磁能级间产生共振跃迁。由于“核”字容易让人联想到核辐射,业内将其改称为磁共振。磁共振利用磁场内无线电波与体内氢原子共振作用,产生信号,经过计算机分析译码后,显示人体内部的精密影像。
二、核磁共振在脊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脊柱疾病种类繁多,包括颈椎病、腰椎病、脊柱侧弯、椎间盘突出、脊柱骨折等。这些疾病往往伴随着复杂的临床表现,对医师的诊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核磁共振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脊柱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
1.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是脊柱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椎间盘的髓核向后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疼痛、麻木等症状。核磁共振能够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信号变化,准确判断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和方向,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2.脊柱骨折:脊柱骨折是严重的脊柱损伤,可能导致脊髓受损,引起截瘫等严重后果。核磁共振能够显示骨折线的走行、骨折块的移位情况,以及脊髓和神经根的受压情况,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手术方案。
3.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节段的脊柱向侧方弯曲。核磁共振能够显示脊柱侧弯的弯曲程度、弯曲部位以及脊柱周围软组织的形态变化,为脊柱侧弯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4.脊柱肿瘤:脊柱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核磁共振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良恶性、浸润程度和转移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5.脊柱感染:脊柱感染包括化脓性脊柱炎、结核性脊柱炎等,可引起脊柱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核磁共振能够显示感染病灶的形态、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感染的性质和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三、核磁共振在脊柱疾病诊断中的优势
1.无电离辐射:与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核磁共振不产生电离辐射,对人体安全无创,特别适用于需要频繁复查的脊柱疾病患者。
2.软组织分辨率高:核磁共振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极佳,能够清晰地显示肌肉、脂肪、水分子等软组织信号,有助于发现微小的软组织病变。
3.多方位成像:核磁共振可以实现多方位成像,包括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等,有助于全面评估脊柱疾病的病变范围和程度。
4.功能成像和生化代谢分析:除了形态结构成像外,核磁共振还可以进行功能成像和生化代谢分析,如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波谱分析(MRS)等,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脊柱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四、核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
虽然核磁共振在脊柱疾病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但受检者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1.避免携带金属物品:受检者应避免携带任何金属物品进入检查室,如钥匙、手机、硬币等,以免干扰磁场和产生危险。
2.解除医疗设备:如果受检者身上有医疗设备,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解除,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或产生危险。
3.配合检查要求:在检查过程中,受检者应保持静躺不动,避免因移动而影响到图像的清晰度。同时,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可能需要受检者配合吸气、呼气、屏住呼吸等动作。
4.了解禁忌证:核磁共振检查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如安装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血管夹、支架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以及怀孕三个月以内的孕妇等,应避免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五、结语
脊柱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诊断和治疗需要借助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核磁共振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的医学影像技术,在脊柱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核磁共振检查,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脊柱疾病的病变范围和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受检者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也应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和禁忌证,以确保检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核磁共振在脊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HEALTH SCIENCE
健康科普|往期回顾